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 5:15 他怎样从母胎赤身而来,也必照样赤身而去,他所劳碌得来的,手中分毫不能带去。
阅读经文:传道书 5:13-17
13我见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祸患,就是财主积存资财,反害自己。14因遭遇祸患,这些资财就消灭,那人若生了儿子,手里也一无所有。15他怎样从母胎赤身而来,也必照样赤身而去,他所劳碌得来的,手中分毫不能带去。16他来的情形怎样,他去的情形也怎样,这也是一宗大祸患。他为风劳碌,有什么益处呢?17并且他终身在黑暗中吃喝,多有烦恼,又有病患呕气。
有钱是虚空,是祸患吗?即便知道,人依旧像飞蛾一样,不停地向它扑去。有一位在香港住的浙江人,从小跟着父亲学做生意,克勤克俭,以成为巨富为人生的目标。那时正值香港的房地产起飞,他从事开发和建筑,很快就成为香港巨富之一,据说当时他的财产最少也有十亿美元。但他为富不仁,一毛不拔,从不捐助那些有求于他者;他锱铢必较,精打细算,惟求在原有的数目上加多几个零。
没想到在1990年4月第二次被绑架,虽然新闻报导他的妻子曾付赎金六千万美元,但是再没有人见过他的行踪,据揣测很可能已被撕票灭迹。那时他尚未六十岁,香港法院颁令,将他认作法律上死亡。紧接着他的妻子和九十岁的老父就因争夺遗产而对簿公堂。这是一个以赚钱为人生目标的人,他积存资财,反害自己,因遭遇祸患,这些资财就消灭。他怎样从母胎赤身而来,也照样赤身而去,他所劳碌得来的,手中分毫不能带去。他为风劳碌,有什么益处呢?
美国有一位女士,名叫Hetty Green希地葛琳。当时纽约人都称她为「华尔街巫婆」。1864年她继承了750万美元的遗产,加上她本身是商场高手,投资地产、银行、铁路等等的事业,赚了很多钱。1916年,她死的时侯,估计她的财富有2亿多美元,相等于今日的40亿。她有这许多财富却舍不得用,冬天不用热水,衣服只洗脏的地方,例如领子或袖子,怕用多了肥皂。她的儿子跌断了脚,她到处找免费医院,结果因为延误了治疗时间,儿子的脚要被锯掉。她年老时患有疝气,为了要付150元的医药费不肯就医动手术。葛琳被《健力士世界纪录大全》记录为最吝啬的人!一个终生在黑暗中吃喝,多有烦恼,又患病呕气的有钱人!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圣经》里从来没有说金钱是万恶之根,贪恋钱财,把安全感放在钱财之上,才是万恶之根(提前6:10)。贪的意思就是拿了超过自己需要的。钱财本身是中性的,著名布道家慕迪,曾经在芝加哥一个聚会中传讲有关“生财之道”的信息,共分为三篇:第一篇“尽力赚钱”,听的人拍手叫好;第二篇是“尽力积钱”,听的人继续点头表示认同,第三篇是“尽力捐钱”,听众没有作声,不敢赞成。可见人都想积存钱财,却鲜有人认为用在神的国度里是智慧之举。
犹太人对金钱有一些看法:金钱并不尽善尽美,但也不是腐败不堪;穷人不一定什么都不对,富人也不一定什么都对;有时金钱和衣服所产生的结果相同。这些犹太格言反映出他们把金钱作为一种工具的观念。有一位犹太富人说,犹太人严格遵守发财的原则,不让自己的支出超过收入。最有名的一个例子便是犹大巨富洛克菲勒的故事。他早年在一间大石油公司当焊接工,责任是焊接装石油的巨大油桶。在焊接的过程里难免有焊条的铁渣掉下来,他很仔细地去算,每接一个油桶要掉509滴,若要焊接完像山一样多又高的油桶,该浪费多少焊条?
他改进了焊接的方法,让跌下来的铁渣变成508滴,虽然只差一滴,公司全年节约了5.7亿。他因而得到晋升的机会。他的节约使他的事业蒸蒸日上。犹太老板总喜欢把一块钱当两块钱来用,他们也不随意挥霍钱财。犹太人预算过,倘若一个人每天存一元,88年后可得一百万元;倘若每天存两元,过了十几廿年,很容易就有一百万元了。基于犹太人对致富的心切,主耶稣告诉他们:“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因为我们怎样从母胎赤身而来,也必照样赤身而去,所劳碌得来的,手中分毫不能带走。
诚然,〈箴言〉告诉我们:“你要详细知道你羊群的景况,留心料理你的牛群,因为资财不能永有,冠冕岂能存到万代?(箴27:23-24)”这句话指出我们的身份和地位,我们是神在这世上的管家,所以主人需要用钱时,管家岂能紧抱住钱财不放不给?主耶稣又提醒我们:“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路16:13)”因为我们只有一个主人,就是耶和华神。我们不能让金钱取代神在我们心中的地位。神允许我们在日光之下享受劳碌所得,却不被所得而辖制,免得钱财变成祸患,使我们遭害。愿我们手中的钱财,都成为神的祝福,流通的管道,为主而赚,为主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