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13: 1_9撒种的比喻

1当那一天,耶稣从房子里出来,坐在海边。 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众人都站在岸上。 他用比喻对他们讲许多道理,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 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 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 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 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撒种的比喻,符类福音都有记载(太13章,可4章,路8章)。而在主所讲比喻里,只有这比喻是主耶稣解释得最详细的,甚至很多比较细微的小点也加以解明。但整个比喻的重点在那里呢?需要很细心的阅读全段。

1. 这比喻有两种不同深度的重点。按概略性的观察,似乎是要说明,神的道在人心中所产生几种不同的果效,道的种子只有一种,心田却有四种。生命的种子虽是一样,但人的心却有四样。神的道所以会在人心中发生不同的效果,不是神的道那方面有问题,而是人的心这方面有问题。但留心上下文反复细读的结果,就可以得着更深入的了解。

2. 注意比喻中虽然有四种心田,却都属两大类。一类听了神的道而结不出子粒的;另一类是听了道而结出子粒的。结不出子粒的有三种不同的因素,结出子粒的也有三种不同的效果--有一百倍,六十倍,三十倍。撒种的出去撒种,有落在路旁的,有落在浅土石头地上的,也有落在荆棘里的。这几种人结不出子粒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不能结实的事实却是一样。种子撒在地上如果不能结实,就连他本来那粒的种子都失去。这些就是“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的那等人。

3. 但另一种撒在好土里的就结出子粒,有一百倍,六十倍,三十倍。既然最少也有三十倍,这样他不单有原来的那一粒,而且比他原来那粒多出三十倍,六十倍,甚至一百倍。这就是“有的还要加给他”的意思。这属灵的原则,不信的人完全不明白,只有领受了生命之道的人才明白。

4. 这比喻的目的,就是要教训门徒了解天国(教会)在地上的情况。不要因那三种人的心田灰心,却要像那末后的一种蒙福的人--“有的还要加给他”的人。下文第十三至十五节引用先知以赛亚的话,也正是这个意思。凡故意拒绝先知的话的,必因先知更多的劝告而更硬心,连最初的感动也失去。

“天国”不在乎你听过多少道,而是在乎你听道之后有没有结出子粒来。

5. 但怎样才能使所听的道有效果又结出子粒,成为“有的还要加给他”的那等人呢?首先要明白所听的道,明白与虚心的领受有密切的关系。骄傲使人自满而硬心,以致听了也不明白,甚至误解。

能够胜过环境和内心各种的拦阻,而使道种结出子粒,才是属于“有的还要加给他”的那种人。因畏惧环境上的困难,或体贴肉欲的要求,而不顺从真理的道,虽然多听仍是没有益处。无论是信徒或是未信的人,听道都是同一原理。

6. 照主耶稣讲这比喻的情形看来,在当时的群众中,有人的心正像前三种土地那样。他们虽然是一起听道却是不结实的心田。我们应当明白,神的教会在地上的时候,虽然一起来听道的人很多,虽然有些人似乎是领受了,但是他们还没相信或暂时相信的--“那些在路旁的,就是人听了道,随后魔鬼来,从他们心里把道夺去,恐怕他们信了得救。那些在盘石上的,就是人听道,欢喜领受,但心中没有根,不过暂时相信,及至遇见试炼就退后了。”(路8:12-13)不论是听而不信,或暂时相信,或结不出子粒的,都是属于“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的那一类人。但那些有真信心领受道种的,也都是结实的,而且有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不同效果。(陈终道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