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上 3:28以色列众人听见王这样判断,就都敬畏他,因为见他心里有神的智慧,能以断案。

阅读经文:〈列王纪 〉上 3:16-28   

根据犹太人的传说,所罗门王豋基时才12岁。因此当大卫对会众诉说为神建殿的心意时,特别提到:“我儿子所罗门是神特选的,还年幼娇嫩(代上29:1)”。所罗门在向神祷告时也提到:“耶和华我的神啊,如今你使仆人接续我父亲大卫做王,但我是幼童,不知道应当怎样出入。(王上3:7)”当然也有人认为是14 岁或20岁。认为所罗门不可能在12岁做王的人,觉得这个年记的孩子怎么会懂律法?但是以后我们还会读到亚哈斯在20岁做王,做了16年;希西家25岁接续他做王,表示亚哈斯在11岁时就生了希西家。所以所罗门有没有可能在12岁做王呢,是有可能的。

所罗门向神祈求为民判断的智慧,因为那是王的责任。那时候不像现在有法院,百姓之间如果有了争论,只能先去找地方官,地方官断不了的事再去城门那里求王判断。记不记得押沙龙要拢络人心时,他常常早晨起来,站在城门的道旁,凡有争讼要去求王判断的,押沙龙就叫他过来,问他说:「你是哪一城的人?」回答说:「仆人是以色列某支派的人。」押沙龙对他说:「你的事有情有理,无奈王没有委人听你申诉。」押沙龙又说:「恨不得我做国中的士师!凡有争讼求审判的到我这里来,我必秉公判断。」若有人近前来要拜押沙龙,押沙龙就伸手拉住他,与他亲嘴。以色列人中,凡去见王求判断的,押沙龙都是如此待他们。这样,押沙龙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撒下15:1-6)。押沙龙故意破坏以色列人对大卫王的信任,对百姓说大卫王的坏话,指大卫王不听申诉,又没有秉公判断。所以审判百姓是以色列王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所有最困难、最麻烦的案子都会带到王面前,让王判断。所罗门那么年轻,怎么可能担此重任?他虽然有最忠心的祭司撒都、最勇猛的元帅比拿雅,还有守护他的母亲拔示巴,但是在王的职责上,没人能代替他来执行审判。当那两个妇人被带到年轻的所罗门王面前时,大家都睁大眼睛要看所罗门怎样处理这个棘手的案子。两个母亲和自己的婴儿在一起睡觉,一个压死了自己的孩子,不肯认帐,两个人都要争取那个活的婴儿。

若是在现代,到医院查个染色体DNA,结果立刻分晓。但是那时没有这样的高科技,婴儿还小,也分不出来谁像谁,真难啊!在古时候,按照律法,若有两个人争夺一块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各分一半。所罗门王就按著这个思路,叫人拿刀来,把活婴切成两半,各分一半。那时可能有人在偷笑,看这个孩子王怎么那么愚蠢,活孩子一刀下去还能活吗?孩子和布怎能一样呢?一是生命,有气息的;一是物质,没气息的。怎能都用一样的法则去审判啊?

但是所罗门王有他自己的想法。他没有叫守卫当场劈了婴儿,而是叫人去拿刀来。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有机会可以观察两个妇人的表现。因此在还没有判决之前,光是从她们脸上的表情,他已经得知谁是真正的母亲。真正的母亲脸上充满讶异和痛苦,不得已只好说:“求我主将活孩子给那妇人吧,万不可杀他!”她宁可承担失去孩子的痛苦,也不愿意看到孩子受害。那个假母亲则一脸无辜,好像事不关己。等刀子拿来,她甚至说:“这孩子也不归我,也不归你,把他劈了吧!”

当王的判决出来时:“将活孩子给这妇人,万不可杀他,这妇人实在是他的母亲。”四周的人都不由得以欣佩的眼神看着这个孩子王,再没有起初轻看和嘲笑的意念了。这个故事就这样被流传下来,因为判决得太有智慧了。用母亲的心和感情去分辨真假母亲,有什么比这样的判断更真实可靠呢?神应验了祂的祝福,也赐给所罗门有判断的智慧。因为“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9:10)”雅各说得真对:“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