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 15:28 我在旷野的渡口那里等你们报信给我。

阅读经文:〈撒母耳记〉下 15:13-37

此时的大卫虽然已经年记大了,但是他的反应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却一点都不比年轻时差。他显然没有想到押沙龙会叛变,但是一听到这个消息,却很快就做了一个决定,离开耶路撒冷。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把事情整理得有条有理,谁该留,谁该跟他走,哪个人要负责何事,大卫王像一个总指挥,把事情安排得十分妥当。押沙龙在希伯仑,为何大卫要离开耶路撒冷呢?因为大卫知道有许多人跟随押沙龙,若是他留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必然变成战场。假如他留下来,他不可能把耶路撒冷拱手交给押沙龙,为了避免无辜的百姓遭到杀害,大卫选择退出耶路撒冷,只留下十个妃嫔看守宫殿。当然这是象征性的,因为十个妃嫔怎么能抵挡押沙龙的攻势?伯墨哈是耶路撒冷过汲沦溪谷以前,面向橄榄山的一座房子(或是:地方)。

患难见真情,在大卫逃亡时,有个迦特人,也就是非利士人以太,他带着跟随他的人和所有妇人孩子也跟着大卫走。大卫是个仁君,他知道以太刚从非利士地逃到耶路撒冷,正应该享受稳定的生活,不然也可以去辅助新王,拿个高职,何必跟着他这个糟老头子颠沛流离,过著有一餐没一餐的逃亡生涯?但是以太的回答,就好像路得给拿俄米的回答那样令人感动:“无论生死,王在哪里,仆人也必在哪里!”有的解经家说,跟随大卫的基利提人、比利提人等六百从迦特来的人,其实就是跟随以太的人,也是大卫那时拥有的唯一军旅,但是大卫还是不忍心看他们为他而奔波,被他连累。但是经过亚太一再保证,大卫终于允许他们和他一起过了汲沦溪,再往旷野而去。

大卫预备过了旷野,走到耶利哥的渡口,过约旦河,再上玛哈念,在约旦河西的以色列地休息,同时等待事情的进展。大卫对以色列的地理可熟悉了,在以色列地逃亡了几年,那里的情形如何,他几乎都了若指掌。但是在他继续要前行时,却发现祭司们把约柜都抬来了。此时,我们看见大卫的信心,他不要让神的约柜跟着他流浪。以前的人以为抬着约柜就好像有了护身符,连上战场都要把约柜从会幕中抬出去;但大卫对神的理解更加透彻。他知道不是约柜可以保护他,而是神要不要让他回来。所以神若恩待,他必回到耶路撒冷。不然的话,也要让约柜好好放在耶路撒冷,至于神要怎样待他,他都甘愿接受。在大卫身处逆境时,我们更可以感受到大卫对神的信心和敬畏。他不肯“利用”约柜,他不要“要胁”神,即使得受死,也听凭主命。大卫很有智慧,他很爱神,但也很理智。他要撒都等祭司们,作为通风报信者,也就是安插他们在耶路撒冷作他的探子。

此时的大卫一定百感交集,当年被扫罗追逼迫害,如今却是亲生儿子逼他再次逃亡。他蒙头赤脚上橄榄山。许多人都有爬山的经验,当年的橄榄山也不会舖上沥青或水泥,赤脚走山路,那真是苦不堪言。山上的路一定有大石头小石头和跌下来的树枝等等,真会把人的脚又刺又割的。蒙头赤脚上橄榄山,苦不堪言,心里难受又前途茫茫,所以都一面上,一面哭。那真是很悽惨的场面啊!这时有人告诉大卫,他最忠诚的谋士,多年的知己好友亚希多弗,竟然去帮助押沙龙,无疑是对大卫再补上一刀。

这时大卫的解决方法十分精妙,求神使亚希多弗的计谋变为愚拙。是的,在人的尽头,只有倚靠神才是最有效的办法。亚希多弗有智慧,神比亚希多弗更加智慧,不是吗?大卫真是很会祷告,也懂得怎样祷告,他不是漫天舖地的祷告,而是针对需要去祷告。从大卫写的诗篇里,我们也会发现,大卫真是很会祷告的人。在英文圣经(NKJV)里说,大卫上了山顶,也就是他敬拜神的地方(where he worshiped God),他碰到了他的朋友亚基人户筛,户筛好像早料到大卫会到那里,所以早已在那里等著大卫。户筛的出现,仿佛是神应允了大卫的祷告,因为后来就是户筛破坏了亚希多弗的谋。户筛年事已高,所以大卫不要他一起逃亡,免得成为大卫的累赘。大卫讲话可真直接。但是大卫吩付他,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就是做大卫在耶路撒冷的间谍。跟大卫的心计比起来,押沙龙实在太嫩了。大卫已经在耶路撒冷布置好一切,等他自投罗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