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27:17 铁磨铁,磨出刃来,朋友相感也是如此。
阅读经文:箴言 27:15-17
15大雨之日连连滴漏和争吵的妇人一样,16想拦阻她的便是拦阻风,也是右手抓油。17铁磨铁,磨出刃来,朋友相感也是如此。
不要重复讲抱怨的话
怨气如疾风,想挡也挡不住。怒气似挥发油,想抓也抓不著。人与人相处,怨怒一定会有。我们需要主耶稣,教我们安静。
「想拦阻他的,便是拦阻风,也是右手抓油。」(箴言二十七:16)这节是接上一节:「大雨之日连连滴漏,和争吵的妇人一样。」(箴言二十七:15)可见争吵如漏水,难补。又像吹风,难拦阻。感情的伤口上,难有止痛剂。愤怒的家,难有排气孔。
这提醒我们,言语是用来表达,以增加沟通。如果讲话像连连滴漏,对方将以为你是老调重弹,不过发泄情绪,了无意义。老是自讲自话,将造成自我隔绝,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愿我们说话是有沟通的目的,不要老发怨言。
什么是有效的沟通?
「铁磨铁、磨出刃来.朋友相感、也是如此。」(箴言二十七:17)
有效的沟通,有几个重要的因素:第一,两个人都是铁,有一样的价值观。不是一个是铁,一 个是西瓜,在一起铁觉得西瓜没趣,西瓜觉得铁是伤害。第二,两个人都自觉不完全,需要彼此协助,不是一方以为比对方强,或是自己老在弱势的一方。
第三,好的沟通是双方得造就,在分享中更有智慧,互相增长见识,心里重新得力,不是你指责我的不是,我指责你的不好。第四,「相感」是相互接触,共同施 力,互起作用,这代表好的沟通背后有好的关系,好的关系带下好的沟通,这是良性的互动。不是太久不沟通,一见面就要求对方,怎么不对我好一点。
一把铁有什么不好?为什么需要另一把铁来磨?不磨不行吗?是的,铁太容易生锈了。
读大学的目的
大学存在的意义,是在这世界上有种地方,能够让老师与学生有几年或几个月的时间在一起。目的不祇是为知识的传授,问题的讨论,或技能的学习,更为生命的激荡与真理的探求,就如圣经所记:「铁磨铁,磨出刃来」(箴言27:17)。
这是大学存在的目的,使学生不是用处不多的铁,而且更为有用的刃。使他们谁离开大学之后,有能力解决困难,有眼光判断症结,有气度帮助别人。因此,自十二世 纪,大学制度在法国圣本笃修会兴起之后,八百多年来,大学被认为是培养人才的所在,是国家教育经费最多的投入,社会选才的指标,是一代又一代人类文明精华传承的所在。
所以大学不是用来「混」的,而是用来「磨」的。这并不是折磨,而是更多、更深的接触,产生功效。
拿任何的材料来磨,必须相信这个材料是有「价值」,磨的功能是凸显材料的价值,这是大学教育的最高理想。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所以人有价值,值得受教育。大学设有许多不同的科系,学生了解这些科系知识的能力,早就在他们的生命中。当学生去唸一个科系时,那个科系的老师是在让学生认识,瞧,掌握这科系 的能力早就存在你的心中。为何你不知道?因为还没有磨过。有人磨了以后还不会,那就再磨一次,这是「重修」的由来。因此,重修不是伤害学生,而是再次的想凸显学生的功能。
人是奇妙的被造,虽然皆有价值,但是每人的特质不同,就像铁是化学的同一元素,但是世界各地的铁矿都不同,加上在出产过程中提炼程序与环境的不同,铁存在许多差异。人有不同特质,理想上的大学应该有无穷多的科系,每一个学生进入大学,就为他量身打造一个属乎他的科系,等他一毕业,这个科系就宣布结束。
人比科系重要,所以科系应该属乎人,人并不用属乎科系,但是世界是不完美的,人为制度的有限,政府经费的投入有限,社会的力量总想主导大学这单纯能够探索真理的园地,前者导致大学科系量少且固定,后者产生大学科系有「冷」「热」门之分,并且学生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要去选择自己适合唸那些科系,就要比较哪些科系较热门。这也埋下,大多数的学生在大学园地里,以消极的态度面对自己所唸的,甚至逃避,愈是后段的大学,冷门科系这种学生的比率会愈高,因为失去了社会给的荣誉。 其实他们不知道这种荣誉是相对的,短暂的,外来的,而非绝对,永存于内在的肯定。因此,不要为此而生气,凡事都有上帝的美意。
学生如果能认识这点,并寻找上帝带领他们去唸哪所大学、哪个科系的美意,他的世界将会变得海阔天空,奇妙无比,因为他已经进入原来大学设立的美意。(张文亮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