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书 18:11b 你们各人当回头离开所行的恶道,改正你们的行动作为。。
阅读经文: 18:1-23
1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 2 「你起来,下到窑匠的家里去,我在那里要使你听我的话。」 3 我就下到窑匠的家里去,正遇他转轮做器皿。 4 窑匠用泥做的器皿在他手中做坏了,他又用这泥另做别的器皿。窑匠看怎样好,就怎样做。5 耶和华的话就临到我说: 6 「耶和华说:以色列家啊,我待你们,岂不能照这窑匠弄泥吗?以色列家啊,泥在窑匠的手中怎样,你们在我的手中也怎样。 7 我何时论到一邦或一国说要拔出、拆毁、毁坏, 8 我所说的那一邦,若是转意离开他们的恶,我就必后悔,不将我想要施行的灾祸降于他们。 9 我何时论到一邦或一国说要建立、栽植, 10 他们若行我眼中看为恶的事,不听从我的话,我就必后悔,不将我所说的福气赐给他们。
11 「现在你要对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说:『耶和华如此说:「我造出灾祸攻击你们,定意刑罚你们。你们各人当回头离开所行的恶道,改正你们的行动作为。」 12 他们却说:「这是枉然!我们要照自己的计谋去行,各人随自己顽梗的恶心做事。」
13 『所以耶和华如此说:你们且往各国访问,有谁听见这样的事?以色列民行了一件极可憎恶的事。 14 黎巴嫩的雪从田野的磐石上岂能断绝呢?从远处流下的凉水岂能干涸呢? 15 我的百姓竟忘记我,向假神烧香,使他们在所行的路上、在古道上绊跌,使他们行没有修筑的斜路, 16 以致他们的地令人惊骇,常常嗤笑,凡经过这地的,必惊骇摇头。 17 我必在仇敌面前分散他们,好像用东风吹散一样。遭难的日子,我必以背向他们,不以面向他们。』」18 他们就说:「来吧!我们可以设计谋害耶利米,因为我们有祭司讲律法,智慧人设谋略,先知说预言,都不能断绝。来吧!我们可以用舌头击打他,不要理会他的一切话。」
19 耶和华啊,求你理会我,且听那些与我争竞之人的话。 20 岂可以恶报善呢?他们竟挖坑要害我的性命!求你记念我怎样站在你面前为他们代求,要使你的愤怒向他们转消。 21 故此,愿你将他们的儿女交于饥荒和刀剑,愿他们的妻无子且做寡妇;又愿他们的男人被死亡所灭,他们的少年人在阵上被刀击杀。 22 你使敌军忽然临到他们的时候,愿人听见哀声从他们的屋内发出,因他们挖坑要捉拿我,暗设网罗要绊我的脚。 23 耶和华啊,他们要杀我的那一切计谋,你都知道。不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也不要从你面前涂抹他们的罪恶,要叫他们在你面前跌倒,愿你发怒的时候罚办他们。
在《耶利米书》第十八章第1节起,记载一段神要耶利米去窰匠家观察的经历。先知以自传的方式描述他往访窰匠的家之经过,神也透过窰匠制作器皿的方式,让他明白重要的神学信息,并将此信息向当时的选民传达出来。
耶利米到窰匠的家中,刚好遇到他正在制作器皿,也正好看见窰匠做坏器皿的情况,既然作不成,窰匠只能重新再造。这里窰匠所作的器皿,是指圆形深底作为容器用的陶土器皿,窰匠之所以会把瓦器作坏,是因为泥质不好,而不是窰匠的手艺不好。
由于他有精巧的技术,他可用同样的泥另作别的器皿,「」(他又回来,他又造它)在第4节的经文中有两个字,「回来」与「制作」,即有重新再造之意,表示他非达到目的不可,因为他看怎样好就怎样作,必须合乎他的心意。他决不因土质问题阻挠他原先的计画。
「耶和华说:『我岂不能待你们像这窰匠?以色列家啊!看哪!就像泥在窰匠手中,你们在我手中也是如此,以色列家啊!』」(直译),这第6节正是解释神为何要耶利米去窰户的原因,神要耶利米明白神之于以色列民,正如窰匠之于泥土一般,以色列就好像祂手中的泥。
