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 4:1  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听见押尼珥死在希伯仑,手就发软,以色列众人也都惊惶。

阅读经文:〈撒母耳记〉下 4:1-12

扫罗在世时生了约拿单、麦基舒亚、亚比拿达、伊施巴力四个儿子,有三个跟着他上战场,留下了幼子伊施波设(在〈历代志〉上第八章33节里称他为:伊施巴力)留京看守。扫罗和三子战死沙场后,押尼珥带着伊施波设逃到约旦河东的玛哈念,立伊施波设为王。但是押尼珥并不尊重伊施波设,仗着自己的势力随意妄为,甚至与扫罗的妃嫔同寝。当伊施波设质问他时,他反而破口大骂。因为他知道自己拥有扫罗家的兵权,伊施波设根本耐何不了他。到最后,他更越过伊施波设和大卫商讨统一。

当约押杀了押尼珥的消息传回扫罗家时,扫罗家的反应从伊施波设到以色列众人的反应是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因为扫罗死后,押尼珥变成扫罗家真正当家的,从来有什么事都是他说了算,现在他死了,大家都不知所措,觉得前途无望,开始各自打算。这就是人的本相,不是吗?当你不再有能力时,跟随的人就会踩你、踏你,然后各自寻求出路,有谁会留下来拉你一把?这也是政治的真面目。而最先离开的,就是原先最靠近你,你最信任的人。

伊施波设的两个军长原本应在此时站出来,但是没想到他们的族人比录人,一听到风声不对就全部开溜了。留下这两个军长巴拿和利甲,他们有何打算呢?他们也像押尼珥一样,想到大卫处讨碗饭吃(为自己谋一官半职),但是又不能空手去,所以就想到了一个最好的礼物,那就是伊施波设的人头。因此相约在一个午后,趁著伊施波设在睡午觉时,没有防备,就杀了伊施波设,取了他的首级。趁着人头还新鲜,他们在亚拉巴走了一夜,走到希伯仑见到大卫王。他们很兴奋地计划著,大卫将会因而给他们什么奖赏啊?

但是没想到,他们的背叛换来的是死亡和羞辱。杀掉自己的主人本来就是极为可耻的事,又想以主人的头去换取荣华富贵,更为世人所不耻。这就是大卫要向世人表达的心声,不要以为是帮他大卫报仇;大卫要登上王位,不需要用这种无耻的手段,因为耶和华与他同在。大卫的作法也使人警惕,卖主求荣的事并不值得夸耀。大卫要在神所定的时间里做王,不要让人以为他是凭著不光明的手段登上王位。假如大卫奖赏杀了扫罗和伊施波设的人,那么若有人以利益换取大卫的头,大卫又如何自守?大卫杀了利甲和巴拿,砍断他们的手脚,挂在希伯仑的池旁,此举便吓止了小人相傚之风。

大卫拒绝不法的帮助,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接受不合礼法,不合神心意的帮助,表明我们缺乏信心,要抢在神的前面行动,会让我们离开神的祝福。有时候人会急功近利,只想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却没有想到这做事情的方法,也在神的眼目之中。神要知道,我们究竟是以敬畏祂为重,或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为重?在我们的一生之中,这种选择常常会出现,是以敬畏神为重呢?还是以一已之欲为要?敬畏神可以保守我们避过许多魔鬼设下的网罗,虽然时间上可能需要等待,但是却不会留下后遗症,及许多的问题。

在大卫的心中,耶和华是救他性命脱离一切苦难的神,又是永生的神,既然如此,有何事瞒得过神呢?因此他断然不以人不义的手段去取代神的公义。有意思的是,大卫把伊施波设的首级葬在希伯仑押尼珥的坟墓里。从世人的眼光来看,这对君臣貌合心离,虽是同朝,却无法同心。现在把他们放在同一个坟墓 里,那真叫做永世不得安宁,天天大眼瞪小眼。不过这是说笑的,因为人死了一无所知,也毫无感觉(传9:5),到最后都化为尘土了。

作者在这里埋了一个引子,伊施波设虽然死了,他却不是扫罗家的最后一人。原来约拿单还有一个儿子存留在世,可惜的是当扫罗和约拿单战败的消息传来后,他的乳母抱着他逃跑,竟然把他的两腿都摔坏了,以致他无法行动自如。此时,他将如何自处?扫罗家大势已去,大卫可还记得他和约拿单所立的约?让我们继续看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