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 2:4  犹大人来到希伯仑,在那里膏大卫做犹大家的王。

阅读经文: 〈撒母耳记〉下 2:1-32

大卫的逃亡生涯结束了,他的第一件事是求问神:“我上犹大的一个城去可以吗?”扫罗死了,以色列地有什么地方大卫不能去的吗?大卫哪里都可以去,但是他觉得自己是属神的人,是神所膏的王,所以他必须听从神的命令。这是何等的顺服!然后他再求问神要上哪一个城去?神指示他上希伯仑,所以他就带着妻子和跟随他的人都带到希伯仑。

当大卫到了希伯仑之后,我们就看见他以前所送的礼,所结交的朋友,现在都“发酵”了。犹大人来到希伯仑,在那里膏大卫作王。大卫知道“建立关系”的重要性,所以他听到基伊拉的城受困,他就去救基伊拉;在旷野时,他就帮助放羊的,免得他们被掳掠;他打胜仗得了掠物,就拿去送犹大的长老们。在逃亡的生涯中,大卫没有因而自暴自弃,反而在每一个关键时刻去帮助别人,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此,当他住进希伯仑时,犹大人就承认了撒母耳曾经膏大卫做王这件事,同心接受大卫做他们的王。大卫一生中三次被膏为王,这是第二次,第三次是被膏为全以色列的王。

此时以色列大半的国土都已失去,约旦河以西只剩下一些犹大支派的地,例如希伯仑。扫罗的元帅押尼珥带着残兵败将,和扫罗所剩的唯一儿子伊施波设,逃到了约旦河东的玛哈念,立伊施波设为王。押尼珥难道不知道神已经借着撒母耳膏大卫为王吗?可是一旦伊施波设不做王,那么他也当不成元帅。为了保住他自己的权势,押尼珥必须立伊施波设为王。事实上,此时真正发号施令的是押尼珥,不是伊施波设,后者只是个傀儡。

大卫此时有没有能力拿下押尼珥,消灭扫罗的势力呢?即使有,大卫也按兵不动。从这方面来看,大卫是一个很能忍的人,因为他敬畏神,所以除非神的时间来到,他不会自己去争取。这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大卫在希伯仑做了七年六个月的犹大王,因为只有犹大支派听命于他。在这七年六个月里,大卫开始展现他身为君王的能力。神也从一些小事上让以色列人和犹大人看出祂的心意。

第一件事便是借着在基遍池的一次比赛,让人看到犹大家的势力强过扫罗家的势力。有一次这两家的仆人在基遍池相遇,押尼珥心高气傲,仗着是扫罗的元帅,向约押挑战。约押是大卫的元帅,跟着大卫出生入死,也不是省油的灯,立刻应战。这次的比赛是各派十二名出去单打独斗。这是第一次看到男人打斗是彼此揪头。以前的男人头发可能留得比较长,所以可以揪住头发。难怪现在的军人都要理平头,让人揪不住头发。彼此揪头,然后用刀刺肋;一手揪头,一手刺肋,刺到对方的,因为手还抓着对方的头发,所以就一起仆倒了。被刺到的就站不起来了,刺人的站起来再去跟别人打。这种打法感觉相当激烈。那天的战事里,押尼珥和以色列人败在大卫的仆人面前。

洗鲁雅是大卫同父异母的姐妹,她的三个儿子都跟着大卫,那便是约押三兄弟,最小的是亚撒黑。亚撒黑是大卫的卅个勇士之一,是个飞毛腿,以善跑著名。他可能贪功心切,看准了押尼珥,非跟他撕杀不可。但是押尼珥身经百战,狡滑得很,亚撒黑一心追赶,没想到押尼珥一停下来,一个回转身,就用枪𨱔刺入他的肚腹。押尼珥这是蓄意杀人,因为他可以只伤亚撒黑的脚,让他不能再追。不过他可能也是为了保命。但是这一杀却成了他和约押之间永远的仇恨。

有的解经家说这一段是虚构的,因为他们认为基遍没有什么池子。但是在1956 – 1962年里,考古学家James Prichard在位于耶路撒冷西北约十公里的地方,在一些酒窖里找到31个酿酒用的手柄,上面刻有基遍的希伯来文,証实那里就是《圣经》里所说的“基遍”。他又找到一个直径37公尺的池井,是从坚硬的岩石中凿出,深入地下82尺。从地面有螺旋形阶梯79级,直达池子。池深约25公尺,在其底部有长约50公尺的引水隧道,再有93级的阶梯通到水源,可说是一个非凡的供水工程。这个发现被《圣经考古学评论》( Biblical Archaeology Review )视为十大圣经考古发现之一。(此段摘录自〈石头还在呼喊〉)

在这一场争斗里,押尼珥那边死了360人,而大卫的仆人只死了20人。大卫的仆人比押尼珥的仆人强得太多了。这件事也让押尼珥日后不敢再出来向大卫的仆人挑衅。神借着大卫的逃亡生涯,让大卫训练出一批子弟兵,让押尼珥晓得他不是徒有虚名,而且他的兵力比押尼珥的还优秀,这下总算把押尼珥阵住了。正像约瑟当宰相之前,要先到波提乏家里做奴仆和管家,再到监牢里去蹲几年,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宰相;大卫这几年的逃亡,也垫定了一个以色列最伟大君王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