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下 12:8 然而他们必做示撒的仆人,好叫他们知道服侍我与服侍外邦人有何分别。
阅读经文:〈列王纪 〉上 15:1-8
〈历代志〉下 13:1-21
从〈列王纪〉和〈历代志〉的记载,我们不难发现亚比央/亚比雅有不同的母亲名。可能很多读者都已经知道亚比央就是亚比雅,就好像现代人除了有姓氏first name ,还有中间小名middle name,以及一般常用的名字。但是他的母亲好像是两个不同的人,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根据圣经学者的解释:玛迦是押沙龙的外孙女,又名米该亚。押沙龙只有一个女儿,名叫她玛(撒下14:27),她嫁给基比亚人乌利,生下玛迦(代下13:2)。玛迦嫁给罗波安,生下亚比央,又叫亚比雅。他是罗波安所生的28个儿子中的一个,不是长子,但是罗波安偏爱玛迦,因此立亚比央为继位者。亚比央的意思是:「我父是大海」;亚比雅的意思是:「我父是耶和华」。可见当罗波安在为儿子取名时,依然有尊崇神的心在里面。只可惜,在神的眼中,他是一个心怀二意,不专心遵守主道的恶王。
我们来回顾一下犹大王和以色列王的顺序,免得再读下去就乱套了,因为名字越来越多了,很不好记。以色列王从扫罗开始,再来是大卫,所罗门,接着就是王国的分裂,分裂成犹大南国和以色列北国。犹大南国从罗波安开始,现在亚比央是第二任的犹大王。此时北国以色列的第一任王耶罗波安还健在。罗波安曾经想要进攻取回以色列北国,恢复统一时,神借着先知示玛雅去阻止他们。但可能因为国界太相近了,所以经常有冲突。到了亚比央时,终于爆发了一场大战。
在这场大的战事中,亚比央(就是亚比雅)率领挑选的兵四十万摆阵,耶罗波安也挑选了大能的勇士八十万摆阵。在战事之前,亚比央对着以色列的军士强调三点:一,以色列国是神赐给大卫和他的后裔,是神与大卫立的盐约,是无法改变的。所以若不是大卫的后裔作王,就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必须讨伐耶罗波安。二,以色列北国离弃耶和华神,驱逐耶和华的祭司亚伦的后裔和利未人。无论何人牵一只公牛犊、七只公绵羊将自己分别出来,就可做虚无之神的祭司。指责以色列北国在灵性上的背叛。三,犹大南国没有离弃神,依然守着律法,在圣殿敬拜和献祭。因此和犹大南国为敌就是与耶和华神为敌。
和耶罗波安相比,亚比央在各方面都比较稚嫩,在战略上也略逊一著。耶罗波安的大军比亚比央的多了一倍(四十万),并且在犹大人的后头有埋伏。以色列人在犹大人的前头,伏兵在犹大人的后头,也就是前后夹攻之意。耶罗波安志在必得犹大,成为统一以色列和犹大的王。犹大人一看,不得了,被前后夹攻了,就呼求耶和华,祭司也吹号;此时祭司的吹号类似战士的呐喊:进攻,进攻!原本处于劣势的犹大军,因着神的帮助,竟然勇猛到使以色列人逃跑四散。以色列精兵战死了五十万,亚比央还趁势攻下了以色列的几座城池。耶罗波安终于一蹶不振。
因为亚比央倚靠神,神就使他得胜,他也越来越强盛。拜偶像的人若因为邪灵给了好处,就会更加倚靠邪灵;但是《圣经》里让我们看到,当神使所罗门兴旺,使罗波安强盛,使亚比央得胜后,这些王却一一离开神,不专心跟随神,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当神使我们有平安,一切顺利时,我们却会得意忘形,而失去敬虔的心,为什么?拜偶像的人在得了好处之后,会转回去拜偶像,并且不敢轻易言退,生怕失去那些好处;为何敬拜真神的人在神赐福之后,会骄傲自大,甚至转离神呢?也许就是因为人这样的罪性,使神更加珍惜大卫对祂的敬虔。大卫虽然犯罪,却肯认罪悔改,及时回头。像大卫这样知罪悔改的人,神很珍惜啊!
神以大卫为众王的标准,大卫虽然犯错,但是「因为大卫除了赫人乌利亚那件事,都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一生没有违背耶和华一切所吩咐的」。这是神给大卫的评分, 一百题只错一题,而且改过了,所以神还是给他一百分。为了与大卫立的约,即使大卫的子孙做得不如神意,神依然因为大卫的缘故,厚待其子孙,使他的后裔继续做王。亚比雅在面对耶罗波安和以色列众人时说得头头是道,时隔数年竟自己亦行如是;我们也要谨慎,不要只会责备犯错的人,更要小心保守自己的心怀意念。
神知道人不可能不犯罪,因此知罪肯悔改便“善莫大焉”了。亚比央曾倚靠神得胜,但是强盛后就“行他父亲在他以前所行的一切恶,他的心不像他祖大卫的心,诚诚实实地顺服耶和华他的神。”所以即使曾靠主得胜,若不专心诚实地顺服神,反而一心二意,脚踏两条船,那么在神的眼中也算为恶了。押沙龙的母亲是西顿的公主,西顿人拜假神亚斯他录,因此传给了押沙龙的女儿她玛,又传给押沙龙的外孙女玛迦。玛迦的儿子亚比央若为了母亲高兴,而一方面敬拜耶和华,另一方面拜亚斯他录呢?以至惹耶和华神的怒气?所以神给了他一个不及格的分数:“亚比央行他父亲在他以前所行的一切恶,他的心不像他祖大卫的心,诚诚实实地顺服耶和华他的神。”神要的从来不是一半或剩余的。因为祂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给了我们,所以祂也希望我们专一地爱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