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Kind of Person Jesus Goes After

Hi GAMErs,

Today’s passage is Luke 11:37-54.  Let’s go!

Luke 11:37-41 (NIV) 
37  When Jesus had finished speaking, a Pharisee invited him to eat with him; so he went in and reclined at the table. 
38  But the Pharisee, noticing that Jesus did not first wash before the meal, was surprised. 
39  Then the Lord said to him, “Now then, you Pharisees clean the outside of the cup and dish, but inside you are full of greed and wickedness. 
40  You foolish people! Did not the one who made the outside make the inside also? 
41  But give what is inside [the dish] to the poor, and everything will be clean for you.

On verses 37-41:  Although washing hands before a meal is a good sanitary practice, Scripture did not require Jews to wash their hands before eating.  So when Jesus went to a Pharisee’s house for a meal and did not wash his hands before eating, he was not sinning against God.  

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命运

创世记18章20-21节     耶和华说:「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甚重,声闻于我。我现在要下去,察看他们所行的,果然尽像那达到我耳中的声音一样吗?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

所多玛和蛾摩拉曾经是土壤肥沃,水草丰美,适宜放牧耕作的地区,吸引罗得不停地往她迁移。这两城的地名之意是「淹没」和「废墟」,似乎说明了她们命运的趋势。旧约时期,所多玛、蛾摩拉与押玛、洗扁、琐珥合称为(约但河的)「平原五城」,他们都是挪亚的儿子,含的后裔。就是这五城里的五王组成联盟,反叛米索波大米的四王,后来兵败,被亚伯拉罕救回。根据考古研究,该处确有五座早青铜时代的古城。

〈创世记〉18章里,亚伯拉罕看见有三个人,他就跑去迎接他们,不料却接待了神和祂的使者。这个典故成为以色列人接待陌生人的原由。神和使者(有没有可能,是三位一体的神,就如此三位一起向亚伯拉罕显现?)来拜访亚伯拉罕的原因,是为了让撒拉知道,她明年必生下一子。

这次轮到撒拉偷笑了,「我既已衰败,我主也老迈,岂能有这喜事呢?」这时神说了一句最经典的话:「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吗?」神对自己的能力有十足的把握,反而是人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所以常常信心不足,怀疑神。

神要做事之前,不仅跟亚伯拉罕说,也要撒拉确实知道。神会让我们明白祂的呼召,因为祂要我们行在祂的计划里。因此,祂忍不住要把灭所多玛和蛾摩拉一事跟亚伯拉罕说,因为亚伯拉罕是神的朋友。在《圣经》里有三个地方都提到亚伯拉罕是神的朋友:

What’s Your Life Vision?

Hi GAMErs,

Today’s passage is Luke 11:27-36.  Let’s go!

Luke 11:27-32 (NIV) 
27  As Jesus was saying these things, a woman in the crowd called out, “Blessed is the mother who gave you birth and nursed you.” 
28  He replied, “Blessed rather are those who hear the word of God and obey it.” 
29  As the crowds increased, Jesus said, “This is a wicked generation. It asks for a miraculous sign, but none will be given it except the sign of Jonah. 
30  For as Jonah was a sign to the Ninevites, so also will the Son of Man be to this generation. 
31  The Queen of the South will rise at the judgment with the men of this generation and condemn them; for she came from the ends of the earth to listen to Solomon’s wisdom, and now one greater than Solomon is here. 
32  The men of Nineveh will stand up at the judgment with this generation and condemn it; for they repented at the preaching of Jonah, and now one greater than Jonah is here.

On verses 27-32:  There are a number of important lessons we can learn from this passage.  I look forward to sharing them with you  today.

