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 1:28 所以,我将这孩子归于耶和华,使他终身归于耶和华。

阅读经文:〈撒母耳记上〉 1 :1-28

从〈约书亚记〉一路读来,我们对以法莲山地似乎听很多次了,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能养出那么多名人,发生那么多大事呢?从大面积来说,以法莲山地包括了玛拿西半个支派和以法莲支派的分地;从小面积来说,就只是指以法莲的分地,北部称为撒玛利亚山地,南部就称为以法莲山地。其山地的高度约在 600 至 900 公尺之间,是自北向南逐渐倾斜,东侧多石,雨量和水源皆很少,十分贫瘠;西侧则多水源,土地相当肥沃,富于各种农产品。

约书亚的地业在以法莲山地的亭拿西拉,他去世后安葬于此;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死后也葬于此山。士师以笏刺死摩押王 伊矶伦后,在以法莲山地吹角,集合以色列人击杀欺压他们的摩押人。女士师底波拉住在以法莲山地的拉玛和伯特利中间。以法莲人可能因为出了这么多「大人物」,以至他们心高气傲,时时在战后与负责人发生纠纷,例如和基甸和耶弗他。后来因为向耶弗他挑衅,又出言不逊,侮辱基列人,以致被追杀,死了四万两千人,终于一蹶不振。

撒母耳的父母亲也住在以法莲山地,根据〈历代志上〉第六章22-27节的记载,原来以利加拿是利未的儿子哥辖的后裔,是个正统的利未人,也有解经家说他也是属于祭司家族。在以法莲的分地里也有分给利未人的城邑,因此我们知道,原来他们是住在以法莲山地的利未人。可能是这个原因,所以即使在〈士师记〉那样各自为王,各人任意而行的时代里,以利加拿还是按著律法的规定,到耶和华的殿献祭。那时候耶和华的殿指的是放有约柜的会幕,也是摩西在西乃山下做的那个会幕。那时会幕放在示罗,因此以利加拿每年都会到示罗去敬拜祭祀万军之耶和华。

以利加拿有两个妻子,因此他有不少烦恼。因为他爱哈拿甚于毘尼拿,但是毘尼拿有生育,哈拿却无子嗣,所以毘尼拿就常用话激动哈拿,使后者哭泣不吃饭。虽然丈夫十分爱哈拿,对她很好,但是哈拿还是觉得不如人。这一年,以利加拿带着家眷又上示罗,把祭肉分给家人,唯有给哈拿双份。那时没有冰箱,也没有冷冻库,祭肉有的要当天吃,有的可以留到第二天吃,第三天就不可以吃了(利7:15-18)。所以家眷若没有在一起,就不可能分吃祭肉。

他们吃喝之后本来该走了,哈拿却没走。自己在心中默祷。因为她只动嘴唇,不出声音,当时的大祭司以利以为她喝醉了。因为在献燔祭和素祭时总是和奠祭(以酒为祭)一起献上,所以可能他们都喝了一些酒。因此以利责备她不应该喝酒。哈拿把她的苦情告诉以利,以利给了她一句很安慰的话:「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愿以色列的神允准你向祂所求的!」。要知道那时的大祭司在百姓眼中都是代表神的人,他们说的话就好像是神对人说话一样。所以哈拿一听,面上就不再带愁容了,这是哈拿对神的信心,她相信以利的话是神给她的应许。

哈拿愿意到神面前交托,神就祝福她。神祝福那些到祂面前寻求帮助的人;神很憎恶那些离开祂而去向偶像求助求福的人。因为离开一个永活的真神,去向人手所造的、没有生命的东西祈求,真是蠢得快把神气坏了;拜偶像难免落入邪灵的摆布之中,更是可怜。我们要记得这是神的原则,更要记得我们是有神同行的人,不要因为环境而害怕或软弱,总要注目于耶稣,不要让别的事物取代我们对神的信心。

哈拿生了撒母耳之后,没有忘记她向神的许愿。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不容易生了一个儿子,就把他献给神。在他断奶之后,就把他带到会幕去,让以利收养,要撒母耳终身归于耶和华。很多母亲舍不得这样做的,虽说古时候以色列人孩子的断奶不像现在一两岁就断奶,有人说是三岁断奶,也有说是六或七岁断奶。不管是几岁,对一个母亲而言,都不是容易的事。因为哈拿守住她的许愿,神就大大赐福给她,后来她又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此后,有许多人因为不育而向神祈求得子,也都命名为撒母耳,意思就是:「这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每一个撒母耳的背后大都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但不是每个不育的人向神祈求就会得子,有的人祈求多年还是不孕。但是在〈以赛亚书〉里,神说:「你这不怀孕不生养的,要歌唱!你这未曾经过产难的,要发声歌唱,扬声欢呼!因为没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儿女更多。(赛54:1) 」在神的恩典里,的确有许多人像保罗一样,在福音里生下了许多儿女。主耶稣也说:「因为日子要到,人必说:‘不生育的和未曾怀胎的、未曾乳养婴孩的有福了!’(路23:29)」所以有儿女的要感谢主,没有儿女也要感谢主,因为神在每个人身上的旨意都不一样,只要顺服,都可以荣耀祂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