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3:1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诗篇19:1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祂的手段。
诗篇104:24 耶和华啊,祢所造的何其多!都是祢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满了祢的丰富。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不仅是科学家,还是一位虔诚的圣经研究者。牛顿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圣经,他曾说:「我每天都研读圣经,并相信它是上帝的话语。」他甚至在去世时留下了超过一百万字的圣经笔记。
西元1665至1666年间,英国爆发鼠疫,牛顿被迫离开剑桥大学,回到林肯郡的农村家中。他的居所宁静而简朴,只有绿草如茵的田野和缓慢流动的时间作伴。他常常清晨坐在窗前,阳光洒进房间,他翻开圣经,手指轻划著经文,仿佛寻找著某种无声的答案。
一天,他阅读《传道书》,读到:「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传道书3:1)。牛顿停下来,陷入深思。他的世界似乎和这句经文产生了微妙的共鸣,他想宇宙运行的秩序、自然法则的和谐,是否正如这经文所说,有着一种更高的安排?
他在花园里漫步时,抬头望向一颗垂下的苹果树,看到一颗苹果从树上掉落。他凝视著那些果实,思索着它们为何落地?这些简单的生活景象,加上圣经赋予他的灵感,使他得以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一个改变世界的理论。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故事。在某一个安静的夜晚,他阅读《诗篇》,再次被文字所触动:「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祂的手段。」(诗篇19:1)。这让牛顿更加深信,科学研究是对上帝创造的探索和赞美。他用这种心态继续他的研究,认为自己的每一步发现都在揭示神圣的奥秘。
牛顿虽然拥有许多伟大的科学成就,但在生活中他始终保持谦卑。他常引用圣经的教训,特别是耶稣关于谦卑的教导。他认为自己的知识有限,常说:「我像是一个孩子,在海滩上拾起一些小石头,而知识的海洋仍未被探索。」这种谦卑源于他对上帝和圣经的深刻信仰。
耶和华啊,祢所造的何其多!都是祢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满了祢的丰富。(诗篇104:24)
亲近祢 Close To You
**林大惠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