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一起经历耶稣当年被彼拉多定罪之后,走到髑髅地(各各他)的一段路。这段路现在被名为耶稣的苦路,一共有十四站。这次借用以色列美角网站的实地拍摄,来跟大家一起感受耶稣当年走的苦路。以下采自以色列美角网站,己取得作者和网主的同意。
苦路 Via Dolorosa
(路线、历史背景、苦路14站介绍) 2020更新
基督徒朋友来到耶路撒冷,都会想要走走耶稣背负著沈重十字架的苦路。
耶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这条路,对基督徒来说并不是在准备以色列自助行程才开始研究的路,而是在接受基督信仰开始,被神的爱所吸引时,就时常默想的路。
苦路,耶稣确实走过,只不过耶稣走的路线是哪条呢?按照历史,应该是从大卫塔到圣墓教堂。现在观光客都会去打卡的「苦路14站」,集中在500公尺长的路线,它其实是16~18世纪才设计给天主教徒朝圣路线,目的是方便默想和管理~
若是好奇、或是想要有打卡或闯关的感觉,也是可以把一站都找出来~但或许思念耶稣所承担的痛苦的意义,比有没有找到14站重要!(另外,有5站并没有记载在圣经里唷!)
耶路撒冷・苦路14站的路线
现代的苦路14站,都在耶路撒冷旧城穆斯林(阿拉伯区)和基督徒区里面!(橘色路线)
不过这些「站牌」是一直到了18世纪才有的!
苦路14站的历史
苦路14站一开始是由圣方济会在14世纪时所发展出朝圣路线,目的是方便管理当时有许多从欧洲来的朝圣者。
当时的路线是从锡安山到城西的该亚法院、经过圣墓堂到橄榄山、再往南到西罗亚池、最后回锡安山。
顺序是先去圣墓教堂再往橄榄山的方向去,依照圣经事蹟有许多默想的「点」,但还不算明确的「站」。
到了15世纪朝圣者将朝圣路线反过来,因为跟福音书事件发生的顺序一致时,比较方面默想耶稣所受的苦。
到了16世纪两个作家Jan Pascha和Christian van Adrichom写了苦路的书,那时已经有了苦路「14站」的概念。他们的书渐渐发挥影响力,欧洲来的朝圣者希望耶路撒冷负责管理的圣方济会可以将苦路路线做些修正,因为当时苦路到审判门就结束了,朝圣者希望能将圣墓教堂设为终点站。现在苦路的终点站就在圣墓教堂~
圣方济会的苦路14站
第一站
第一站是耶稣被彼拉多定罪的地方(可15:6-20),这里以前是安东尼亚堡,现在是间阿拉伯小学,靠近司提反门。
这里现在盖了方济会定罪堂(Church of the Condemnation and Imposition of the Cross)和鞭笞堂(Church of Flagellation)。
第三站*
第三站*是耶稣第一次因为十字架沉重而跌倒的地方 (门口有个浮雕,是被十字架压垮的耶稣,很好找)
现在是亚美尼亚天主教堂。
第三站第四站其实连在一起!
*注:第三站、第四站、第六站、第七站、第九站的事蹟不在新教圣经里哟。(已用*标示)
第四站*
第四站*是马利亚看到耶稣这样,打击很大,跌倒在地的地方。现在也是个教堂!
(门口的浮雕是马利亚握著耶稣的手)
第五站
第五站是古利奈人西门被兵丁勉强背耶稣的十字架(可15:21),现在是小教堂。
第六站*
第六站*,有一位叫维罗妮卡(Veronica)的女子在这为耶稣抹去汗血。然后据说她手帕上就留下了耶稣的面容…. 走到底会是第七站
第七站*
第七站*是耶稣第二次跌倒的地方,在一世纪时这里以外就是城外了,现在是小教堂。
第八站
第八站是耶稣转身对耶路撒冷的妇女说话的地方(路23:27-31)
第九站*
第九站*是耶稣第三次跌倒的地方,现在是个东正教堂!
这个的位置比较隐蔽,但其实就是圣墓教堂的后面~ 首先… 就是在市集这里右转,有阶梯上去~
入口处这里有Zalatimo Sweets,一间150年的阿拉伯甜点店!
阶梯上去,不会马上看到教堂,就顺着路走1分钟就到了~
第十站 (第十站到第十四站都在圣墓教堂)
第十站是耶稣被脱下衣服的地方,现在是圣墓教堂的入口处,有个小教堂叫法兰克小教堂(Chapel of the Franks)。
第十一站
第十一站是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现在是一个拉丁小教堂的祭坛。
第十二站
第十二站是十字架插著的位置,现在是希腊正教的祭坛。
第十三站
第十三站是耶稣身体被拿下来放在的地方,就是入口处的那块许多朝圣者又亲又擦的石头,叫膏礼之石。
第十四站
最后一站是耶稣的坟墓,现在是一个小神社。
耶稣照着神自己爱的救赎计划,完成了在耶稣降生几百年几千年之前,就指向弥赛亚的众多预言!
耶稣的受难并非突然,因为都明确记载在圣经,这是一个甘心的过程,因为目的很清楚,就是让神所心爱的人类,完全属于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