「海难背后的传世圣诗」系列之二:「泰坦尼克号」上的琴声–《更加与主接近》

徐彬    ▌

【引言】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海难背后的传世圣诗」系列的第二集:「泰坦尼克号」上的琴声 –《更加与主接近》。与第一集我介绍的圣诗《我心灵得安宁》是作者在知道自己的四个女儿全部都死于海难悲剧之后所写的不一样,这首《更加与主接近》的作者其人生和创作经过均非与海难相关,但她写的这首诗歌却因数十年后「泰坦尼克号」邮轮上几个乐手在甲板上的演奏而感动、安慰、激励了无数人的心灵,故在圣诗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后续。

01电影与史实

1912年4月14日深夜至15日凌晨,在北大西洋靠近加拿大纽芬兰省海岸640千米的海面发生了人类和平时期最严重的重大海难,那首号称「永不沉没」的世界级的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在其首航途中因撞上冰山而不幸沉没,因此造成2224名旅客和船员中有1514人葬身于大海,死者中有三分之二甚至尸骨无存的悲剧。这次海难至今虽然已过百年之久,但因1997年由美国著名导演詹姆斯. 卡梅隆拍摄的好莱坞世纪大片《泰坦尼克号》而给当代的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上图为赶来救援的船只在海难现场拍摄到最大的一座冰山,上面有明显的擦撞痕迹

伴随着同一首乐曲持续的琴声,影片接着出现的是一连串镜头: 船长爱德华•约翰•史密斯上尉独自一人屹立在已经进水了的驾驶舱,手扶著船舵轮盘,等待那最后一刻的来临; 邮轮总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斯安静地走向屋内壁炉,拨开火炉上方的时钟面板,定下沉船的时间; 纽约最大百货公司创始人伊西多•施特劳斯和夫人相拥对视安静地躺在客房的床上,彼此亲吻告别; 一位不知名的年轻妈妈明知大难将至,还对着一双入睡前的可爱儿女喃喃细语,讲述起一个古老童话的美丽传说…。

上图从左到右分别是施特劳斯夫妇、船长爱德华•约翰•史密斯上尉和总设计师托马斯

萤幕上的这些感人的场景将这场海难中的人性光辉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它们却并不是卡梅隆导演为博人眼目而虚构的电影「桥段」,而是取材于发生在海难时的真人真事。那位留在原地的小提琴乐手,他的的名字叫华莱士•哈特利(Wallace Henry Hartley),生前是「泰坦尼克号」上乐队的指挥兼小提琴手;与他合奏的几位伙伴也是邮轮乐队的成员。而他们最后演奏的那首曲子是一首赞美诗歌,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的「更加与主接近」(Nearer, My God, to Thee )。

 

△以上为《泰坦尼克号》电影中华莱士拉起《更加与主接近》的视频影像

02 作者与创作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歌的作者。她的本名叫莎拉•弗劳尔 (Sarah F. Flower),婚后随夫姓叫莎拉• 亚当斯(Sarah F. Adams),1805年2月22日生于英国埃塞克斯的哈洛。莎拉的父亲曾是剑桥大学的一名职员,后来成为剑桥一份报纸的记者和编辑。受家庭的薰陶和影响,莎拉在22岁起就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经常在报刊上发表自己的作品。

相比较文学创作,莎拉其实更喜欢戏剧,而且在声乐上极有天赋。她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够登上舞台,尽情表现自己的表演才华。1834 年她29岁时与约翰•亚当斯(John B. Adams)结婚。丈夫虽然是一名铁路工程师,却非常理解支持她的抱负,鼓励她去实现理想。

1837年,她终于首次公开登台亮相,在伦敦的一家剧院演出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主角麦克白夫人。演出一鸣惊人获得巨大成功,接下来她又出演莎翁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女继承人波西亚,以及谢里丹讽刺喜剧《丑闻学校》里的乡下女人蒂则尔夫人,均大受观众欢迎。不少知名剧评家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对其表演大加赞美,甚至连那家剧院都因莎拉而“沾光”,被评价为伦敦最好的演员学校。

