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网站

逾越节字面的含义是「越过」。逾越节是一个七或八天的节期,从尼散月的十五日展开,相当于每年阳历的四月。

逾越节是纪念并庆祝希伯来奴隶脱离埃及为奴之地的历史事件同时,它也是一个春天的节期,庆祝大地在历经漫漫严冬之后重生因此,逾越节也破称为「犹太春节」(Chag Ha’Aviv)。

逾越节的由来

逾越节的背景故事记载于《希伯来圣经》的《出埃及记》一至十五章。希伯来人是雅各与他儿子们的后裔,他们的先祖大约在四百年之前为著逃避饥荒而迁居埃及。四百年之后,当时的法老王却认为,遇到战时,希伯来民族将有足够的实力策应敌国打败埃及。为了预防此事发生,法老王下令将所有新生的希伯来男婴溺死于尼罗河中,其余的希伯来人则发配为奴,从事将泥上与稻草混合成砖,以及建造城市的苦力工作。

希伯来人的生活自此变得艰苦难当,于是他们在困苦中呼求祖先的上帝,求祂来拯救他们脱离痛苦。上帝看见他们的苦情,便差遣祂的仆人摩西带领这群希伯来奴隶争取自由。

摩西本人原是某个希伯来奴隶的儿子,却逃过法老的杀婴令,存活了下来,当他出生时,父母亲并没有将他丢到尼罗河里淹死,反倒将他放在一个篮子里顺河漂流。后来法老的女儿发现他,便把他带回皇宫,当成自己的儿子抚养长大。

摩西长大后,有一次看到埃及监工殴打希伯来奴隶。义愤填膺的摩西杀了埃及监工,并须为此逃离埃及,来到米甸。摩西在米甸成为一名牧羊人,照管米甸祭司叶忒罗的羊群,并娶了他的女儿为妻,过著隐姓埋名的日子。直到有一天,上帝从一片被烈火燃烧、却没有焚毁的荆棘丛里向摩西说话,吩咐他去见法老,并要奉以色列的上帝之名告诉他:「让我的百姓离开!」

摩西百般地推辞,不想接受这份差事,但没人躲避得了上帝的呼召。因此,摩西在兄长亚伦(他成为拙口笨舌的摩西的发言人)的陪伴下回到了埃及,替上帝向法老传话说:「让我的百姓离开!」

法老硬着心,不肯释放他的奴隶,不愿对这位看不见的以色列上帝让步。于是摩西奉上帝的名,接连不断地在埃及施行九灾:(1)使尼罗河水变为血;(2)青蛙布满全埃及地;(3)全埃及遭蝨子肆虐;(4)蝇灾;(5)牲畜死于瘟疫;(6)所有的人长疮;(7)降下冰雹;(8)蛀虫肆虐;(9)全埃及被一片黑暗所笼罩。在每场灾难发生后,法老王都看似准备释放希伯来奴隶得自由,但每一次他又反悔,拒绝让他们离开。

上帝告诉摩西,叫希伯来人预备迎接第十灾,也就是最后一灾。每个犹太家庭要宰杀一只羊恙,并将羊恙的血涂抹在门楣上,作为保护的记号。到了那天晚上,上帝和「灭命的天使」横扫全埃及,将每个埃及长子都杀了,却「越过」并「保护」了凡以恙羊血涂上记号的希伯来奴隶的住家。

无计可施的法老王斥令摩西立即带所有的希伯来奴隶离开埃及。在摩西的带领下,希伯来人快速启程。由于出发得匆促,希伯来人烘烤作为路膳的面包都来不及膨松发酵,变成了一种扁平、无味、无酵的 matzah 饼。

根据《妥拉》的记载,共有六十万已达作战年龄的希伯来男子离开了埃及。如果这个记载属实,那么离开埃及的希伯来女人的数目也应相同。若再加上同行的小孩、老人、屡弱罹病者,以及《妥拉》中提到一起加入出埃及之旅的「闲杂人」(出埃及记十二章38节),则这次离开埃及行动的总人口应有接近两百万人之谱。

不过,希伯来奴隶才刚离开埃及,法老王又改变了心意,还派军兵去将大批的奴隶抓回来。在芦苇海(一般称作「红海」)的岸边,摩西与希伯来人面对前有大海阻挡,后有埃及追兵的景况,便呼求上帝的帮助。上帝使海在他们面前分开成为干地,让百姓得以安然无恙地经过。就在埃及军兵尾随过海的刹那,海水呼啸一声复原,将埃及军兵溺死在水中。

摩西和以色列民站在海的另一岸,唱诗赞美上帝的拯救。希伯来人在脱离为奴生活之后展开长途跋涉,先是来到西乃山领受上帝的律法,接着朝以色列人的应许之地前进。

所以,逾越节的设立乃是为了纪念以色列民出埃及,而且上帝吩咐,世世代代的每个犹太人都要有如同自己出埃及的体会。透过「出埃及」(yetze’at Mitzraim)这个关键经历,希伯来奴隶这群乌合之众得以脱胎换骨,形成一个民族。

八天的逾越节期

节期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对遵守八天节期的人来说,是节期的头两天和末两天)被视为「完全好日子」(full Yom Tov)。会堂在这几天会举行宗教仪式,仪式中会诵读「哈利尔」赞美诗篇、配合节期主题的《妥拉》与《哈费他拉》章节。

在节期展开后的第一个早晨,会诵读「求露祷文」(Tefilat Tal)。在秋天住棚节期尾声「集会的第八天」(Shemini Atzeret),会诵读「求雨祷文」,祈求以色列地的谷物能饱得雨水,滋长茂盛。现在春天来临,冬雨不再,因此借由诵读「求露祷文」,希望上帝能供应足够的水分,保持土地肥沃青翠。

逾越节期中的安息日有可能是「完全好日子」抑或「中间日」 (Chol HaMo’ed)。在这个安息日里,会堂会诵读《希伯来圣经》的《雅歌》(Shlir HaShirum)。

《雅歌》是《希伯来圣经》里的「爱的诗篇」,就著应景与写实的观点来看,它十分合适一个象征更新的春天节庆。它也象征性地传达出上帝与犹太人之间的「浪漫爱情」。这段爱情始于以色列民在逾越节时出埃及,然后在七个星期后,透过上帝在西乃山赐下《妥拉》,与他的百姓「完婚」而达到高潮。犹太人的五旬节,就是在庆贺上帝赐下《妥拉》。

在逾越节期的最后一天(据地方习俗的不同,可能是第七或第八天),会堂里会诵读一些「纪念祷文」(Yizkor prayers)。

在逾越节期间那四或五天的「中间日」里,「完全好日子」所规定的全套节庆仪式活动,以及相关的禁令会变得比较少,但逾越节期明令的饮食律法仍需严格遵守。

富有许多传统习俗与规矩的逾越节期是犹太生活的重心。它纪念犹太人脱离奴役的捆索,成为一个国家,也纪念人类对自由的永恒追寻。这个节期蕴含了重要的历史以反不断推陈出新的意义。在欢庆历史性救赎的同时,它也传达出对最终救赎的应许及盼望。这个最终的救赎就是「未来的逾越节」(Pesach I’atid)。在那一刻,全人类将会得赎,从此在自由与安宁中居住于一个秉公行义、充满怜悯、并洋溢着永恒平安的世界里。

2024年的逾越节庆祝从4月22的黄昏到30日的黄昏为止。祝逾越节快乐!

本文节录自以斯拉网站,若想知道更详细,欢迎到以斯拉网站,连结在此:以斯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