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 17:6 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阅读经文:〈士师记〉 17:1-13
虽然〈士师记〉 里参孙是最后一个士师,但是真正最后的一个士师是撒母耳。在〈士师记〉 里最后几章都是描写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的几个例子,让我们明白在一个心中没有王的社会里,会产生的奇怪现象和许多悲剧。
第一个例子说到有一个叫做米迦的人的家中所发生的事情。有一天,米迦的母亲丢了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米母(简称)非常生气,可能大骂小偷无耻无道,又咒诅他绝子绝孙的。假如你丢了那么多钱,你会怎样骂小偷,你想得到的,她可能都骂出来了。
没想到偷她钱的小偷听到了,这个小偷天天听她咒诅,越听越不是滋味,更深怕那咒诅在自己身上应验。于是他自首了。迦母没想到偷钱的是自己的儿子,立刻改口:「我儿啊,愿耶和华赐福于你!」那时她多么希望能收回那些咒诅的话啊!怎能让那些咒诅落到至爱的儿子身上呢?只好求神赐福,希望可以盖过那些咒诅。别人偷钱该死,自己儿子偷钱骂两声也够了。这就是人的标准,别人做错事,就要下十八层地狱,若是自己人,陪个不是就可以了。
为了消除自己的咒诅,米母就想为儿子雕个神像,她以为这样可以讨耶和华神的高兴。她虽然知道耶和华神,对于律法却一无所知。以为雕像当作神来拜,就是在敬拜耶和华了,却没想到她的作法正好与神的教导相悖,她做了神最讨厌的事。我们会不会这样呢?有时凭著一股热心,要为神做这个做那个,却没想到反而得罪神。
真正敬拜耶和华神,不是为祂做什么,而是做祂要我们做的,说祂要我们说的,像耶稣一样,顺服至死。耶稣说:「因为我从天上降下来,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约6:38)」。又说:「因为我没有凭著自己讲,唯有差我来的父已经给我命令,叫我说什么、讲什么(约12:49)」。「你们举起人子以后,必知道我是基督,并且知道我没有一件事是凭著自己做的(约8:28)。」这就是敬拜和事奉神的原则。不是看我们的意思,乃是看神的意思。祂就是我们心中的王。假如我们心中有王,有耶和华神,我们就会顺服王的带领。
以色列人心中没有王,自己做王,所以自己在做什么,自己都不晓得,得罪了神也不知道。在这里我们看到基甸留下的遗祸,米迦有了神像,又制造以弗得,这以弗得就是基甸做给以色列人拜的,所以他们也不知道那是坏事。米迦自己分派他一个儿子做祭司。好像有的人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当和尚,为家里求福。在人所设立的宗教如是,在神所立的信仰里却不能如此,因为神已经设立亚伦的后裔为祭司,其他人即使称之为祭司,也不算是祭司。一片枉然的热心。
犹大族的利未人,听起来很奇怪吧,因为在犹大地里也有利未人住的地区,那些住在犹大支派的利未人城里的,就叫做犹大族的利未人,其实是指住在犹大地的利未人。在乱世时没有人奉献,所以很多利未人没得吃,只好出去讨生活。他来到了米迦的家。米迦可高兴了,这个利未人好像从天而降,真是求之不得。他儿子是假祭司,现在来了个真正的利未人,当然让利未人做祭司了。有的利未人想做祭司而不可得,现在有人要供他为祭司,何乐不为?反正敬拜献祭的事,他也看过,依样画葫芦不就得了?有人说这个利未人是摩西的一个孙子。若果真如此,就更可明白当时的利未人真的很可怜,到处流浪。
米迦这时好开心,他觉得有一个利未人做祭司,就可以得到神的赐福了。你觉得这是神赐福的原则,是蒙福之道吗?每个人都希望蒙福,但是若不明白神的道,只是一知半解,按自己的想法去求,又从何蒙福呢?米迦的美梦像一个自己吹出来的泡泡,这个泡泡可以维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