△上图为当代演出的莎翁剧《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将军和夫人

然而就在她在戏剧演唱领域打开了一片广阔天地的时候,她的健康却不幸出了问题。也许是因为遗传她六岁时就去世母亲的原因,莎拉自幼就体质偏弱,曾经还得过肺结核。那天她是在家中洗澡时突然跌倒休克,事后经医生诊断,她的身体状况今后不再适合重登舞台。从此之后莎拉被迫告别戏剧,把她的全部精力转回到文学写作。然而正因为有了这一“不幸”,才有了后来她这首佳作「更加与主接近」。

说起来,莎拉这首诗歌还是一篇“应命”作品。那是在1841年,莎拉所在教会的一位牧师已准备好下一周主日的讲道题目,请莎拉创作一首相应的赞美诗。牧师讲道涉及到的经文内容与《圣经》「创世纪」的28章的雅各之梦有关,说的是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因得罪了哥哥以扫有被其报复杀害的危险,父母因此安排他去远方的舅舅家入赘避难;在雅各孤身一人前往目的地的途中,在旷野的某地因天色已晚便枕石入睡,梦中见到了直达天庭的天梯,有天使上下,并听到耶和华上帝在天梯之上亲口赐给他的美好应许,第二天醒来后将此地取名为「伯特利」(“神殿”的意思)以作纪念的情节。

 接了这个“任务”后,莎拉花了许多时间反复去研读相关经文,最后写成了这首「更加与主接近」。在诗中莎拉成功地将《圣经》经文中有关旷野、日落、夜深、枕石、做梦、天梯、天使、神的应许等一系列场景和动作元素与耶稣基督十字架救恩和永恒等信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写成了一段段衔接有序,寓意盎然,文字优美的诗句,并且反复烘托出全诗的主题「更加与主接近」。

△上图为莎拉此诗的手稿和莎拉的肖像画

诗歌写完后由莎拉的妹妹伊莉莎配曲,发表后广受读者欢迎,最后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圣诗歌。(如今我们传唱的已不是莎拉姐姐创作的曲调,而是后来美国圣乐家乐威尔.梅森的作曲版本)                                                     

03 指挥与乐队

也许此时读者会问,在海难的最后时刻,为什么华莱士.哈特利会选择演奏这首特定的诗歌呢?那么让我们一起回到真实的史海中去寻找答案。

华莱士出生于英格兰兰开夏郡的科尔恩,并在那里长大。其父亲阿尔比恩·哈特利(Albion Hartley) 是当地「伯特利独立卫理公会教堂」的唱诗班主任和主日学校校长。没错!这家教会名字中的「伯特利」(Bethel),就是前面我介绍的雅各在旷野中梦见耶和华上帝后给那个地方所取的名字。

华莱士的一家人都在这家教会参加敬拜和服事,他本人很早就参加了他父亲负责的诗班。而「与主更接近」这首圣诗就是在诗班里通过他父亲的带领而学会的;甚至连他开始学小提琴的第一个“师傅”也是这家教会的成员。

华莱士成人后成了一名优秀的音乐人。他是在1912年的4月初刚被所属的演出经纪公司外派到泰坦尼克号邮轮上担任乐队指挥以及小提琴手的,在这之前他在另一家航运公司的船上工作。起初华莱士还一度犹豫过是否要接受这份新职位,因为这意味着他因马上要出发远航而与他订婚不久的未婚妻玛利亚·罗宾逊分别;最后考虑到有了泰坦尼克的处女航的工作经历对他以后找新的工作有帮助,这才下了决心。

泰坦尼克号上的乐队成员其实有八人。平时里他们会分成两个部分在船上表演: 一个是由华莱士带领的五重奏,负责晚餐后音乐会和每周的主日敬拜演奏; 剩下三人组成的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三重奏则负责在点菜餐厅和咖啡馆里的表演。他们演出的曲目都是出自邮轮公司专门印制的歌集,里面收有314首各类歌曲,也包括每周主日敬拜时所用的赞美诗歌。

