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27: 27_37_耶稣被钉十字架
27 巡抚的兵就把耶稣带进衙门,叫全营的兵都聚集在他那里。 28 他们给他脱了衣服,穿上一件朱红色袍子, 29 用荆棘编做冠冕,戴在他头上,拿一根苇子放在他右手里,跪在他面前,戏弄他,说:「恭喜,犹太人的王啊!」 30 又吐唾沫在他脸上,拿苇子打他的头。 31 戏弄完了,就给他脱了袍子,仍穿上他自己的衣服,带他出去,要钉十字架。
32 他们出来的时候,遇见一个古利奈人,名叫西门,就勉强他同去,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
33 到了一个地方名叫各各他,意思就是「髑髅地」; 34 兵丁拿苦胆调和的酒给耶稣喝。他尝了,就不肯喝。 35 他们既将他钉在十字架上,就拈阄分他的衣服, 36 又坐在那里看守他。 37 在他头以上安一个牌子,写着他的罪状说:「这是犹太人的王耶稣。」
在这段过程里有许多人做了研究,名之为苦路十四站,也就是耶稣背十字架到髑髅地的这段路。髑髅地的原名是各各他,因为形状很像髑髅,所以又被称为髑髅地。今天让我们来根据圣经考古的路线,与耶稣一起走这苦路。
第一站:安东尼亚堡:彼拉多审判主耶稣(可15:6-20),现时是一所亚拉伯学校,也是安东尼亚堡遗址所在。
第二站:舖华石处:耶稣背起十架(约19:17)
三站:十架沉重,主耶稣首次跌倒
第四站:马利亚遇见耶稣
第五站:古利奈人西门被迫为主背负十架(可15:21)
第六站:维罗妮卡为主抹去汗血
这一站是中世纪传说中一位维罗妮卡Veronica用手巾为苦路上的主抹脸,手巾印上耶稣的形象,拉丁文vera icon,即「真形象」,引伸出Veronica。
第七站:主耶稣第二次跌倒
第八站:主耶稣对耶路撒冷的妇女说话(路23:27-31)
第九站:主耶稣第三次跌倒
第十站:髑髅地:主被剥去衣服(可15:24)
第十一站:髑髅地:主被钉十架(可15:24)
第十二站:髑髅地:主死在十架上(可15:37)
第十三站:髑髅地:主的尸体从十架被取下来(可15:46),之后被放在「涂膏礼之石 」(Stone of unction)之上。
第十四站:髑髅地:主的身体被安葬在亚利马太人约瑟的新坟墓中(可15:46),现时圣墓堂的中心,圆大厅当中的「小房子」(edicule)
若按文献和考古的话,耶稣所行的苦路,应从旧城以西的约帕门以南,现今大卫堡博物馆之内的大希律皇宫之处开始。不过,中世纪的苦路历史悠久,是历代信徒对耶稣为我们罪人受苦受死而传留下来的属灵遗产,它是「信心地理」(geography of faith)。在历史之中,苦路让信众具体地领会神子耶稣为罪人为死所付上的重价。
圣经考古和古文献帮助我们重建耶稣的“新苦路”:
耶稣的苦路由Jaffa之内的Citadel地方开始,他被带到上罗马广场upper forum (Josephus, Jewish War 2.305, 315; 5.137),然后由花园门Gennath Gate出城(Josephus, Jewish War 5.146),花园门之外应该是进城的大路,也许就在这个路口上,古利奈人西门刚从乡下来到,被迫背负十字架。
当时负责钉十字架的百夫长,拣选了城门外的一个被弃的探石场,成为刑场。这个刑场的东边有一块突出的石,可能形状似头颅,故又称骷髅地(可15:22),士兵便在这里把耶稣钉死。采石场经过年月的雨水和风尘,已沾上一层泥土,耶稣被钉时正是四月,冬雨过后,探石场必定是长满了野草和野花。同时,亚利马太人约瑟,他搬到耶路撒冷之后,在这里开辟了自己的新坟墓。在安息日来临之前,他们赶快的将主的尸身埋葬(约19:40-42; 19:31)。这个采石场,今天被圣墓堂盖住,现时的地面比当时的高了许多,但是苦路的最后5站(10-14),处于圣墓堂之内,是有考古根据的。相反,苦路站的1-9不可能是真正的地方,应该是位于城西,在Jaffa Gate和圣墓堂之间。
按著耶稣对彼拉多说的,祂是犹太人的王,彼拉多就在十架上为耶稣按上了这个“犹太人的王”的牌子,不管祭司长和长老们的反对,耶稣至终以犹太人的王的身份被钉上十字架。祂,也是每一个信靠祂之人的王。
让我们一起祷告:
亲爱的主,在这段苦路中,有祢对我们无比深沉的爱。为了这爱,祢不曾退缩,祢不曾呼喊天使来救祢;为了这爱,祢忍受这一切的苦楚。愿我更爱祢,我的主,我的王。奉耶稣圣名祷告,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