祂用心地捏培以色列,使他们能够成为祂所期待的器皿。因此以赛亚先知也说:「但现在耶和华祢是我们的父;我们是泥,而祢是我们的窰匠,且我们所有的都是祢手的工作」3(直译)。站在窰匠的角色来说,这意味神可以像窰匠一般按照祂的主权任意对待所有的受造物,能做一切祂想做的,任何受造物根本无法拦阻祂的旨意。神对选民也是如此,他们在祂的手中,祂有绝对的权能,能自由更改原有的计画,正如保罗在《罗马书》九章20节所说的:「受造之物岂可对造物者说:『祢为何如此造我?』」(直译)4。
神造人是照着自己的形象样式造的,希望人能彰显祂的美与善,「因为我们是祂的生产品」(直译)5,神拣选人就是要人与祂合作,完成神原本所期待生产的作品,使我们有机会让神在我们身上作工,一直到神在我们身上得以彰显祂自己的时候,神才满足。因此,当人被神塑造成神的器皿之后,便能展现出「窰匠」的情感与生命,则他便在生命的经历上满得神的智慧与权能,并进一步在他的性格上彰显神的美善与荣耀。
因此器皿必须合神的心意才能被主使用,为此,器皿必须让神先在他们的身上作工。例如雅各一生命运多舛,但他愿意让主作工来除去一切天生的老我,因此他最终可以进入《希伯来书》第十一章所列的信心见证人名单之中,成为后来选民信仰的先驱者。
耶利米曾在第十七章警告选民,假若他们愿意忠于神,信守圣约就必蒙福,大卫宝座与圣殿、圣城蒙保守的恩惠之应许就不致断绝6;但是选民若违命,神赐福的计画就不能实现了。但神却像窰匠一样不放弃他们,一次次地再造,一直等到造成为止。他们若转意,神必后悔(8)。
这「后悔」一字,原文意指「为自己所做的事感到忧伤」,此处的「后悔」是指神忧伤自己所做的,但不是因为神做错,而是因为舍不得将灾祸降与他们,却又要如此作的时候,所用来表达祂内心的感受。至于神后悔不是意志的,而是情绪的,神决定的事绝不转意,永不改变,「就神来看,祂不是改变或转动的影子」(直译),也因为神这永不改变的特质,才能按著自己的旨意用永不改变的真道生了我们。
「离开恶道」是人们愿意悔改应有的行动,这也是先知所期待的。因为神期待他们悔改。「恶」与「灾祸」全是同一用词,在先知著作中时常有这样表达的词意。当神「降下恶」,也就是「降下灾祸」攻击他们的时候,祂忧伤自己所做的,因为神本来就无意将灾祸降与他们,就好像父母因为小孩做错事而处罚他们,小孩感到痛苦,但父母也因舍不得又必须为之而感到痛苦。
福分的赐予是依据以色列对圣约的顺服,但神会因为选民的恶,后悔将这些美事赐与他们,祂舍不得降下灾祸,又不得已地收回祂的福分。先知要将这种情意表达出来,无非希望以色列人能真心悔改归向神。「但他们说:『没有希望』」(直译),表示他们似乎完全不信先知所说的言词,甚至这种无所谓的态度,表明一种冷漠、不信及悖逆,神铁定是十分失望的。
虽然神用窰匠来表达祂的绝对主权,但神却尊重人的自由意志,祂放弃部分主权使人有部分的自由意志,目的是希望人心甘情愿地与祂配合。每个时代神都要作工,神把有些工作的责任放在人身上,去享受与祂同工的福气。如果神的旨意与人的自由主权取得平衡,必有完美的结果──那就是在神的权能下使人有自由,人主动地归向神,神也必乐意赐福与他们。
神要先知耶利米看窰匠作器皿,以及当器皿作坏时,重作器皿的过程。神像窰匠一样希望选民成为祂所期待的器皿,这段经文也说明神如窰匠制作瓦器一样有计画有理想,虽然没有作成,祂仍愿重新再造,可见祂有莫大的恩慈与恒忍,祂绝不轻言放弃。
但是祂只要求以色列好似泥土一般,完全在祂手中、顺从祂,由祂塑造。神并未独断地照祂的权柄行事,因为祂容许选民发挥自由、绝不勉强,祂决不强制他们行事。人若用心体会神的旨意,一定会有适当的回应,这就是信心基本的态度与实际的行动,二者必须配合,以遵行神的旨意,使神的计画得以实施。(黎为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