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记〉10:32 我们又为自己定例,每年各人捐银一舍客勒三分之一,为我们神殿的使用。
阅读经文:〈尼希米记〉10章
想到以色列的首领、祭司和利未人一个个到台上签名,与神重新立约,要守神的律法时,那种心里的感动真是难以平复。仿佛看到一对对婚姻破裂的夫妻,重新到神的面前立约,要照主的话彼此相爱。重燃爱火,被神那永不改变的爱感动,因而愿意重新献上自己,再次为主而活。这样的爱让他们愿意多走一里路,不仅守律法,更愿意每年多捐银一舍客勒三分之一,作为圣殿的使用。
别小看了这多捐的银一舍客勒三分之一,换算起来大概只有现在的3美元,因为一舍克勒的银子大约是2.2美元。但是对于当时的人是一笔不少的钱,因为每个人的赎罪银也只收半舍克勒,好让穷人也可以付得起。更重要的是,这是他们自发要给神的,神没有向他们要,但是他们自愿在神所定的十分之一之外,加上这笔钱。这自发的心意要比钱的多少更加使神喜悦。就好像有的孩子放学回家后会自动替父母分担家务,不必叫他,就会帮母亲把地板扫一扫,帮父亲把垃圾倒掉。这些虽然不是大事,都是鸡毛蒜皮的家务。但是看在父母的眼里,该是何等欣慰!
因为心里有爱,才会心甘情愿地付出。雅各说,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换个说法,没有行为的爱也是死的。父母爱孩子,所以再多的付出也不心疼;夫妻之间若彼此相爱,也会勇于付出。因为只有爱,可以使金钱眨值。假如夫妻之间有一方把金钱看得比配偶还重要时,配偶会有怎样的感觉?能够感受到对方的爱吗?不可能。如此生活下去,必然越走越分歧,失去了起初的真心。人若把钱看得太重,必然使爱他的人感到伤心和不值。因此主耶稣在复活之后问彼得:“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 “这些”指的便是世上的财物、事业和养生的一切。人若不能分别“这些”的价值,和神与人何者为重,便无法享有真爱的甘美。
从神对我们的爱和赐给我们的恩典里,我们知道神愿意我们喜乐,不会剥夺祂赐给我们的一切,但是神希望我们明白祂的爱,也懂得回报祂的爱。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神借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让我们明白神和人之间也当有的一种互相的默契。神拥有万有,不是因为我们的回报可以增加祂什么;也不是因为我们不奉献,神就会减少什么;而是那份心意,为了让神喜乐的心意,那份感恩的回应,便写成了天上人间最美的乐章。
以色列人此时重燃对神的爱火,甚至用签约的行动来表明他们的决心。虽然这份决心好像我们的新年立志,为时不久。但是就像孩子写过的每一张卡片,每一个亲亲,都让父母相信孩子的爱永远不会改变,神也如此相信,因而不管我们怎样失信,祂都会想办法把我们挽回。
在这个签约行动里,他们也带领所有的百姓发咒起誓。这是全民行动,想到就令人热血沸腾。他们决定,一要谨守遵行神的一切诫命、典章、律例;二不再和外邦人联姻;三不在安息日买东西;四安息年不再耕种,也不讨债。没有行为的爱是假的,有行为的爱则需要有执行的决心、勇气和毅力。所以说,爱情不是靠感觉或凭一时的激情,爱情是一项认真的抉择,决定要去爱这个人时,也同时决定为他(她)付出。因此保罗说,“凡事都不可亏欠人,唯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罗13:8)”常常为对方着想多一点,为自己想少一点,来弥补爱的亏欠。
此时神兴起先知玛拉基提醒以色列人背弃神的恩典,责备祭司违命负约,因此以色列人除了从执行神的律法和教导来表示归向神的决心,他们也决定要负起圣殿里的一切需要,利未人和祭司的需要,奉献上收入的十分之一,使神的家有粮。十分之一的奉献换取神打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于我们,甚至无处可容(玛3:10),不是很合算的交易吗?神知道我们缺乏信心,所以要我们试试看,用行动来表示对神的爱。你敢爱神,才能品尝到无与伦比的天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