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16:5    必有宝座因慈爱坚立,必有一位诚诚实实坐在其上,在大卫帐幕中施行审判,寻求公平,速行公义。

阅读经文:以赛亚书16:1-7

1你们当将羊羔奉给那地掌权的,从西拉往旷野,送到锡安城的山。 摩押的居民在亚嫩渡口,必像游飞的鸟,如拆窝的雏。 「求你献谋略,行公平,使你的影子在午间如黑夜,隐藏被赶散的人,不可显露逃民。 求你容我这被赶散的人和你同居;至于摩押,求你做她的隐密处,脱离灭命者的面。」勒索人的归于无有,毁灭的事止息了,欺压人的从国中除灭了。 必有宝座因慈爱坚立,必有一位诚诚实实坐在其上,在大卫帐幕中施行审判,寻求公平,速行公义。

我们听说摩押人骄傲,是极其骄傲,听说她狂妄、骄傲、愤怒,她夸大的话是虚空的。 因此,摩押人必为摩押哀号,人人都要哀号。你们摩押人要为吉珥哈列设的葡萄饼哀叹,极其忧伤。

当那些在三王合攻之下仓皇逃难的人渡过了「柳树河」(原文为「白杨溪谷」)。此时,他们的的处境,先知将之比喻为「游飞的鸟,如拆窝的雏」(象征离乡背井,无家可归),他们直向以东边境逃难。

逃到了以东之后,他们便投靠犹大的庇护(因为当时的以东是犹大的臣属国),并且应允按照先前纳给以色列王的贡物(王下3:4),照样纳给犹大王(16:1)。先知告诉他们「当将羊羔奉给那地掌权的」,亦即看准了犹大敬拜耶和华神的信仰特质,而呼吁他们配合犹大归信于耶和华神,并向祂献祭。这祭物要往哪里送呢?「从西拉(以东的首都)往旷野,送到锡安城的山(亦即圣殿的所在)」。有解经家认为这是先知呼吁犹太人设法解救摩押人的宣示,为摩押指示了一条生路。

这批难民恳求犹大王应允他们的要求,他们自称为「被赶散的人」(16:4a),只求能脱离那灭命者的追杀(16:4b)。他们又如在日正当中被太阳曝晒的人,渴望上帝如一片云彩能够让他们暂得凉爽舒适,就像是在黑按时分般的清凉(16:3)。他们承认在列国中,唯有犹大是神所拣选的国度,那一位坐在大卫帐幕内的宝座上审判的王,乃是神慈爱公义的彰显(16:5)。这是一段关于弥赛亚掌权的预言,指出所有在困苦中逃难的人,都可以在祂的宝座前获得慈爱的荫庇。这一位坐宝座的,就是指向那将临的耶稣基督。这一节经文显示出神救赎世人的计划,可见先知预言的高瞻远瞩。

然而,尽管摩押人甜言蜜语恳求,却仍被犹大拒绝,因为犹大早已听闻摩押的骄狂(16:6)而断言摩押的要求为谄媚之语。犹大的拒绝顿时让摩押人大为忧伤失望(16:7),他们继续为他们的土地荒凉而悲哀。先知要他们为「吉珥哈列设(即基珥)的葡萄饼哀叹」,因为当地的饼是用上等的葡萄压榨制成的,除了食用之外,也用以献给摩押的神基抹为祭品。摩押原本若以诚实的心听从先知的劝勉,向耶和华神献祭,就可以获得解救。无奈,因着他们先前的骄狂诡诈,因而使犹大王不能信任他们对犹大的恭维,致而落入更悲惨的景况中。

平日的诚实,可以在危难中取得他人的信任。肺腑之言,总比谄媚之语更能叫人信赖。 为人处世也是如此,平时待人若以敦厚宽广,言语若如盐调和,则必得人的敬重;他日纵使处于危难中,众人亦必挺身相助、同理相待。

敬虔并不是在危难之时才挂在嘴上的满口属灵言语,以博取同情的。真实的敬虔乃是从平常的行为举止中表现出来。摩押临危之际为了脱困,才来向耶和华神献祭,等他脱困之后,恐怕又将故态复萌,重施故技而将耶和华神抛得远远的,这样的心态正显示他没有真正悔改。(戴文峻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