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理书11: 35  智慧人中有些仆倒的,为要熬炼其余的人,使他们清净洁白,直到末了,因为到了定期,事就了结。

阅读经文:  但以理书 11:28-45

28 「北方王必带许多财宝回往本国,他的心反对圣约,任意而行,回到本地。 29 到了定期,他必返回,来到南方,后一次却不如前一次。 30 因为基提战船必来攻击他,他就丧胆而回,又要恼恨圣约,任意而行。他必回来联络背弃圣约的人。 31 他必兴兵,这兵必亵渎圣地,就是保障,除掉常献的燔祭,设立那行毁坏可憎的。 32 作恶违背圣约的人,他必用巧言勾引;唯独认识神的子民,必刚强行事。 33 民间的智慧人必训诲多人,然而他们多日必倒在刀下,或被火烧,或被掳掠抢夺。 34 他们仆倒的时候,稍得扶助,却有许多人用谄媚的话亲近他们。 35 智慧人中有些仆倒的,为要熬炼其余的人,使他们清净洁白,直到末了,因为到了定期,事就了结。

36 「王必任意而行,自高自大,超过所有的神,又用奇异的话攻击万神之神。他必行事亨通,直到主的愤怒完毕,因为所定的事必然成就。 37 他必不顾他列祖的神,也不顾妇女所羡慕的神,无论何神他都不顾,因为他必自大,高过一切。 38 他倒要敬拜保障的神,用金银、宝石和可爱之物敬奉他列祖所不认识的神。 39 他必靠外邦神的帮助,攻破最坚固的保障。凡承认他的,他必将荣耀加给他们,使他们管辖许多人,又为贿赂分地于他们。

40 「到末了,南方王要与他交战。北方王必用战车、马兵和许多战船,势如暴风来攻击他,也必进入列国,如洪水泛滥。 41 又必进入那荣美之地,有许多国就被倾覆,但以东人、摩押人和一大半亚扪人必脱离他的手。 42 他必伸手攻击列国,埃及地也不得脱离。 43 他必把持埃及的金银财宝和各样的宝物,吕彼亚人和古实人都必跟从他。 44 但从东方和北方必有消息扰乱他,他就大发烈怒出去,要将多人杀灭净尽。 45 他必在海和荣美的圣山中间,设立他如宫殿的帐幕,然而到了他的结局,必无人能帮助他。

在两约之间的四百年里,犹太人与外邦统治者在政治及文化上的冲突,以及犹太人相互之间,因外来势力的干扰所造成的摩擦,促成了原本团结内敛的犹太人,分裂为不同的宗教集团和党派,酝酿了400年末期同族兄弟自相残杀的血腥史。

亚历山大是个英勇明智的帝王,深深明白武力的征服只是一时,唯有文化的改变才能长久,因此他立志要把希腊文化传遍当时的世界。他沿着征服之地建筑希腊化的城巿,鼓励马其顿人与当地的女子通婚,凡他的军队所到之处,都感受到希腊文化的震撼,巴勒斯坦也不例外。

原则上亚历山大很尊重犹太人的文化和传统及信仰。宗教方面,希腊人沿袭多神的信仰。每位神明皆高高在上,没有绝对的道德标准,七情六欲比凡人甚有过之。因此,希腊的宗教没有教条,也没有严格的仪式。这些对信奉一神,且恪守耶和华律法为道德标准的犹太人来说,真是不可思议。为了达成普世希腊化,希腊人鼓励异族通婚,而回归后的犹太文化则严禁与不洁净的外邦人来往。犹太人置身在世界观两极化的交锋中,面临了空前的试探与挑战。

北方王安提阿哥四世,他的先祖曾是亚历山大手下的一名将领(西流古一世),因此他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耶路撒冷改变为一个希腊文化中心,让犹太人变成希腊公民,接受希腊人的生活方式。安提阿哥四世未能把埃及变为自己的一省,心中失望至极。从埃及要回叙利亚必须经过巴勒斯坦,他因而把满心的恨和愤怒都发泄在犹太人身上,决定要歼灭这“封闭的民族”。

他宣布摩西律法里的礼仪为不合法,并在圣殿摆立一宙斯像(希腊人拜的天神)。他不但肆意破坏圣殿,并且在圣坛上焚烧一头猪为燔祭,又在各处浇奠猪血猪汤,极尽亵渎之能。他给自己加了一个封号“伊皮法斯”(Epiphanes),表示他也是一位神明。以一字母之差,他的敌人却称他为“疯子”(Epimanes),因为他的疯癫程度到了妄想成为犹太人的宗教和政治领袖。

