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六章32节  所以那日人称基甸为耶路巴力,意思是:「他拆毁了巴力的坛,让巴力与他争辩吧。」

有的人和基甸一样,虽然听闻有神,却因为看到这个世界有太多灾难而怀疑神的存在。当神的使者来找基甸时,基甸就把他的疑惑都说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当我们心里有疑惑时,当告诉神,只有祂知道如何解决你心里的疑惑。很多无神论者因而成为神的仆人,到处传福音。

基甸一旦知道有神,他的人生目标就整个改变了,他开始学习顺服神。神给他的第一个使命不容易,神要他去拆掉他父亲拜巴力的祭坛,还要砍下旁边的亚舍拉当柴烧。就像我们信主后的第一个使命,便是跟家人传福音,去掉他们拜的偶像,有的人为此祷告了几十年。

基甸不敢在白天做,怕犯众怒,便带着仆人偷偷在夜里做。第二天,自然有人发现,并且发现是基甸做的,便要求基甸的父亲阿施把儿子交出来。奇妙的是,约阿施护着儿子,对站着敌对他的众人说:「你们是为巴力辩护吗?你们要救它吗?谁为它辩护,就在早晨把谁处死吧!巴力如果是 神,有人拆毁了它的坛,就让它为自己辩护吧!」巴力如果是神,就可以为自己辩护;巴力若不是神,为它辩护岂不是多此一举?

所以那日人称基甸为耶路巴力,意思是:「他拆毁了巴力的坛,让巴力与他争辩吧。」

紧接着,事况紧急,所有的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边的人都聚集在一起,过了河,在耶斯列平原安营,要来攻打以色列人。神的呼召也很明显地有事实的印证: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他吹角,亚比以谢族都聚集跟随他。他派使者走遍玛拿西,玛拿西人也聚集跟随他。他又派使者到亚设、西布伦、拿弗他利,他们也都上来会合。

基甸说过,他们那一支(族)在玛拿西支派中是最贫寒的,他在他父家又是最微小的。是最年幼的。这样的身份去吹角,为什么亚比以谢族会聚集跟随他?玛拿西人也聚集跟随他?亚设、西布伦、拿弗他利也都上来会合?在底波拉的史诗里就指责:流便支派坐在羊圈内,听羊羣中吹笛的声音而不肯去打仗;基列、亚设也都无动于衷(士5:15-18)。当然那些人不回应并不表示底波拉之役不是出于神的命定,只是让我们看见神的灵怎样帮助基甸,怎样使原本不合作的一批人都愿意出来同心对抗外敌。这些人的回应对基甸是很大的鼓舞,也是印证神对他的呼召。

基甸从来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一直都过著躲躲藏藏的生活,现在一旦要面对大军,面对以往逃避的敌人,这不是信心大小的问题,而是真的害怕,他非常需要从神来的印证,这是人的本相。基甸的表现反应出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情况。他的作法,也提供了我们在害怕时的可行之道,就是不断地向神求印证。只有这位神,对我们才会有这样大的耐心和爱心。

基甸继续向神求印证,他拿一团羊毛放在禾场上,第一次求只有羊毛有露水,遍地都是干的;第二次求只有羊毛是干的,遍地都有露水。基甸认了,带领所有参军的人到希律泉旁安营,米甸营在他北边,靠近摩利冈的平原,两边相距约有七公里。

在两军如此相近的地方,神向基甸提了一个在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要求:「跟随你的人太多,我不能把米甸交在他们手中,免得以色列向我自夸,说:『是我自己的手救了我。』现在你要向这百姓宣告说:『凡惧怕战兢的,可以离开基列山回去。』」于是有二万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万人。

基甸原本看有这么多人,还可以壮胆,没想到神说凡惧怕战兢的的可以回去。一万两千人跑了。神还是觉得人太多,叫他们去喝水:「凡用舌头舔水像狗一样舔的,要使他单独站在一处;那些用双膝跪下喝水的,也要使他单独站在一处。」用手捧到嘴边舔水的数目有三百人,其余的百姓都用双膝跪下喝水。神只要这些用手捧到嘴边舔水的三百人。

假如你是基甸,看到自己的军队从两万两千人剩下三百人,你会不会哭出来?敌军像海沙那样多,而祢只给我三百人?但此时的基甸,己经不是那个在醡酒池打麦子的基甸。神的同在使基甸成了一个人如其名的,大能的勇士。他有一个伟大的梦,他要乘着神的翅膀,一起去完成那个伟大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