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下 11:17 耶何耶大使王和民与耶和华立约,做耶和华的民,又使王与民立约。

阅读经文:〈列王纪〉下  11:1-21

这是南国犹大的「武则天」发动政变。犹大王亚哈谢去耶斯列探望受伤的舅父以色列王约兰,不料被约户一并杀死了。跟亚哈谢同去的犹大国的王子们,也通通被杀死。留在犹大国的太后亚她利雅,亚哈谢的母亲知道此事后,并没有痛哭流涕,反而觉得机会到了,就起来剿灭王室(destroyed all the royal heirs),也就是把王室里一切有权继承王位的后裔全部杀死。但是她不知道,有一位在上的神不会让她的心意得逞。因为犹大国的王位,神定意留给大卫的后裔。

亚哈谢有个小儿子还是个一岁的婴儿,被他的姑姑和姑丈救了。因为他的姑丈耶和耶大是当时的祭司,所以他们把幼小的约阿施和乳母藏在耶和华的殿里,一藏就是六年。亚她利雅是亚哈的女儿,她和她的父母亲亚哈和耶洗别一样,拜巴力和亚舍拉。想当然也不会去圣殿里敬拜神,所以藏在圣殿里最安全。

过了六年,施阿施七岁了,耶和耶大和约示巴都觉得应该让小王子出来了,要让大家都知道亚哈谢的儿子还活着。因此他召集了一些军长、族长和利未人等,到圣殿里与王立约,并且安排了各处守门的和保卫王的人。在安息日出班即休班,原本有三分之二的侍在安息日可以休息,但是这一回,耶和耶大不许他们下班,要他们把守圣殿;另外当值的三分之一也要全部把守圣殿。约阿施出入时,也一定要有人跟随保护他。然后大家聚集在圣殿里为约阿施加冕,将律法书交给他,膏他做王。

假如你看过武则天的故事,便可以想像当宰相张柬之发动宫廷政变,要拥护中宗李显复位时,其中有多少的筹谋和计划,还要步步为营,不能泄露任何风声,否则政变不成功,大家就都没命了。我想,当耶和耶大筹备着让约阿施复位时,每一步也都相当紧张。因此在他们值班时,擅入者必死,班次指的是他们守护的范围,因为秘密不能外泄,免得功亏一匮。

当大家在圣殿里欢呼时,亚她利雅因好奇而进了圣殿,看到了戴着冠冕的小王子,又有百夫长和吹号的人侍立在左右,她意识到大势已去,因此大叫:“反了!反了!”随后被赶到圣殿外,就在回去王宫时被杀了。这一个狠心的女人就这样结束了她的统治时期。

此时约阿施才七岁,耶和耶大是真正的摄政。但是因为耶和耶大是个敬畏神的祭司,所以凡事都按著神的律法去行。这样的人虽然大权在握,却没有抢夺王位的野心;也因为他敬畏神,所以犹大王国可以安然度过这段政权转换的时期。亚她利雅死后,耶和耶大先让王和民与耶和华神立约,做耶和华的民,再使王与民立约。这两个步骤很重要,一是坚定王和民的信仰,知道自己是神的子民,才会行神眼中看为正的事;王和民立约,民才会对王忠心。

立约之后,就去拆毁巴力庙和杀掉巴力的祭司。迦利人,是指基列提人(撒下8:18; 王上1:38),是由非利士人组成的雇佣兵,充任王室近身的侍卫。耶和耶大很忠心地派人看守圣殿和保护约阿施进入王宫。这是犹大王国的一个小意外,因为不管以色列南国的国王换来换去,犹大南国始终是大卫的后裔做王。若不是敬虔的约沙法和不敬虔的亚哈结亲,大卫的后裔不会有这样悽惨的一段故事。有几次约沙法和亚哈家一起作战或做生意,神都派先知去责备约沙法,可惜他还是和亚哈结亲,以致犹大王室只留下了约阿施,其他都被耶户和亚她利雅杀死了。敬虔的人也会做错事,因为疏忽了从神来的警告。敬虔是很重要,但是留心从神来的信息,才能保守我们做出合神心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