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祢、想祂

诗篇63:1  神啊,祢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寻求祢,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我渴想祢;我的心切慕祢。

「读你」是蔡琴唱的、脍炙人口的一首老歌,歌词这样写着: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浪漫的季节,醉人的诗篇,唔…;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喜悦的经典,美丽的句点,唔…。

将歌词中的「你」换成「祢」,世人渴慕情感的歌词表达,不也正是神的儿女渴慕与天父关系的内心写照。读祢千遍也不厌倦?读祢的感觉像三月、像春天,是吗?

过去有段时间,牧师回德国省亲,请我帮忙站主日讲台。我是平信徒,没受过神学教育,深怕错言真理,站讲台不适当,只能说是分享,也因如此,我会提早准备要分享的主题和内容。在那段时间,我爱上了台铁的区间车,我搭着它到不远的高雄或嘉义开会,区间车的座位蛮舒服的,冷气够强,行驶速度慢,沿途我呆望车窗外掠影,脑子里却默想着即将到来的主日分享,那是一段难得的,身心灵都舒畅、好棒的时刻。

传福音是要与神同行

哥林多前书2:9 神为爱祂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诗篇 92:1-3  称谢耶和华,歌颂祢至高者的名,
2 用十弦的乐器和瑟,用琴弹幽雅的声音,早晨传扬祢的慈爱,每夜传扬祢的信实,这本为美事。
4 因祢耶和华借着祢的作为叫我高兴,我要因祢手的工作欢呼。

出过50张专辑的蔡琴,得奖无数,多年巡回演唱相当耀眼。她对生命充满好奇,曾研究紫微斗数、八字、星座…,在演艺界拥有「星座大师」之称,还曾于主持的节目中剖析星座。2003年,她在美国一间教会受洗,回台后虽参与聚会,但生命无太大改变。自从参与团契小组后,她在肢体关系中明白,有人能与她同分担痛苦、分享喜乐。

蔡琴长年在各地巡回演出,信主受洗后亦是如此,因此没办法固定参加主日。她渴望用歌声荣耀神,但却不知如何是好,心中涌生疑惑:「我有个千万人都在听的声音,然而我又不能在商演场合唱诗歌…」

她开始从团队中寻找曾去教会、受洗的人,组成「行动教会」,彼此分享经文、一起祷告。彩排日,他们会彼此分享经文,表演日除了分享经文外,并且为观众、台前表演人员、幕后人员祷告。

神爱世人

约翰福音3: 16-17  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17 因为神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

在历史传承中,「公义」和「慈爱」是犹太人代代经历、且传颂的两个神的属性。诗人说:「公义和公平是祢宝座的根基;慈爱和诚实行在祢前面。」(诗篇85:10),大卫也以他生命的经历,见证说:「耶和华在祂一切所行的,无不公义;在祂一切所做的都有慈爱。」(诗篇145:17)

然而,从旧约圣经所描述犹太人和外邦人间的沧桑、血泪历史里,我们也许试想,犹太人会问:「祢的慈爱在哪里?」,外邦人当然也会问:「祢的公义在哪里?」;而我们则是一头雾水,不易看出或分辨「公义」和「慈爱」,进而认识那位创造的神,还有「祂与我有何关系?」。

圣经是描述神与人的关系,仔细数算一下,「公义」一词在旧约出现227处,新约仅有36处;「慈爱」一词在旧约出现188处,新约仅有6处。看来在新约中,「公义」和「慈爱」用以描述神属性的次数减少了许多,神的属性改变了吗?

平稳安静

诗篇131:2 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

箴言1:33  惟有听从我的,必安然居住,得享安静,不怕灾祸。

科学月刊582期一篇文章谈到「安静」。有些人认为听音乐让人身心放松,不过在2006年一项关于聆听音乐与寂静对于人体的影响报告指出,安静的环境较有音乐的环境更让人体放松。

研究人员邀请24名受试者,一半为受过音乐训练的音乐家,另外一半为未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让他们听六种不同旋律、节奏、和弦的音乐,但在音乐间穿插2分钟的寂静。研究人员发现那寂静的2分钟,受试者的心跳、呼吸频率等生理状况明显较趋缓,因此他们在结论提到,安静的声音较音乐来的让人放松。

安静也许是身体重新生长的要素之一。2013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让不同组的小鼠分别听白噪音(类似电风扇、吹风机运作时发出的声音)、莫札特奏鸣曲、事先录制狗的叫声以及其中一组绝隔外界声音,每天数小时。

陪孩子打一场篮球

诗篇127:3 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祂所给的赏赐。

陪伴孩子长大就像打一场篮球,随着时间、岁月的延伸,角色变了…

从起头,我们徘徊球场边,扮演孩子的教练,左手拿毛巾,右手带水杯,千叮咛走位,万交代防守;随着球赛的进行,我们来回走动,或举手、或顿足,眼睛盯着孩子的身影,呐喊指挥、握拳叹息,差点没冲入球场,抱起孩子灌篮得分。

接下来,我们跃入球场内,成了孩子的队友,牵手搭背围圈圈,大喊三声「嘿!嘿!嘿!」,一起加油;随着球赛的进行,我们试着阻挡、抄截、跳传、助攻,就是想把球传给孩子,等著看孩子投球,一刷进网得分。

