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 23: 12 大卫又说:「基伊拉人将我和跟随我的人交在扫罗手里不交?」耶和华说:「必交出来。」

阅读经文:〈撒母耳记〉上 23:1-29

基伊拉位在犹大的高原上,其中有一座坚固的城。它在亚杜兰南方约五公里之处,离非利士人的迦特大约廿公里。它附近的土地十分肥沃,农产十分丰富;那时正是初夏收割农作物的时候,所以非利士人乘机前来抢夺。禾场是一个空旷地方,农夫将收成的禾榖曝晒及打果实之处;非利士人垂涎这些粮食,想要不劳而获。这城自古以来就是犹大山地和非利士人的兵家必争之地,在约书亚时已经划给犹大支派,但犹大族尚未能制服此地的外邦人。当时基伊拉的居民并非以色列人。

大卫本来偏安在亚杜兰洞,因为跟随他的人越来越多,先知迦得劝他回到犹大地,犹大地指的是耶路撒冷以南那片广大的地区。大卫若在那里从事活动,可以建立根基,赢得民心,作为他将来的王国基地。所以大卫就带着跟随他的人进入犹大地的哈列树林里。当有人向大卫报告了非利士人攻击基伊拉一事,大卫不是立刻做决定。虽然他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气概,但是他和扫罗很大的不同,在于他敬畏耶和华神。他的心里有事,就立刻去求问耶和华神。他把寻求神的心意作为每一件事的首项要务。不是先和众人讨论,不是自己先定方向,而是先求问神的心意:“可以不可以?”

求问神需要等待神的回应。求问神不是祷告完就算报备了,神就会帮助我了,那叫一厢情愿。大卫需要去找祭司,祭司需要洁净自己,求问神之后,等待神的答复。有了答案,再去告诉大卫。我们求问神,当然要等候神的回应,神会用各种方法来回应我们,有时借着环境,有时借着《圣经》的话语,有时用别人的口,有很多种方法,所以在神还没有答复之前,不可采取行动。有时人会心急,好像扫罗等撒母耳献祭,看到百姓都跑了,非利士人只是聚集,还没涌上来,他就被环境所吓而上去献祭,因而得罪神。神常常要我们等到最后一分钟,看看我们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愿意相信祂,遵守祂的命令。神永远不会误时,但我们的急燥必然误事。

我们所认为的好事,不一定是神要我们做的事。例如,现在到处都有人募款,每个机构都有很崇高的理想要帮助某个族群或某些特定人士。但是神托付给我们的钱财有限,我们是否要见义勇为、大义灭亲把所有的钱都捐出去,像耶稣对那少年财主说的:“你若愿意做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有很多事都是好事,但不一定是神要你去做的。因此,不要让别人影响你,要寻求神在你身上的旨意。神要你在哪一方面服侍呢?神要你把钱奉献在哪里?当你立定心意寻求神的带领时,你就不会内疚了。

当神对大卫说,他可以去拯救基伊拉时,他周围反对的呼声极大。第一,他们都还在逃难,怎么有能力去救别人?不要多管闲事吧,免得浪费我们的生命,白白送死。第二,那些人又不是以色列人,为他们拚命,值得吗?不如保留精力,对付扫罗吧!第三,非利士人的军旅岂是小事?我们这一群乌合之众,连像样的兵器都没有,怎么打得过他们?这些理由都很有道理。但大卫要确定的,是神的心意。因此,大卫再去求问,再等待。神说祂必将非利士人交在他手里。于是他不顾众人的反对,出战,救了基伊拉。也救了他们自己,因为夺获许多非利士人的牲畜,对于逃难的人而言,那些牲畜将可以成为他们食物的来源和供应,太好了!

《七十士译本》把撒上23:6 译为:“亚希米勒的儿子亚比亚他逃到大卫那里 的时候(哈列的树林),他与大卫一同下去基伊拉,手里拿着以弗得。” 祭司的以弗得是用来求问神的,就好像战士的兵器一样,不可离身的。因此大卫可以随时请祭司为他求问神。

大卫可能以为救了基伊拉,城里的人必然感谢他。不料,当听到扫罗要因他的缘故来灭基伊拉时,他求问神,神告诉他,基伊拉的人会把他交出来。大卫与跟随他的六百人,黯然离开了基伊拉。神再一次挪去他想倚靠人的心思。他以为因着他的拯救,基伊拉的人会感激他,也会保护他,实际上不然,基伊拉的人为了保命,必然交出大卫。神让大卫晓得:“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人。(诗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