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7:11 智慧和产业并好,而且见天日的人得智慧更为有益。
阅读经文:传道书 7:11-14
11智慧和产业并好,而且见天日的人得智慧更为有益。12因为智慧护庇人好像银钱护庇人一样,唯独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这就是知识的益处。13你要察看神的作为,因神使为曲的,谁能变为直呢?14遇亨通的日子你当喜乐,遭患难的日子你当思想,因为神使这两样并列,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后有什么事。
据说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这个问题:“如果家里的房子有一天失火或财产被劫,那么你在逃命时将会带走什么东西?”倘若孩子回答的是钱或者钻石,父母就会马上耐心地启发他:“孩子,有这样一种宝贝,一没有形状,二不见颜色,三无什么气味,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还回答不上来,父母就严肃地说:“记住!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智慧像健康一样,任何人都无法抢走,你将终身拥有。只要活着,智慧将永远与你结伴而行。”
在以色列人进迦南地时,神让约书亚给他们按人数抽签分地,抽到的土地就是他们的产业,也就是他们立足生根的地方。所以产业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所罗门王把产业和智慧相比较,指出对活人(见天日的人)有智慧比有产业更好。因为人有产业而无智慧,很可能就在不善经营管理下,失去产业,而变得一无所有。但是倘若没有产业却有智慧,还可以逐渐去得到更多的产业。犹太人历经战乱,又被丢到世界万国之中,他们知道若不是靠着神给他们的智慧去生存,他们就早已灭亡了。
因此在犹太人的家里,从小就鼓励孩子读书,除了背诵摩西五经之外,还要阅读各样的报刊杂志和书籍。我们有一些犹太人的朋友,家里没有电视,孩子也不玩手机,但是父母经常和孩子在一起阅读或出游。在犹太人的历史里有三位拉比的事蹟可以反应出犹太人对智慧和知识的重视。这三位拉比被称为是以色列人的伟大教师。
第一位是希雷尔,他出生于巴比伦,回到以色列时,正是罗马统治的时代,犹太人的生活非常困苦。他为了生活而去工作,一天最多只能得到一个硬币,他把所得分成两部份,一半用在最低的生活消费上,另一半就是每个月的学费。有一天,他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但是他不肯放弃上学的机会,所以他爬上屋顶,把耳朵贴近天窗,聆听老师上课。不知不觉中,他睡着了,在严寒的冬夜里,积雪把他整个人都包住了。第二天早上,教室显得比平常阴暗,才发现有人在上面。此后,学校就免了他的学费。他说:一个人若不努力增加知识,就会逐渐减少知识。
第二位拉比是约翰南.彭.札凯。在西元七十年,罗马人破坏犹太人的圣殿时,他拚命思考怎样才能使犹太人永续不灭的方法。他想出了一个妙计,传出风声,他因得重病而死亡。因为耶路撒冷内没有墓地,所以他的弟子们便要求把他葬在城外。在重重困难中,通过许多难关,终于到了城外,见到了拉比要见的司令官。拉比见到司令官向他预言,司令官将来必做罗马皇帝,他同时也要求,当司令官做皇帝后,给他一个能容纳大约十个拉比的学校。因为他相信只要有学校,犹太人的知识和传统就可以被保留下来。不久,罗马皇帝死了,真的由这司令官继位为皇帝,也真的留下一间小小的学校给这位拉比。犹太人的知识和传统和生活方式也因而得到保留。
第三个是艾基巴拉比,他曾经是一个牧羊人,后来和东家的女儿恋爱结婚。婚后妻子鼓励他去读书,于是他便跟着子孩子们一起去上学。十三年后,他已经成了当代最优秀的学者,后来他又去研读医学、天文学和多种外国语言,多次被选为犹太人的使节前往罗马。在西元132年,犹太人为了脱离罗马的统治而反抗,他便是精神上的指导者。这次反抗被镇压之后,罗马人便将有读书的犹太人处以死刑。但是艾基巴告诉犹太人,学问就像水一样,如果离开水就会死亡,那么犹太人非读书到底不可。罗马人用烧红的铁锤烙印全身,把他灼死。在受着酷刑时,艾基巴唱起早祷的歌。罗马军官万分惊讶,拉比说:“因为我爱神,所以不能不做早祷。不过,对于现在面临酷刑和死亡的我,发现自己是真正爱神而感到高兴啊!”
三位犹太人拉比的事蹟让我们看到犹太人何等重视读书和智慧。神的作为人不能改变,但是神赐人有读书的智慧。借着读书,我们便可以更深广地察看神的作为。所以遇亨通的日子你当喜乐,遭患难的日子你当思想,产业和智慧,何者可以永远跟随着你,不致被人夺去。这样你的失去便不会令你太痛苦,你亨通的时候,便也懂得感恩,并享受在主里的喜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