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34:3 因为耳朵试验话语,好像上膛尝食物。
阅读经文:〈约伯记〉34章
在〈约伯记〉里,人称约伯的三位朋友和以利户为“约伯的安慰者”,这是一个讽刺性的称谓,并不是说他们真的能安慰约伯,而是说他们虽然想安慰约伯,却反而带给约伯更多大的痛苦。以利户虽然在言语上加了一点蜜糖,要使其言语看来不急燥而亲切,但是往往一下子就露出他欲加罪于约伯的心态。他说:“耳朵试验话语,好像上膛尝食物。我们当选择何为是,彼此知道何为善”,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下一句立刻就攻击约伯:“喝讥诮如同喝水,他与作孽的结伴,和恶人同行”。仅仅引用约伯的一句话,就把约伯定罪,与恶人同行。
这种“断章取义式”的定罪法,在耶稣和司提反被定罪的例子上也可以找到。我们在和别人辩论时,也很容易就会用这种方法打击对手。是是,约伯岂真是说,“人以神为乐总是无益?”倘若约伯真觉得人以神为乐总是无益,那么他又何必一直回头找神,向神祈求?约伯记得神使他平顺的那些日子,他只是不明白为何灾难忽然临到,压得他无法喘过气来,他希望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实在是人之常情,当人落在苦难中时,有谁能不问:为什么?
以利户认为 “神断不至行恶,全能者断不至作孽,但是祂会按着人所做,公平地报应各人。”在这里以利户想为人的灾难,替神开后门。神给人的灾难不是作恶也不是作孽,而是公平的报应。他和约伯其他三个朋友一样,为了神不断地辩护,但是神需要律师吗?当约伯说出他的感受时,他要求的是什么呢?约伯从来没有说神行恶或作孽,约伯只是希望神让他明白,他错在哪里?神从来不需要人为祂辩护。在〈申命记〉32章,神说:“你们如今要知道,我,唯有我是神!在我以外并无别神。我使人死,我使人活,我损伤,我也医治,并无人能从我手中救出来。(申32:39)”
以利户认为约伯在言语上轻慢神,因为在他心中神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这是约伯和朋友的不同。约伯和神已经建立了一种紧密的关系,因此约伯的话总是回到神那里,约伯不求人的理解,因为人不能理解他的心情;但是约伯总是相信,神知道且明白,因此他执意求神回答。约伯的朋友便把这样的情绪解释为偏颇和不敬。再一次,我们看到以利户的话里说到神注目观看人的道路,神审判人,这些都是知识。知识不能使人认识神,唯有像约伯那样抓住神不放的信心,才能让我们的信仰成为生命里的真实。
神明白我们心里的感受,所以约伯敢毫不保留地说出他心里最深的痛,和最大的不明白。以利户嘲笑约伯说话没有知识,言语中毫无智慧。因为他只有知识,没有神的爱在他的心里。他不知道神的爱是什么?而约伯经历过神的爱,所以他抓紧这份爱,不肯放手。以利户不明白信仰的建立是在关系,而非知识之上,因此他口不择言,说愿约伯被试验到底。约伯的安慰者在劝说不成之后,都变成咒骂,这也显明人心何等骄傲,当别人有难时,就不知不觉抬高自己,在言语上压制他人,根本无法与哀哭的人同哭。
原有的安慰善心,只因对方意见不同,自己就生气愤怒,表明自己高高在上,不容否定的恶心。这是世人的盲点,总想以言语去折服他人,以表示自己的才能不一般。但是再发展下去,就看到那种爱心何等容易消失。没有真正的爱,只有知识,没有办法去安慰受苦中的人。但是神的爱很坚强,祂不出声,但是祂一直与约伯同在,守护着约伯,不准撒旦超越界限。约伯不知道,但是神一直在默默守护着他。这才是约伯所需要的,在苦难中的人所需要的,永不放弃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