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约翰牧师

外在因素引起的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下有些同性恋者或跨性别者,他们背后的成因或多或少有些外在因素的影响。我下面简单地列出几个可能因素:

  1. 源自父母的错误期望:

我认识一位女性,她父亲非常渴望得的是男孩。以致后来她在成长过程中,因着父亲的期望和无形的熏陶,她的穿着打扮,讲话个性,甚至连走路都像个男孩。或许她想以这些来获取父亲的欢喜和认可。又或者像《我是跨性别女人》的作者Walt Heyer,他祖母希望他是个女孩,常给他穿紫色的连衣裙。使他开始错认为自己应该是女孩,结果导致对自我性别的混乱。

  1. 痛苦的成长经历。

另外有一位成长在父亲施暴,母亲被虐待家庭的女孩,由于她一直挺身保护母亲。之后在同性间,她惯性地扮演着保护柔弱女生的阳刚角色,深获同性的喜爱。她也享受这种被同性爱戴的身份和角色。久而久之,她开始习惯男性打扮,跟女性交往也越来越频繁,慢慢地开始了同性恋的生活形态.

  1. 孤单寂寞

有些同性恋者从小并没有被同性吸引的倾向,但由于孤单和寂寞,和一些同性朋友的美好友谊,渐渐变了质。例如在季刊76期登过一篇文章,作者因出国到异地他乡,非常寂寞,想家,失落。突然发现自己超乎异常的想念一位平常非常关心他的同性好友。这种原本是同性之间的美好友谊慢慢变质,演变到最后,坠入到同性恋的性关系里面。像这种因寂寞,以致心理上过度依赖同性好友而演变成同性恋关系,在我个人有限的辅导个案里面,占了很大的部分。

  1. 被同性性侵。

有的同性恋者是因有过被同性性侵的经历,以致对于同性本应该保持身体界限的机制崩溃瓦解了。自此对性关系的认知不再局限于一男一女。也有些被性侵的人“破罐子破摔”,由此产生了报复心里,主动去勾引,性侵其它无辜的同性。他心想,“我被害成这样,我要让多一点人也这样。”这种情形在国内大学校园里的同性恋中,相对多些。

  1. 认为是一种时尚

有些年轻人涉世未深,容易受媒体灌输的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包括越来越多影剧圈的明星公开自己是同性恋或变性者,使得他觉得同性恋能吸引人注意,加上贪婪肉体带来的刺激和满足,因此不断地在同性之间寻求情欲的满足。

我们罗列以上这些可能的外在因素,并非让人把责任都推卸给外在的环境。事实上即便有这些外在因素的推波助澜,依然不能否认同性恋的罪行是上帝所憎恶的,自己有责任脱离不讨神喜悦的性行为。即使本来是受害者,令人同情,仍然要为后来自己继续沉溺其中负责。

我们再三强调,脱离罪不能靠自救,不能靠修身养性,唯一需要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救赎恩典。在此,让我们分享一位离弃同性恋的姐妹的见证。她并不是所谓的天生被同性吸引,也不是放纵肉体情欲的人。是由于情感上对女友十分依赖,以致后来发展成了女同性恋者。但信主之后,她就挣扎着要脱离这种不讨神喜悦的同性恋关系。后来她能得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乃是因着认识主舍命救赎的大爱。她明白到神恨恶她同性恋罪行的同时,仍然对她有深深的怜悯和爱,因此,她被主那样的大爱所激励,愿意脱离同性恋的关系,这完全不同于靠自身力量去谨守一种宗教仪式和要求。她提到决定和女友分手的那一刻,她流泪跪在神的面前呼求主说:“求你怜悯和赦免我曾经得罪你的行为,求你洁净我的污秽,医治我内心的伤痛。 ”

神是信实的,垂听了她发自内心的呼求,帮助她经历圣灵更新的大能,也因此离弃了同性恋的关系,并且她深深地认识到,她再也不愿意回到过去那样的光景里了。

弟兄姐妹,面对LGBT群体,我们需要把基督拯救罪人的美好福音带给他们,以致他们得着从主而来的爱和能力,得以脱离这些罪的捆绑。其实,LGBT 需要主的拯救,不是因为他们是同性恋者或跨性别者,而是他们跟我们一样,都是需要神怜悯的罪人。而神正期盼着他们回家。

还有另一位在敬虔的基督徒家庭长大,我辅导过的姐妹,她在青少年期被一位信任的好友性侵,从此落入了同性恋的关系。后来靠主的恩典以及对神的敬畏之心,加上父母亲爱的引导和持续的祷告,虽然经历眼泪和痛苦,终于弃绝了同性恋的罪恶。

从上面这两个姐妹的案例,我们看见任何外在的因素,包括成长背景,情感脆弱,或者被性侵,都不能拦阻我们靠着主十字架的大能来脱离罪的辖制。主耶稣基督救赎的大能是对所有求告他名的人敞开的。只要人愿意祈求祂的恩典和怜悯。福音的好消息不单单是给LGBT这个群体的,也是给所有在罪中的人的。

那么,对有有性别困惑或因被同性吸引而挣扎的弟兄姐妹,教会当作什么?我们要以怜悯来聆听他们挣扎,以圣经立场来引导他们的心思、规范他们的行为、并以祷告来扶助他们,以“在基督里的新身份”来建立他们的身份认同,以此来带领他们前行。(待续)

文章来源: 生命季刊第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