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 30:24b  上阵的得多少,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应当大家平分。

阅读经文:〈撒母耳记〉上 30:1-31   请点这里

大卫离开了非利士人,走了三日,终于回到洗革拉。原以为能见到家人,没想到洗革拉已面目全非。亚玛力人来过了,攻破洗革拉,焚烧了洗革拉,带走城内的妇女和大小人口,却没有杀一个。这是神很大的恩典和保守,身外物可以失去,生命却无法挽回。看似好像很惨,可是我们继续读下去,便会发现,原来这有可能是神要把大卫支开的一个方法。倘若大卫留在洗革拉,必然听到扫罗和非利士人的战情,为了约拿单,为了在神面前的义,也为了以色列人,他不可能干坐在洗革拉,很可能就带人冲上战场了。

但是现在碰上家人都被掳走,大家心急如焚,怎样都要把他们先救回来,大卫也就无法分心再去考虑那么多了。“大卫和跟随他的人放声大哭,直哭得没有气力”。这句话很感人。让我们知道,大卫再怎样厉害,也是一个有情的凡夫俗子,这是人最真实的一面。有人说:“男人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大卫和跟随他的人过著飘泊不定的生涯,最想念的岂不是家的温馨?妻子儿女的笑颜?在被扫罗追杀时,没有人抱怨;在旷野沙漠,顶无片瓦时,也无人感到命苦;但是现在众人为了自己的儿女,都恨不得拿大卫出气,想拿石头打死大卫。问题是,打死大卫也不能把妻儿救回来啊!

在众人悲愤不已时,大卫做了一个最智慧的决定,去求问神。神给了他一个最美,让他最感穴忍的答复:“你可以追,必追得上,都救得回来。”这就是大卫和扫罗的不同,在最紧张的时刻,在众人都要离开他的时候,扫罗就自行想办法要挽回人心;但是大卫反而离开众人去求问神。所以扫罗失败,大卫成功。环境,往往像一杯热水,要呈现里面茶包的真滋味。你要让环境左右你呢?还是让神来主宰环境?“大卫却倚靠耶和华他的神,心里坚固”。大卫相信神能够主宰这个局面,所以他心里不慌乱,可以冷静下来思考。哭可以哭,尽情地哭,但是眼泪擦干之后,要继续寻求神的带领。

大卫他们刚从非利士人那里回来,已经跑了三天,现在又要出去追亚玛力人,有的人体力不支,就留在比梭溪,没有过去。其他四百人在田野遇见一个埃及人。原来是被亚玛力人遗弃的奴仆。我们看到大卫怎样对待一个被遗弃的病仆,看起来好像没有用处,被人丢弃了。但是因为大卫的仁慈,他就变成了一个对大卫十分有用的人。假如大卫也看不起一个这样的人,而不理会他,那么大卫就失去了这个隐藏的祝福。所以我们不要随便小看软弱或不如我们的人,说不定他们的真本事比我们要强得多。

大卫在〈诗篇〉41篇里说:“眷顾贫穷的有福了!他遭难的日子,耶和华必搭救他。耶和华必保全他,使他存活,他必在地上享福。”大卫深有体会啊!果然,那个埃及人把他们带到了亚玛力人的地方。大卫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不仅救回了所有的人,还夺回了许多的掠物。因为他对那个埃及人的仁慈,使他少走了许多弯路。可以又快又准地找到亚玛力人,节省了许多迂回的时间。仁慈,在一念之间;仁慈,已经是在心里先打了胜仗。

大卫还要面对人的软弱和贪念。跟大卫去的四百人,竟然不肯把所得的财物分给留在比梭溪的那两百人。想想也对,他们又没有跟亚玛力人撕杀,帮他们把妻子、儿女带回来,不是已经很好了吗?大卫的伟大不在于骁勇善战,而在于他的仁慈和智慧。此时,他做了一个决定,成为以色列人的律例和典章。那就是:“上阵的得多少,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应当大家平分。”这句话放在哪里都合适:丈夫在外工作、妻子在家照顾儿女;牧师上台讲道、台下的人做其他的服侍;舞台上表演和舞台下的工作者,等等。大卫让我们明白,这就是团队精神。有难同当,有福共享。

因为倚靠神,所以神给大卫有智慧去面对一切的问题和难处;因为不倚靠神,只倚靠自己和他人,所以扫罗没有办法有智慧地处理问题或面对困难,到最后必须去找女巫帮忙。我们要明白自己的心,所倚靠的是谁?也要明白自己的有限,若不倚靠无限的神,还能倚靠谁?大卫很聪明,拿了掠物去送给犹大地的长老们。大卫蓄意和他们建立关系,因为大卫本是犹大支派的后裔,他若要做王,岂能没有自己支派的扶持?大卫相信神的应许,他也为了这应许而努力,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