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曦

「生日快乐!」

你如何庆祝生日?如果是一甲子的生日,会不会找个特别的地方庆祝?

于是,那一天,我们钻进了车,发动引擎,驶向十年前经常进出的医院。

丈夫独特的一甲子庆生地

转进大楼院区,鲜红的「急诊处」依旧触目惊心;记忆中的漫漫黑夜与冰冷宣判,再次浮现脑海。医院大厅里,病人、家属、医护人员熙来攘往;轮椅、点滴注射,以及一张张沉重面容,是陌生又熟悉的影子。

大厅右翼直走,就是手术等候室。走廊窗侧,仍是几张皮革沙发,间有榉木茶几,供给家属休息、等候。

我们挑了一张沙发坐定。

抬眼望去,右侧电扶梯通往二楼,长廊尽头就是癌症中心。当初闻而发栗之处,在重复例行中──抽血、看诊、化疗……渐渐成为熟悉的日常。

大窗滤进了暖阳,我们靠着厚软沙发,任由思绪飘回从前。

那夜,当先生听到医生诊断后,整个人坠入无底深渊,未来的憧憬在黑暗中化为碎片。我在突临风暴下,闷著头前行,把情绪紧锁箱底。孩子们不知所措,躲避在朋友圈中,或对人生发出怒吼,小女儿则将泪水留给夜晚的枕巾。

十年前的今天,就在这栋大楼的七楼病房中,我们度过先生的五十岁生日。

生命点滴都成感恩缘由

记得房内微暗的灯光、桌上的简餐;记得那个许愿和落在地上的头发。更记得那本剪贴簿及簿中姊妹的字迹:「五十年之后的岁月是属神的,你愿意为祂而活吗?」

十年走过,这句话从温暖的鼓励化为信心的应许:「我们的岁月是属于谁的,谁就为我们负责!

我望向窗外,中庭里几丛常青灌木,为冬日添上生机。近午阳光恣意洒下,此处景观每隔几年就有整修,但阳光总不改变。

「走过十年前的经历,你觉得有什么改变?」我转头问先生。

他稍稍仰头往后一靠:「或许,就是更珍惜现在所有的。还有,我感到一种新的自由,可以不再为自己而活……。」

「因为,我已经死过一次了。」

作者罗伯‧傅刚(Robert Fulghum)在《生命中不可错过的智慧》一书中,提到一位医生朋友,为病人开刀时心脏病突发。当他被急救回来后,整个人有了大改变。他的人生,从快车道转到慢车道;他不再惧怕死亡,也不再汲汲营营为工作而活。他妻子说,微量的「死」,大大改善了他的生命品质。

我们亦然。这十年来,每当经过医院,我们总会特意望望七楼;「死」的滋味,能提升我们视角,看到人生广阔。

曾经失去又重新拾回,生命中每个人事物,都成了感恩的缘由。以往是理所当然,现在则处处惊喜;比如说,树梢迸出的嫩芽、厚冰下隐隐水流,还有啄木鸟的咄咄声响;比如说,与家人吃一顿饭,与朋友一席谈。

病愈另类的朝圣之路

但这十年并非没有困难。孩子青少年期的风暴,常使我们陷入焦灼无望的泥沼。身心俱疲中,我们唯有安静祷告,让「死过一次」的记忆,带我们重回医院七楼,从那里俯瞰人生,在那里涌出信心。我们学习放手,因为记得我们的岁月是属于谁的,也知道是谁为我们负责。

约翰派博牧师在他癌症手术前写了一本小册《不要浪费你的癌症》。他说,癌症能摧毁我们的健康,但也迫使我们思考生死,寻找意义与盼望。癌症能击碎个人骄傲、嫉妒,洗去心中贪婪、自私,使我们看清什么才是生命中真正宝贵的东西。

不要浪费你的癌症!从更广义而言,不要浪费你的困难!正因这些难处,我们知道自己的有限,以及生命之短暂。

「我已经死过一次了,不想再花时间和别人比较、争竞,也不想为自己的野心或别人的掌声而活。我有了自由,可以把时间放在有价值的事情上。我觉得很喜乐。」先生如此说。

这一天,我们用几小时重温过去的路。 我们一面走,一面回顾、思索……,竟然有种踏在「朝圣之路」的味道,而朝圣的起点,却是生命的尽头。

Photo by Hamid Roshaan on Unsplash

全家人的生命改变之旅
晚上,孩子们都回来了。大家拉桌椅、摆碗筷,闹哄哄地谈笑,室内顿时暖了起来。我突然有些恍惚,似乎在看场电影;电影中有我们、有孩子们;时近时远的镜头,在十年间穿梭转换……。

桌上摆满外带:牛小排、豆腐锅、炸酱面、海鲜饼及韩式年糕;菜香掳获了味蕾的芳心,于是我们交出口腹,对眼前菜肴完全投降。饭后端出水果派,金黄奶酪上堆满新鲜蓝莓、草莓、覆盆子与奇异果。厚厚一片盛入碟中,好似还嫌不够浓腻,再添几球Häagen-Dazs,洒上少许百利甜酒……化在口中的不仅是美食,更是浓浓的亲情。

女儿呈上手绘卡片,孩子们轮流对爸爸致意。他们调侃地述说爸爸的搞笑事件,也真挚地表达心中的感谢。他们一致提及为爸爸感恩的事,就是看到他即使退休后,仍对所做的事充满热情,对生命洋溢着盼望。

我清了清喉咙,和大家分享今早的「庆生活动」。孩子们静静听着;过去的路对每个人都是场生命改变之旅,从某种意义来说,我们都经历了一次「新生」。

九点半了,孩子们一一离去,大门关上,家又空了。收拾好餐桌,看见先生一如往常摊出电脑,继续他的研经课题。我擦干手,捧杯热茶,坐到他旁边。我们相视微笑。

一甲子生日就这样过了,似乎没有特别,也无所感伤,就像一般生日──或者就像每天的日子,一样平凡。也一样特别。

为神而活的岁月,每一天都是新生,每一天都很特别。

心中哼起赞美诗了。

(本文由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提供)基督教论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