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4:6 你的倚靠不是在你敬畏神吗?你的盼望不是在你行事纯正吗?

阅读经文:〈约伯记〉4 章

假如这个以利法是以扫的妻子亚太所生的儿子(创36:4),他有一妻一妾和七个儿子,其中包括亚玛力。这七个儿子都各成为一族的族长(创36:15-16)。可见他当时的年记也不小了,七个儿子做族长,可见他的地位和声望也相当高。就像以前的华人,最老的拥有最高的权威。所以他才会第一个发言。在〈耶利米书〉的第49章7节,神论以东(以扫的后裔)。“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提幔中再没有智慧吗?明哲人不再有谋略吗?他们的智慧尽归无有吗?’”提幔是以东的一个城巿,素来以智慧著称,以利法应是住在提幔,因此被称为提幔人。可以想见,以利法也相当以自己的智慧为傲。

他问约伯:“人若想与你说话,你就厌烦吗?” 厌烦的英文是weary,有几种解释,也可说是疲倦、累、厌倦,等等。真的病得很辛苦时,有时真的不想跟人说话。不是讨厌朋友,而是需要精力去支撑自己。数年前我动了个手术,拿掉腹中的一个大水瘤。很多弟兄姐妹和牧者都想来探望,但我一概谢绝。因为我要睡觉,我觉得非常需要睡觉。我没办法分出精力去应酬。我想约伯也有那样的感觉,他病了,病得很苦很累。别人没办法体会他的感受。探病的人都想着自己的好心好意应该被人很乐意地接受,却不想对方是处在一个怎样的心境之下。所以这句话的本身已经在指责,已经不能设身处地为约伯着想,而是为他自己着想:我要讲话,你不听吗?

我们要记得,以利法是善意的,他是约伯的好友之一,而且不是普通的好友,是可以陪约伯一声不出,坐七天七夜的好友。他的出发点是希望约伯能脱离苦楚,得到神的医治。因此他提醒约伯:你以前也会用言语帮助将要跌倒的人,又使软弱的坚固,怎么你现在有祸患,就不知道怎样帮助自己了?就好像有人笑医生,整天医别人,轮到自己生病时却医不好自己。当然这句话不很公平,因为医生也是人,而且是有限的人;即使像宋尚节博士那么有医病恩赐的人,他患肝癌时,神也没有医治他。所以我们要明白,我们可能在有能力时帮助过别人,但是当灾祸来临时,自己却帮不了自己。神要我们明白,我们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也不要这样去安慰人,因为听在受苦的人耳中,真像是嘲笑。虽然以利法的本意是想鼓励约伯。所以只有在自己身受过苦难后,才会明白哪些话该讲不该讲。不然反而使人受伤害更深。

以利法继续攻击。就好像牧师若有软弱与人分享时,别人反问他:“你是牧师,不是可以祷告吗?”一句话就让牧师永远开不了口,因为问的人忘记牧师也是人。所以当以利法说:“你的倚靠不是在你敬畏神吗?你的盼望不是在你行事纯正吗?”简直是在指责,在攻击,而不是安慰鼓励了。是啊,我们倚靠神,我们行事纯正,但有谁说倚靠神的人就不会经历忧患?行事纯正的人就不会遭遇灾祸?写《标杆人生》的沃伦牧师(Rick Warren),他27岁的儿子马大几年前因为忧郁症自杀了,他和妻子痛不欲生。那时能对他们说:“你的倚靠不是在你敬畏神吗?你的盼望不是在你行事纯正” 吗,不行啊!再加上一句:“请你追想,无辜的人有谁灭亡?正直的人在何处剪除?”真的有一位姐妹去叫沃伦牧师的妻子悔改,让她痛不欲生。

以利法想安慰约伯,但是他的话却不断地攻击约伯,指他不是无辜的人。换句话说,你有罪,所以神一出气,神一发怒,你才会如此倒霉。约伯听了,情何以堪?以利法讲到他的默示,想感动约伯。用必死的人与神对比。他指出人之必死,永归无有,像帐篷的绳索从中抽出来,整个帐篷就倒了。所以人不能比神公义,不能比造他的主洁净,早晚都要无智慧而死。这我很同意。但是听在一个受苦的人耳中,真恨不得嚎啕大哭。尤其约伯在这之前已经咒诅自己的生辰,都巴不得死了。现在他的朋友还说,他将无智慧而死。还要听下去吗?

约伯的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去探病或安慰人时,要记得什么话不要说。至少,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人。因为当我们去探病或探访时,对方是主角。除非我们有专业上的知识可以解决对方的问题。否则,听他倾诉,和他一起流泪,为他祷告,就是帮助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