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 18:10-14
10 你们要小心,不可轻看这小子里的一个。我告诉你们,他们的使者在天上,常见我天父的面。a]”>[a]
12 「一个人若有一百只羊,一只走迷了路,你们的意思如何?他岂不撇下这九十九只,往山里去找那只迷路的羊吗? 13 若是找著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为这一只羊欢喜,比为那没有迷路的九十九只欢喜还大呢。 14 你们在天上的父也是这样,不愿意这小子里失丧一个。
马太福音 18:15-17
15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 16 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可定准。 17 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
耶稣用牧人寻羊的比喻来阐述祂来是要拯救失丧的人(太18:10-14),接着就谈到弟兄得罪你(原文或译犯了罪)时,当如何行:「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听…」(太18:15-17)
这里,耶稣谈到迷羊被抱回、失丧的人成为弟兄后,当他们再次犯罪或得罪你时,你该怎么办?聪明的彼得一听就知道他可能面对的难题,我可以饶恕他几次?到七次够了吗?(太18:21)若第八次他还不听,这时候我就照着耶稣的教导,将他交给两三个人、教会…,最后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太18:15-17)
耶稣看出彼得的迷惑,回答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太18:22)然后用恶仆逼债的比喻来作对比,欠一千万银子的仆人因着主人的慈心,被释放且债得赦免;但是,他却因十两银子的欠债,揪着他的朋友,掐住喉咙,将他下在监里,等他还债(太18:23-35)。耶稣用:「…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作为比喻的结尾。
弟兄犯罪或得罪你时,该怎么办?关键点不在于耶稣所教导的程序(太18:15-17),不在于饶恕多少次?我们要容忍多久?他有没有改变?他值不值得饶恕?七次相较于七十个七次,十两银子相较于一千万银子,都是有限和无限的比较,耶稣想要表明的是在登山宝训中论爱仇敌的教导:「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8)
我能怜恤弟兄有多少,端看我明白天父怜恤我有多深;我能饶恕弟兄有多少,端看我领受天父饶恕我有多大。十字架的恩典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宽恕(天韵合唱团19-把爱留下)
主啊!我做不到,他们得罪亏欠我,要我原谅,我做不到。
主啊!我做不到,他们不断伤害我,要我忘掉,我做不到。
但是我忘了,主啊!我也曾如此对祢,背弃祢、否认祢、远离祢,
祢都依然爱我,没有把我离弃,没有把我离弃。
主啊!我愿意,宽恕那伤害我的人,不怨恨、不计算、不追讨,
主啊!我愿意,因祢先宽恕我,因祢先宽恕我。
@林大惠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