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20: 1_16_进葡萄园工作的比喻

1「因为天国好像家主清早出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做工, 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就打发他们进葡萄园去。 约在巳初出去,看见市上还有闲站的人, 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也进去了。 约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这样行。 约在酉初出去,看见还有人站在那里,就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 他们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他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 到了晚上,园主对管事的说:『叫工人都来,给他们工钱,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 约在酉初雇的人来了,各人得了一钱银子。 10 及至那先雇的来了,他们以为必要多得,谁知也是各得一钱。

11 「他们得了,就埋怨家主说: 12 『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 13 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 14 拿你的走吧!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这是我愿意的。 15 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做好人,你就红了眼吗?』16 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

马太福音第20章讲到天国的另一个比喻,就是进葡萄园工作的比喻。这比喻主要内容是讲到一个家主在清早,巳初,正午,申初,及酉初,这几个不同的时间出去请工人进葡萄园作工,最后他们各人所得的工钱都是一钱银子。

1. 要明白这比喻的重心注意两节圣经。一节在这段经文的上文,即第19章30节,另一节是本章第十六节:“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

2.本章第16节和前章第30节,是完全一样的一句话。上文彼得问耶稣,他为主已撇下一切,将来会得甚么赏赐?主耶稣就告诉祂的门徒,他们会坐在主的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支派,而且要在今世得到百倍。但最后祂警告那些门徒,“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在此所谓“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是甚么意思呢?紧接下文,主耶稣讲了这个比喻,然后又重复这句话,可见这比喻主要在讲明,为甚么“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

3. 上文主耶稣对彼得和那些门徒,提到他们将会得到的赏赐,但这比喻是要补充上面的教训,说明虽然我们事奉主会得到赏赐,却不该斤斤计较,不要用一种交换利益的态度来事奉主。注意比喻里的那家主出去请工人的时候,那些清早进来作工的人,同他们讲好一天一钱银子,但末后请进来的工人却没有讲定工钱。第20章14节:“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也进去了。”只说“当给的我必给你们”,这些人就进去作工了。总之他们信任主人的公义就来了。但那些早进来的呢,虽然事先讲明工价,事后却又埋怨,别人得的比他们多。

4. 所以这比喻的重心是要讲明事奉主要忠心真纯,不要斤斤计较,也不要嫉妒别人。因为我们各人要得的赏赐,不是根据你现有的机会多少,资格老嫩,而是根据忠心和诚实。反之,如果我们有竞争或私心,甚至恐怕别人得到好处,自己却占不到便宜。那么,有一天我们可能会像这比喻里所讲那些清早进来的工人那样,发现他本来该在前的竟然在后。

5. 总之,整个比喻中的葡萄园,园主,工人,清早,巳初,午正等等时间,虽或有些象征的意思,但是却不是这个比喻的重点。这些细节的象征,若是很自然,没有牵强,不被过份的强调,也不妨事。但是并没有必须每一个细节都要有完备的解释。因为整个比喻的解释在讲明我们为主做工该有的存心和态度。解明这一点以后,这比喻的作用是已经完满,其他的小节是不一定要得到“合理”的解释。(陈终道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