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10:30-37

30 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 31 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 32 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 33 唯有一个撒马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 34 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 35 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 36 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 37 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成为邻舍

好撒马利亚人的比喻(路10:30-37)里有两个提问值得我们比较与深思。耶稣说比喻前,律法师问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耶稣说完比喻,问律法师说:「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

「邻舍」的原文意思是朋友,与自己有交往的人,但是犹太人加上了传统、信仰的因素,认为「邻舍」不包括与他们敌对的撒马利亚人及外邦人。律法师问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他想要先定义「邻舍」,筛选「邻舍」,再履行「爱邻舍如同自己」。

比喻里,发动撒马利亚人帮助受难者的原因是「看见他就动了慈心(路10:33)」,「慈心」的意思就是「怜悯」。「看见」但没有「怜悯」,祭司与利未人就从那边过去了;「看见」再加上「怜悯」,撒马利亚人屈身帮助受难者,就成为他的「邻舍」。耶稣在比喻里所要表达的「邻舍」是:「看见」人的需要,愿意「爱人如同自己」,就成为「邻舍」。

邻舍不是爱的目标、对象,而是爱的结果。「爱邻舍如同自己」不是选择邻舍来爱,而是在爱里成为邻舍,当我们愿意爱人如己,我们自然可以成为人的邻舍。

爱的影响力无远弗届(乌克兰-好撒玛利亚人行动)

邻舍百分百

耶稣描述撒马利亚人如何照顾落在强盗手中的受难者:「…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路10:33-35)

相信很少人能做得到比喻中撒马利亚人的百分百照顾,我们看见受难者的第一个思维可能是「这人会不会是强盗假装的?(这是现行社会环境对我们的提醒)」,然后跟祭司与利未人一样,就从那边过去了,或许我们顶多会打个电话请警察来处理。那耶稣描述撒马利亚人如何照顾受难者,对我们的意义是甚么?

耶稣从不因着人的软弱、不能行,而降低祂的标准。耶稣在登山宝训教导众人爱仇敌:「…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3-48)」耶稣在最后的晚餐勉励门徒:「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约15:12)」

亚伯兰年九十九岁的时候,耶和华向他显现,对他说:「我是全能的神。你当在我面前作完全人…(创17:1)」我们是依著神的形像被创造的,我们的天父期望祂所选召的人,能够「完全」像天父完全一样;我们是因着耶稣的宝血被拯救的,耶稣也期望跟随祂的人,能够「彼此相爱」像耶稣爱门徒一般。

「完全」是神的心意,「像耶稣」是主的命令,我们虽软弱、不能行,但耶稣鼓励我们:「你去照样行吧。(路10:37)」

更像祢(赞美之泉敬拜赞美22-从早晨到夜晚)

我渴望更像祢,耶稣!如此温柔圣洁,耶稣!

祢爱涌流,毫无保留,喔主!使我能更像祢。

我渴望更像祢,耶稣!更多慈爱怜悯,耶稣!

谦卑自己,为我舍命,喔主!我愿更多像祢。

让祢爱如大水浇灌我,充满我心深处不停涌流,

愿圣灵亲近充满我,使我自由。

让祢爱来渗透我生命,为祢而活,荣耀祢的名,

我愿圣洁顺服祢旨意,紧紧跟随祢。


@林大惠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