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18:5 收割之先,花开已谢,花也成了将熟的葡萄,他必用镰刀削去嫩枝,又砍掉蔓延的枝条。
阅读经文:以赛亚书17:12-18:7
17:12 唉!多民哄嚷,好像海浪砰訇;列邦奔腾,好像猛水滔滔。 13 列邦奔腾,好像多水滔滔,但神斥责他们,他们就远远逃避,又被追赶,如同山上的风前糠,又如暴风前的旋风土。 14 到晚上有惊吓,未到早晨他们就没有了。这是掳掠我们之人所得的份,是抢夺我们之人的报应。
18:1唉!古实河外翅膀刷刷响声之地, 2 差遣使者在水面上,坐蒲草船过海。先知说:「你们快行的使者,要到高大光滑的民那里去,自从开国以来那民极其可畏,是分地界践踏人的,他们的地有江河分开。」 3 世上一切的居民和地上所住的人哪,山上竖立大旗的时候,你们要看!吹角的时候,你们要听!
4 耶和华对我这样说:「我要安静,在我的居所观看,如同日光中的清热,又如露水的云雾在收割的热天。」 5 收割之先,花开已谢,花也成了将熟的葡萄,他必用镰刀削去嫩枝,又砍掉蔓延的枝条。 6 都要撇给山间的鸷鸟和地上的野兽,夏天鸷鸟要宿在其上,冬天野兽都卧在其中。 7 到那时,这高大光滑的民,就是从开国以来极其可畏,分地界践踏人的,他们的地有江河分开,他们必将礼物奉给万军之耶和华,就是奉到锡安山,耶和华安置他名的地方。
「高大光滑的民」,亦即古实,即现今的衣索匹亚人。「高大」一字的原意为伸出、延长,而非指长度上的高。此句在此暗示该民族乃是拥有长久历史的国家。该国位于尼罗河上游(埃及则位于下游),因此先知称之为「有江河分开之地」(18:2, 7)。
在论到第五个国家之后,先知插入了一段的独白。这一段独白分为了两个部份,第一部份是讲论到周围列国的景况。第二部份则是谈到先知对使者的宣示。两段都以感叹语「唉」作为开始(17:12,18:1「唉」一字的原意含有「祸哉!」的警告内涵)。
在第一部份中(17:12-14),先知先论到列国的景况。他形容列国好比「海浪匉訇」,又如「猛水滔滔」。这些国家素来都是与神的子民为敌的。他们勤于战斗争闹,以致于先知形容他们为「哄嚷」。他们曾经是神手中惩罚的工具,但是他们也彼此战争。因此,神要一举扫除这班争闹的列国。为了说明神轻而易举的便完成此一扫荡行动,先知将他们比喻为「山上的风前糠」与「暴风前的旋风土」,当神一斥责的时候,便灰飞烟灭(17:13)。先知指出这就是那敌对神子民,抢夺掳掠他们之列国所应得的报应(17:14)。
第二部份(18:1-7)先知续论到对使者的宣示。一般认为是因为先知看到了在犹大宫中那些从异邦来的使者,他们朝见犹大王的目的无非是要邀请犹大与他们结盟,以共同对抗亚述(「快行的使者」一语,乃是形容带者很迫切的任务赶往出使国)。从18:1的描述(「古实河外」、「翅膀刷刷响声之地」、「坐蒲草船过海」),猜测使者可能是从埃提阿伯(即现在的衣索匹亚)来的。因为当地人口众多而混杂如同苍蝇嗡嗡的响声一般,而蒲草又是当地普遍可见的植物,盛产于尼罗河一带。
先知委婉的向使者宣示,神的心意。祂不同意祂的百姓与异邦同盟抵挡亚述,因为祂自己就是犹大的保障。祂要使者回到「高大光滑的民」里去,等著看神到时候的作为(「竖立大旗」、「吹角」均象征神对列国采取行动)。祂将要以看似沉静的方式进行攻击,如同打猎的冷静的盯住猎物一般。那时,列国将在上帝的审判中消失,正如露水在热天中被蒸散,又似成熟的葡萄被收割(18:4-5)。直到它完全荒凉成为野兽居住之地(18:6)。到那时,衣索匹亚必认识耶和华的大能,而将贡物敬献给祂(18:7)。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历史上多少穷兵黩武的君王与帝国,无一能存到如今。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教导我们不值得为那仅仅短暂存留的事物而付上生命的代价,更不值得为了功成名就而不惜与上帝相敌。正如圣经所言:人若赚得全世界,却赔上生命,有甚么益处呢?
〔今日祷告〕我要将万事当作有损,唯以得着基督为至宝。
(戴文峻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