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上 22:34 a有一人随便开弓,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的甲缝里。

阅读经文:〈历代志〉下 18:1-3 *** 〈列王纪〉上22:1-40
犹大王:罗波安→亚比央→亚撒→约沙法
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一世)→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亚哈→亚哈谢
在拿伯一事上,神似乎赦免了亚哈,暂缓他的死刑。可是当事过境迁时,亚哈依然不敬畏耶和华神,渺视祂的先知。神有怜悯,却不以有罪为无罪。当人把神的怜悯和恩典视为理所当然而不悔改,不珍惜时,他的末日也就到了。
从罗波安开始,犹大南国和以色列北国就一直在过招,大小战役不停,但是到了犹大王约沙法时,这两个兄弟国竟然和解了。不仅三年没有争战,而且结成亲家了。我们不知道约沙法为何会为儿子约兰,看中亚哈那拜偶像的女儿亚她利雅,娶她为媳。这一和亲,几乎断送了犹大的王朝,若不是神的保守,犹大国就被这个“武则天”给灭掉了。可见敬畏神的人若是以为自己不管怎么做,都有神的保守,就可以不顾神的原则去做事,那就是大大的偏离,有可能给自己惹祸上身。属神的人若故意出轨,还真的很难免其祸。
在约沙法大有尊荣、资财时,就与亚哈结亲。他已经忘记所罗门娶了外邦嫔妃的后果,反而觉得这是美事,还特地去探望他的亲家亚哈。亚哈看到约沙法很高兴,这个亲家看起来很强,各国来朝,进贡不断,大可利用一下。因此向他提到了以前被亚兰抢去,那时尚在亚兰手中的一块地,就是基列的拉末。
基列的拉末原属迦得支派,后划分给祭司米拉利的后裔,南北国分裂后,以色列和亚兰争战,此地数次易手。虽然便哈达二世曾承诺把以往夺得的以色列城镇还给亚哈,但究竟没有兑现诺言。基列的拉末是约旦河东的关口,是从东方进入基列的孔道,君王大道(king’s highway)也通过此城,自古就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所以在以色列国的历史和地理上都占着重要地位。
亚哈虽然很想夺回基列的拉末,苦于自己兵力不足,因此邀约沙法一起去攻取,或者有机会胜过亚兰,夺回基末。约沙法不愧是敬畏耶和华的王,在做决定之前,希望能先求问耶和华。亚哈又养了一大假先知,专说逢迎的话,约沙法一听就知道不是耶和华的先知。因此定意要求问耶和华的先知。亚哈也知道谁是耶和华的先知,但是他心里也知道耶和华的先知老是要骂他,因为他不专心跟随神,所以他视他们为仇敌。正如他见了以利亚就称呼他:“我的仇敌”。事实上是他与神为敌,并不是神与他为敌。神甚至还帮他打败亚兰两次,可是他的心始终不肯归向神。
这是一般世人的心理,因为执意要做心里要做的事,不希望受到拦阻,所以只要听同意的话,不喜欢反对的声音。在亚哈和米该雅的对话中,米该雅假装用逢迎的话,亚哈听了也不相信。但是说了真话,亚哈又要生气。这就是人的矛盾。米该雅说他看见天上的情形,神使谎言的灵入了假先知的口中。这是不是一个比喻,或是他真的看见,我们就无从查考了。
亚哈听了米该雅的话,其实已经有几分胆怯,却又想搏一搏,因为前面已经打了两次胜仗,谁说这次不会赢呢?说不定,神又肯帮助他,像前两次那样;而且这次还有约沙法帮助他,还是不能失去这个大好的机会。因此,他决定改装上阵。没想到在这次的战事里,亚兰王咐32个车兵长,只要盯住亚哈,其他人都不要管。亚哈改装上阵,亚兰人不晓得,误把约沙法当成以色列王,但是约沙法一喊叫,他们发现他不是以色列王,就转去不追他了。
这里,我们只能说是“耶和华的箭”,借着有一人随便开弓,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的甲缝里。因为即使让亚哈一动也不动的站在那里,要射剑恰好进入甲缝里,除非是神射手,否则很难。所以我只能说那是“耶和华的箭”,耶和华导引那箭直入亚哈的心脏,才能一剑毕命。当神施行审判时,没有人能逃脱得了。神已经给亚哈很多悔改的机会,当“耶和华的箭”射进去时,他想悔改已经没有机会了。有许多人希望一生胡来,享受罪中之乐,到了临死前再悔改。可是不见得每个人在临死前都有悔改的机会。
亚哈死了,正如神的预言,狗去舔他的血。我们都以为碰到像以利亚那么有灵力的先知,谁能不悔改得救?偏偏神就让我们看到,即使以利亚来了,有的人也是死也不肯悔改。不是以利亚的错,是人心太刚硬了。当神如此尽力挽回悖逆的人时,悖逆的人仍然满口悖逆的言语。亚哈真是人心极刚硬的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