〈撒母耳记上〉 14:45 百姓对扫罗说:约拿单在以色列人中这样大行拯救,岂可使他死呢?断乎不可!
阅读经文:〈撒母耳记上〉 14:24-52
因为约拿单凭著信心和神的印证去攻打非利士人,神就使非利士人大大战兢,互相击杀。扫罗看到非利士人军众溃散,四围乱窜,便带领以色列人去追击非利士人,直到伯亚文。在这之前扫罗已经查出约拿单和拿兵器的人不在,但他依然下了一道命令,非等到晚上向敌人报完仇,什么东西都不可以吃。这个命令有没有道理,姑且不论;但是对于不知情的约拿单而言,若是吃了东西,算不算有罪呢?
我们看到这个命令的后果,使百姓甚是疲乏饥饿,以致于饥不择食,宰了牛羊就血带肉地吃。设想百姓在追杀非利士人时必然需要补充体力,而扫罗却不准他们进食,以致于他们饥饿难忍。就像约拿单说的:“我父亲连累你们了。你看,我尝了这一点蜜,眼睛就明亮了。今日百姓若任意吃了从仇敌所夺的物,击杀的非利士人岂不更多吗?”可见这是个极为不智的命令。一般禁食是为了预备心或认罪悔改,若要从事大量的体力活,是不应该禁食的。牛在踹谷时,都不可笼住牠的嘴,何况人呢?
扫罗听到百姓吃带血的肉,便指责他们有罪,然后为耶和华筑坛,让百姓宰完牛羊可以放血后,在坛上烧了才吃。吃饱后,扫罗还想在夜里继续追赶非利士人,直到不留他们一人。但是祭司提醒扫罗,要先求问耶和华。扫罗照做,但是神没有回答。扫罗得不到神的答复,明白可能有人犯罪。这个罪是指触犯了扫罗的誓言。没想到制签掣出约拿单。约拿单用杖头蘸蜜时,根本不知道扫罗下过那样的命令;是在尝了蜜之后,百姓才把扫罗的命令告诉他。所以他很惊讶:“用杖头蘸了一点蜜尝了一尝。这样我就死吗?”
这时群情激愤,他们指出那天战事的胜利是因为约拿单,他在以色列人中行了大拯救,怎么可以杀死他?所以他们也指著耶和华神起誓了,“连他的一根头发也不可落地,因为他今日与神一同做事”。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若不是约拿单的信心,扫罗还坐在米矶仑的石榴树下,不知该如何是好。因为百姓的愤慨,扫罗也就不了了之了。
扫罗在这一场战事里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一开始就得罪神,不遵守神的话,代替撒母耳去献祭;二是不倚靠神,三是胡乱下令,四是无法执行命令,因为百姓反对。扫罗的失败,源于他不专心倚靠神。他不是心中没有神,但是他看重人甚于看重神,他看重自己的功绩甚于神的心意。他不是恶人,也不是心里没有神的人,他只是容易屈服于环境。好像彼得在耶稣被捕之后,他一路跟随到大祭司的院子里,跟着大祭司的仆人一起取火。他心里有主,但是环境比人强,他怕被人认出是耶稣的门徒,也会被捉去,所以三次否认主。所以保罗也说:“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林后11:29)”
我们都会有软弱的时候,软弱是必然的。但是彼得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榜样,软弱后知错,就要认错;有认错才能悔改。可惜,扫罗有一个大多数平凡人的大缺点,他知错,但不肯认错。他不到神的面前说:“我错了,求主饶恕。”真正的谦虚不是一天到晚在口头上说,我不行啦,你比我好啦,我很笨啦,我什么都不懂啦。那种谦虚是虚伪的,做给人看的。真正的谦虚是一旦知道自己有错,就立刻认错,悔改。因为知道自己不完全,但有改进的余地。
扫罗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他的堂兄弟押尼珥做他的元帅。扫罗执掌以色列的国权时,常常去攻击四围的仇敌,他也算是骁勇善战,到处都打败仇敌,也保护以色列人脱离抢掠他们的亚玛力人。可惜这个长胜将军能不能保住他的丰功伟业呢?扫罗像世人一样,力争上游,想要建立一番大事业。他想倚靠自己,你能猜到他的结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