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上 8:60 使地上的万民都知道唯独耶和华是神,并无别神。
阅读经文:〈列王纪 〉上 8:35-66
目前耶路撒冷有个“距离上帝最近的地方”,那就是举世闻名的西墙,又称哭墙。据说那是第二圣殿,也就是希律重建的圣殿,其基座挡土墙的一部份。既不是所罗门建的圣殿,也不是希律建的圣殿,只是一片圣殿旁边的挡土墙,为何会人潮汹涌,每天都有无数的观光客或以色列人去那里呢?并且进去西墙的男子一律要戴传统帽子,如果没有帽子,入口处亦备有纸帽供应,因为他们认为让脑袋直接见上帝是不敬的行为;女人祷告后则要倒退著离开,以示恭敬。那是因为西墙是目前仅剩和以前的圣殿有关系的一片墙,而所罗门在献殿时,已经澄明这是给万民来向耶和华神祷告的地方,所以不管是第一圣殿或第二圣殿,百姓都相信,神依然会在这片属圣殿的墙上,垂听众人的祈求。
据说犹太人认为只要把心愿写下来塞进墙里,耶和华神就会让你如愿。来此朝圣的犹太信徒把给神的祈祷词写在纸条上塞进哭墙缝里。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不管是否信教,也都凑热闹给神写个心愿纸条,塞进墙缝。甚至教皇、美国总统等政要访问耶路撒冷时也要写张纸条塞进墙缝。关于塞进墙缝的纸条,有个不成文规矩:尊重隐私,不可翻看别人的纸条。因为哭墙纸条是和神的对话,禁止别人窥视或用于任何其他目的。不过欧巴马2012年大选前访问以色列,在会晤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领导人后,凌晨访哭墙,塞纸条后祈祷。不料这张纸条被一名学生发现,刊登于当地《晚报》上。后来该晚报遭受许多评击。
所罗门献殿的祷告有几个方面,最主要的是指出,这是要给神居住的殿,也是神在地上和人相交之处,也就是众人向神祷告的地方。在〈以赛亚书〉56章7节,神说:“因我的殿必称为万民祷告的殿”。耶稣在洁净圣殿时,也曾提及这一经文。在第一部份,主要是为以色列人祷告。所罗门似乎已经预见,以色列人会因为得罪神,而败在仇敌面前,甚至失去家园,或者遭遇神的各样惩罚,但是只要以色列人到神面前忏悔,求神就怜悯他们,带他们回来,并且赦免他们、教导他们行善。使他们在神赐给我们列祖之地上一生一世敬畏神。
第二部份是为了从远方来朝见神的外邦人,因为听到神的大名和大能而前来的,求神垂听他们的祷告,使天下万民都认识神,敬畏神。现在我们传福音,也经常教导还没有信主的人祷告。虽然在主祷文里,主教导信徒要向我们在天上的父祷告;但是我相信神也垂听尚未信主之人的祷告,有很多人原先不认识神,因为神垂听他们的祷告,解决了他们的困难,而认识了耶和华神是又真又活的神。
所罗门对人性理解得很透彻:“世上没有不犯罪的人”,但是当以色列人一旦知罪认罪后,即使他们被掳到异地异乡,也求神记念他们是神千辛万苦从埃及带上来的子民,使他们在被掳的人面前蒙怜恤。从〈以斯帖记〉、〈但以理书〉,我们都可以发现神真的垂听了所罗门的祷告。使以斯帖、但以理、尼希米等人,都在异域登上高位,可以帮助到被掳的以色列人。因为“世上没有不犯罪的人”,所以我们更知道自己也被圈在这句话之内,若不是借着主耶稣的救赎,我们都是没有指望,不蒙饶恕的罪人。所以能够罪得赦免,是人一生最蒙福的事了。
所罗门在祷文最后一部份,把对神和人的期望都讲得很清楚:求神与我们同在,使我们的心归向祂,遵行祂的道;又愿神昼夜垂念,为有冤之人或事申冤。最终的目的,则是要使地上的万民都知道唯独耶和华是神,并无别神。而百姓的责任,则要向神存诚实的心,遵行祂的律例,谨守祂的诫命。所以我们若不向神存诚实的心,不遵行祂的道,那么也不能求神的垂念和怜悯。当主耶稣死在十字架上时,圣殿至圣所的幔子从中间裂开,有人认为那是代表,神从至圣所出来,要进驻每一个相信祂的人心中。从此,信徒的身体就是神的殿。
所罗门王在庆祝住棚节的时节献殿,因此百姓在神面前守节十四天,多加了一个星期的节庆。这是一个非常欢庆的时刻,神进驻圣殿,神的荣光充满圣殿,神同在。但是这些“世上没有不犯罪的人”能维持多久不犯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