他首先违约,选择在犹太人禁拿兵器的安息日,突击耶路撒冷城。数千名犹太男丁束手被杀戮,无辜的妇女和孩子遭欺辱,城墙被烧毁。随后颁发命令:从此禁研圣经、禁行割礼、禁守节期、禁献祭给耶和华;并令犹太人为希腊神筑坛,违者斩首。希腊文化的侵略由多利买时代的和平渗透,变为武力的逼迫。

接着,他去除在位的祭司,代之以他能够控制,且一厢情愿向往希腊文化的犹太人。在欧尼阿斯三世(Onias Ⅲ)大祭司任内,他的弟弟耶生(Jason,希腊名,原名约书亚)用了大批的金钱,贿赂安提阿哥四世任派他为大祭司。此举正中安提阿哥下怀,从此以后,大祭司的任派权,即落入统治者手中,未必是亚伦的后代,而大祭司的职位就成了贪腐的代名词。

新上任的大祭司耶生,为表示他对推行“希腊化”的热忱,在圣殿旁建了一座健身房(Gym)。“Gym”这个字的希腊字Gumnos就是“赤身露体”(Naked)的意思。希腊人表扬体态美,可以裸身奔驰在竞赛场上。但在犹太人的信仰里,“赤身露体”所代表的是罪恶与羞耻。一些倾慕希腊文化的犹太子弟,为了在竞技扬、健身房与希腊人取得认同,居然想办法掩饰或是“修补”自己所受过的“割礼”。

在外族统治之下,敬虔的犹太人所寻求的,乃是让他们在安静的环境中,敬拜他们的耶和华神。但在这种分歧文化之下,这点要求都是奢望。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中,敬虔保守者,多数选择靠近或集中耶路撒冷城而居,向往希腊生活方式和哲学思想的,则散居在犹大其它各地。前者称为“敬虔派”或哈西典派(Hasidims),后者称“亲希派”(Hellenistic Jews)。这两派人不时地发生冲突,像埋下了地雷,有一触即发的可能。

正当安提阿哥到处迫害犹太人时,隐居在耶路撒冷城西莫顶(Modin)镇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祭司马提亚(Mattathias),也因被迫献祭给外邦神,而杀了献祭者,并且登高一呼∶“来吧!让我们为恪守律法,为维护我们和耶和华神所立的约而战!”马提亚有五个儿子,长子约翰,次子西门,三子犹大(又名马加比),四子以利亚撒,五子约拿单,个个热血沸腾,骁勇善战。他们带领一大群热血青年,进入旷野,开始了对抗安提阿哥的游击战。为了替在安息日被杀的同胞复仇,马加比兄弟扬言∶“我们从此每周争战七天!”这就是犹太人著名的马加比王朝的开始,马提亚死后,由他的儿子西门继位成为新的领袖。

在主前164年的秋天,犹大攻下了耶路撒冷。他们捣毁宙斯的祭坛,用新的“没有凿过的石头”重建祭坛(申27∶6)。是年12月14日,他们点燃了九座烛台(Menorah),重新在圣殿献祭给耶和华神。这时距圣殿被亵渎,已整整三年。从此以后,犹太人每年在这个时候庆祝他们的“献殿节”,又叫做“哈那卡”(Hanukkah)。在西门的领导之下,他们一步步向四邻扩张他们的领土。公元前163年,他们正式向叙利亚宣告独立。从公元前586年被掳到巴比伦开始,经过了423年亡国奴的日子,犹太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国家,不需再向统治者缴税纳贡,直到公元前63年。在西门的任内,犹大地享有了前从未有的繁荣。

马加比王朝后来因为内里的权力争斗,以失败告终,被罗马打败。安提阿哥四世于主前164年在波斯地病死。40-45节有人认为是末世的争战。会不会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发生呢?谁也不知道。犹太人经历了血的洗礼,有一些哈希典人为了过圣洁的生活,退居到死海昆兰,被称为爱辛尼人(Essenes),爱辛尼这名字的意思是圣洁。他们凡物公用,也不鼓励通婚,很少到圣殿敬拜,而是真心诚意地研读圣经,过著出世的生活,一直到公元68年为罗马兵丁残杀驱散为止。他们隐士般的生活,因着“死海古卷”的发现,被当代各大报以头条新闻般地揭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