然后呢,我们坐在观众席,化身孩子的球迷,或许我们会跳脚大吼对手犯规、越位,但是鼓掌红了手,嘶喊失了声应该是我们的经常;随着球赛的进行,

我啥事都不会做

马太福音25:40  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有次到高雄市参加一个政府部门的开标审查会,遇见同校教书的老师也参与审查,他是教会的弟兄,也是我在西北的老同学。审查会结束一齐搭火车回台南,途中他兴奋的分享:「我去年到柬浦寨短宣。」我眼睛一亮,说:「你到诈骗园区短宣!大挑战!」「没有!我们去偏远贫困的区域。」他咧著嘴笑说:「我啥事都不会做,我教他们折纸。」这位弟兄是学校的特聘教授,是政府的环评委员、是国内空气污染的顶尖专家,但是,他在偏乡的短宣里,教「折纸」。

年轻的时候习惯在繁杂的教会服事中,抽空去探视长者。进入长者的居家或养护之家,蹲下来,唸一处经文(总是诗篇第23篇),唱一首圣诗(清唱,还会走调),长者挥动枯槁的手,低语感谢,泛红的眼睛簌簌滴下泪珠;在哽咽中为长者祷告,心里莫名地感受到他们透露出“ 近乡情怯 ”、或是前路茫茫的落寞,我体会到「老」的感觉,那个瞬间似乎很贴近神。

永在灯塔,长亮的光

约翰福音1:1-4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2 这道太初与神同在。 3 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 4 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5 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约翰福音8:12 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希腊古诗记载,远在西元前666年,地中海上就有导航用的「灯标」,当时在埃及与腓尼基船只进出频繁的尼罗河及地中海沿岸,筑有类似我国古代建于边境的「烽隧台」或「烽火台」,焚烧柴草产生火光,作为船只夜间航行的辨识目标。

世界上最早的灯塔是「亚历山卓」灯塔,位于埃及的亚历山卓对面的法罗斯岛上,也叫「法罗斯岛(Pharos)」灯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这灯塔大约在西元前283年由小亚细亚的建筑师索斯塔特(Sostrate)设计,在托勒密王朝时建造,二十余年始完成,三层楼的塔高约130公尺,强光足以照亮方圆55公里的海面。

灯塔通常用来提供船舶定位、引导船只航行、指示港口航道、警示险礁浅滩…,它的功能是确保海上船舶航行安全。人们常用灯塔来形容人生的方向、希望…

一生必须不断成长

诗篇23:5  祢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

以赛亚书58:11  耶和华也必时常引导你,在干旱之地使你心满意足,骨头强壮。你必像浇灌的园子,又像水流不绝的泉源。

有一富户人家,主人带着仆人清早提着一大桶香浓的牛奶,准备分送给窝居大宅边的流浪汉。

第一位来到主人面前,举起他的杯子要装牛奶,主人问:「杯子内怎还有半杯黄色的液体?」他回应着:「这是我特别留下来的绍兴酒,舍不得丢掉。」仆人在旁提醒他:「倒掉它吧!牛奶不能混酒喝。」他犹豫片刻,拿着那半杯绍兴酒离开了。

接着第二位,主人皱着眉头问他:「你的杯内还有牛奶,已经发酸了!」他说:「这是您上个星期给我的,我喝不完,一直留存著。」仆人插话说:「喝不完,何不分给别人?现在牛奶发酸了,不能喝。倒掉它吧!」他踌躇著,紧握那半杯酸牛奶离开了。

空杯求福,福杯满溢!

诗篇23:5  祢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

以赛亚书58:11  耶和华也必时常引导你,在干旱之地使你心满意足,骨头强壮。你必像浇灌的园子,又像水流不绝的泉源。

有一富户人家,主人带着仆人清早提着一大桶香浓的牛奶,准备分送给窝居大宅边的流浪汉。

第一位来到主人面前,举起他的杯子要装牛奶,主人问:「杯子内怎还有半杯黄色的液体?」他回应着:「这是我特别留下来的绍兴酒,舍不得丢掉。」仆人在旁提醒他:「倒掉它吧!牛奶不能混酒喝。」他犹豫片刻,拿着那半杯绍兴酒离开了。

接着第二位,主人皱着眉头问他:「你的杯内还有牛奶,已经发酸了!」他说:「这是您上个星期给我的,我喝不完,一直留存著。」仆人插话说:「喝不完,何不分给别人?现在牛奶发酸了,不能喝。倒掉它吧!」他踌躇著,紧握那半杯酸牛奶离开了。

麦死(袂死=不会死)的勇气

约翰福音12:24-25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莫大的恩典让我能领受神的话语, 且能与你(妳)分享. 分享中, 祷告里, 心中总是有个祷求, 我们能一起明白神的话语, 跟随主的脚步, 经历圣灵的保守, 让我们走出疑惑, 失望, 挫折及失败的阴影, 寻得平安喜乐的生命. 我恳求神, 照着祂丰盛的慈爱和不断绝的怜悯, 成就祂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应许。

带着担忧,我们走入2025年,因为我们亲眼看见耶稣的提醒:

「你们听见打仗和打仗的风声,不要惊慌。这些事是必须有的,只是末期还没有到。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多处必有地震、饥荒。这都是灾难的起头。」(马可福音13:7-8)

带着使命,我们走入2025年,因为我们明白领受耶稣的托付:「但你们要谨慎;因为人要把你们交给公会,并且你们在会堂里要受鞭打,又为我的缘故站在诸侯与君王面前,对他们作见证。然而,福音必须先传给万民。」(马可福音1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