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preached

路加福音15:10 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这样为他欢喜。

比利亚在哪里呢?这地方对我们而言有点陌生,因为她在约但河东,是旧约的基列地,新约一般用「约旦河外」(太 19:1、可 10:1、约 10:40)来形容此地。此地地势很高,树木很多,有长达 1000公尺的悬崖,可俯视约旦河。当以色列人要过约旦河进迦南时,流便、迦得、玛拿西半支派的人看到它,竟然不想进入迦南了! 摩西答应把这片土地赐给这两个半支派,但是要求他们的男丁仍然和其他人一起进迦南并肩争战,直到得到应许之地。他们也答应了。

在主耶稣的时代,比利亚住的大多是犹太人,由希律安提帕统治。此地与加利利和犹大地相连,因此犹太人若想从加利利区去犹大地,或从犹大地去加利利区,却不想经过撒玛利亚,就可以取道比利亚。

主耶稣在最后一次前往耶路撒冷之前,也就是受难之前,曾隐退到约旦河外,也就是在比利亚住了一小段时日。四福音里都有这个记载,只是各取记录耶稣的教训有别。分列如下:

一, 论离婚 (太19:3-12/可10:1-12/路16:18)

耶稣在比利亚时,有法利赛人来跟耶稣讨论离婚(休妻)的问题。犹太人当时对离婚的看法有保守和自由两派。摩西在〈申命记〉 24:1 吩咐以色列人:「人若娶妻以后,见她有甚么不合理的事,不喜悦她,就可以写休书交在她手中,打发她离开夫家。」什么是「不合理的事」呢?犹太人对这一点有许多的争论。比较保守的沙买学派(Shammai School) 认为不合理的事只有一项,就是淫乱。稍自由的希列学派(Hillel School)认为它涵盖较广,于是到最后变成几乎不论什么理由都可以休妻。法利赛人就来问耶稣说:「人无论甚么缘故都可以休妻吗?(太19:3)」耶稣根据「婚姻为上帝所设立」,主张神所配合的,人不可分开;并指出摩西的用意是因为人心刚硬的权宜做法。

二,论金钱  (太19:16-26/可10:17-27/路18:18-30)

路加说有一个很有钱的年轻人,他是一个官 (路18:18),由于盼望得永生而来见耶稣。他问耶稣:「我该做甚么善事才能得永生? (太19:16) 」 他以为永生是可以靠行善而换取的,因此他努力遵守每一条诫命;但做完了这一切,他对永生还是没有把握。他跑来跪在耶稣面前,问耶稣:「我该做甚么善事才能得永生?」年轻人非常积极,也很谦卑,最重要的是他找对人,问了人生最重要的问题。

这个年轻人是一个有见识、有地位、有前途的青年。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可10:21)」耶稣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的问题。他听了耶稣的话之后,就忧忧愁愁地离开了。耶稣提出两个建议:一是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二是来跟随耶稣。

耶稣是否要每一个跟随祂的人都变卖一切所有的?其实这更重要的意义是要人明白,自己只是神托付一些财富的管家,财富要按著神的心意使用,且切切不可倚靠钱财胜过倚靠神。

三,葡萄园的比喻(太 20:1-16)

这个葡萄园的比喻说到园主在一天中不同的时段里请工人,但是在结算时却给每个工人同样的工价,因而引起早来的工人之不满。这里有一些隐喻:1,神是葡萄园的主人,祂有权决定工价,正如圣灵随己意给信徒恩赐。2.神给每人的恩典都一样,不用嫉妒,不必比较。3,人若徘徊在园外,虚度光阴,不如早早进到园里做工,享受在主里的丰盛。越晚信主,虽然恩典一样,其实己经磋跎大半生,有何足得羡慕或嫉妒?

四,失羊、失钱及浪子的比喻 (路15:1-30)

这些是耶稣非常出名的比喻。法利赛人和文士对于耶稣经常接近罪人和税吏而不满,但是耶稣借着这三个比喻告诉世人,其实在神眼中就是要找回每一个不完全的人。人若离开神就好比一个流浪在外的人,失去家的温暖,终日彷惶无所依。神不但要来找我们如同牧者寻找迷失的羊,更要像慈父迎接爱子归家,使重享在主里的丰盛。

在约旦河外,流便、迦得、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曾经害怕与耶和华无份,因此设了一座坛作为证据,表明他们虽然住在迦南地外,仍然是雅各的后裔,神的子民(书25)。神也没有忘记他们。在约旦河外,神的儿子耶稣亲自来到他们中间阐明神的爱。只可惜,能够理解的人实在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