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记16章4-5节 耶和华对摩西说:「我要将粮食从天降给你们。百姓可以出去,每天收每天的份,我好试验他们遵不遵我的法度。到第六天,他们要把所收进来的预备好了,比每天所收的多一倍。」
当日,耶和华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人的手,以色列人在海中走干地,水在他们的左右做了墙垣;水却回流,淹没了那些跟着以色列人下海的法老全军,连一个也没有剩下。以色列人看见埃及人的死尸都在海边,看见耶和华向埃及人所行的大事,就敬畏耶和华,又信服祂和他的仆人摩西。
摩西和米利暗都带领以色列百姓赞美耶和华。但是,现实的生活需要摆在眼前。以色列人在旷野走了三天,到了书珥的旷野,找不着水喝。再走到玛拉,有水了,可是水很苦,喝不了。百姓就开始向摩西发怨言了。他们己经忘了行奇事的神与他们同在,虽然天天都看得到云柱和火柱,他们却不懂得向神求,而是用怒气来发泄不满,说:「我们喝什么呢?」
摩西呼求神,神就指示他一棵树。他把树丢在水里,水就变甜了。耶和华在那里为他们定了律例、典章,在那里试验他们。每个临到我们身上的困难或问题,都在试验我们对神是否有信心。有的人碰到问题就抱怨。抱怨其实是奴隶的心态,以色列人做奴隶时,完全不能自主,端看主人脸色,因此抱怨就成了面对困难的唯一途径。现在他们就用这种心态对应摩西,自己不想负一点责任。
摩西比他们成熟一点,他己经知道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做这大事,来照顾带领以色列人,但是他懂得向神呼求。摩西进入生命的第二个时期:我不能,神能。
离开玛拉,到了以琳,那里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他们就在那里的水边安营(出15:27) 。 神知道他们的需要,领他们到可安歇的水边。
以色列全会众从以琳起行,在出埃及后第二个月十五日,到了以琳和西奈中间汛的旷野。 以色列全会众在旷野向摩西、亚伦发怨言,说:「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耶和华的手下,那时我们坐在肉锅旁边,吃得饱足。你们将我们领出来,到这旷野,是要叫这全会众都饿死啊!」(出16:1-3)
第一个困境,没有水喝;第二个困境,没有粮食了。第一个困境解决了,在第二个困境时,埋怨得更厉害,甚至说巴不得早死在埃及地耶和华手下?神听了他们的哀求,计划了一大轮,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解除了他们的奴隶身份,现在他们说巴不得早死在埃及,因为埃及有肉吃?只要有肉吃就宁可终生为奴,让子孙也辈辈为奴?
换了你是神,听到这样的埋怨,你会怎样回应呢?
当我们碰到困境时,是否也用这样的心态回应神呢?
其实我很同情在旷野中的以色列人,想到没水喝,没肉吃,我也觉得难受。每天在沙漠旷野里走来走去,不知何时才到迦南地,要是有谷哥(google)就好了,至少看看还有多远,看看附近有没有水泉或卖珍珠奶茶的?若是有抖音tik-tok就更好,大家聚在一起看得嘻嘻哈哈,一点都不感到生活枯燥无聊。但是他们眼前只有无垠的沙漠和旷野,头上顶着大太阳,脚下踩着如火烧过的沙子。真的一点也不容易。
但是他们有个盼望,要到迦南地去成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说真的,有理想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只希望有安定的生活。现实和理想的拉锯,不停地折磨着他们的肉体和心灵。他们晓得有个神,但是这个神,不知不觉,变成了他们的奴隶。祢把我们带出埃及,祢就要为我们预备吃的,用的,喝的。在埃及,他们的主人就是这样对待他们,事情没做好就又打又骂,总是有无情的鞭子随时落下来,疼到他们的心底。因此,现在他们对事情不满,就直接发泄,为什么没有这个,为什么没有那个,老是做不好,岂有此理! 这就是翻转的奴隶性格,不会思考,只会埋怨。
虽然神借着摩西教育他们:「你若留意听耶和华你神的话,又行我眼中看为正的事,留心听我的诫命,守我一切的律例,我就不将所加于埃及人的疾病加在你身上,因为我耶和华是医治你的。」但是要让以色列人学会敬畏神,信靠神,是一条漫长的路。
神知道百姓肉体上的需要,但他们的灵性也需要成长,因此神对摩西说:「我要将粮食从天降给你们。百姓可以出去,每天收每天的份,我好试验他们遵不遵我的法度。到第六天,他们要把所收进来的预备好了,比每天所收的多一倍。」(出16:4-5)
到了晚上,有鹌鹑飞来,遮满了营。早晨,在营四围的地上有露水。 露水上升之后,不料,野地面上有如白霜的小圆物。以色列人看见,不知道是什么,就彼此对问说:「这是什么呢?」摩西对他们说:「这就是耶和华给你们吃的食物。耶和华所吩咐的是这样:你们要按著各人的饭量,为帐篷里的人按着人数收起来,各拿一俄梅珥。」以色列人就这样行,有多收的,有少收的。及至用俄梅珥量一量,多收的也没有余,少收的也没有缺,各人按著自己的饭量收取。 摩西对他们说:「所收的,不许什么人留到早晨。」然而他们不听摩西的话,内中有留到早晨的,就生虫变臭了。摩西便向他们发怒。(出16:13-20)
一俄梅珥大约是2.2公升。吗哪的意思在希伯来文就是:「这是什么?」那是由天上降下的食物,喂养了以色列人四十年在旷野漂流的日子 。摩西形容它的样子像芫荽子,颜色是白的,滋味如同搀蜜的薄饼。
神赐下吗哪,也赐下规矩:1. 按著各人的饭量,按着人数,各拿一俄梅珥。2.当天的当天要吃完,留到第二天会生虫变臭。3.只有六天可以收取,第六天要收两天的份,因为第七天就没有了。而且第六天收的双份放到第七天不会变坏,也不会生虫变臭。4.天一亮,太阳一出来,吗哪就化了,捡不到了。所以不可以睡懒觉,要早睡早起。
最奇妙的就是,以色列人就这样行,有多收的,有少收的。及至用俄梅珥量一量,多收的也没有余,少收的也没有缺,各人按著自己的饭量收取。「多收的也没有余,少收的也没有缺」,这也是形容基督徒的人生,多赚的没有余,少赚的也够用,所以我们不用羡慕别人的屋大富足,因为按著每个人的量,多吃的不一定健康,少吃的不一定吃亏。
神借着吗哪训练以色列人相信祂的话,顺服听从祂的话。因为神知道只有如此,他们才能平安的走到迦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