△上图是由泰坦尼克号所属邮轮公司「白星航线」发行的乐队歌本目录

海难那夜,华莱士和他的乐队是在船长命令船员们开始下放救生艇安排旅客逃生的时刻来到甲板上演出的。那时众人因为知道船上已有的救生艇远不够满足所有人逃生的需求而出现了极度的恐慌和混乱。因此他们首先选择了演奏舒伯特的「小夜曲(穿过树林」)、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爱德华.埃尔加的「爱的礼赞」、巴赫的「圣母颂」等安详轻松的音乐和舞曲,企图借此帮助旅客们安静下来。

接下来就是电影《泰坦尼克号》还原的那一幕了。当邮轮的危急状况到了乐队不得不结束演奏时,乐手们彼此告别准备离开,但华莱士却继续留在原地,拉起这首「更加与主接近」。而此时他的这一决定绝非偶然!

据海难之后一位过去曾经与他在另一个邮轮公司一起工作过的同事他的同事刘易斯·克罗斯(Lewis Cross)回忆,他清楚地记得华莱士曾经这样对他说过:如果在一条即将沉没的船上,他最后选择演奏的曲子必定是「更加与主接近」或「千古保障歌」(Our God, Our Help in Ages Past)!因此,在泰坦尼克号上的那一刻他只是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根据一位已坐上救生艇的旅客的见证,邮轮倾覆时华莱士乐队中有三人先被海浪冲走,而华莱士和其他四人则是紧抓着栏杆与巨轮一起沉入大海。他们八人中最小的才20岁,最年长者也不过是40岁,其中五人甚至海难后没有找到遗体。华莱士的遗体在海难后的第10天被一膄船的船员在靠近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府哈利法克斯附近的海面上发现。他父亲亲自前往加拿大把他的遗体带回英国,安葬在家乡科恩郡的基利路公墓;那天有三万人在街上目送华莱士灵车的经过,在葬礼上人们再次唱起了这首「更加与主接近」。

△上图为乐队的八名成员,位于第一排居中的就是华莱士

04 提琴与主人

在哈特利.华莱士10英尺高的墓碑基座上刻有一把小提琴(见下图),以纪念这位泰坦尼克号上大无畏的英雄。神奇的是这架在泰坦尼克号上拉过「更加与主接近」的小提琴居然并没有成为“绝响”,消失在大海之中。据当时的多家媒体报导证实,当华莱士的遗体被那艘船的船员发现时,人们豁然发现他“还穿戴整齐,背后绑着他的小提琴琴盒!”

这把小提琴之所以被华莱士如此珍重的原因是它是玛利亚送给他的定情礼物,提琴背后刻有「献给华莱士,在我们订婚之际–玛利亚」,因此华莱士在最后一刻将这把对他来说具有特别意义的提琴连琴盒一起捆在身上坠入大海。他的这一遗物经几番碾转最后交到了玛利亚手里。她在1912年7月19日的日记上记录了她打给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政府的一位部长官员的电文,上面写道:「向所有让我已故未婚夫的小提琴得以归还的人们表达我最衷心的感谢!」

 时间过去了漫长的一个世纪。2013年3月世界各大媒体都报导了一个令人轰动的消息:英国的一家拍卖行郑重宣布,他们即将拍卖一位匿名英国男子在自己家里阁楼上找到的一把德国制的小提琴,而它就是当年华莱士在泰坦尼克号上使用过的原物!因为那位提琴的拥有者并非哈特利或玛利亚的后人,所以拍卖行花费了数万英镑,经过相关的科学家、历史学家、法医等多方面专业人士长达七年的调查、研究和考证,最后确定了这把德国制造的小提琴确实是属于华莱士的遗物!

△上图分别为拍卖行准备拍卖的小提琴以及这把小提琴背后由玛利亚定制的订婚纪念文字

原来华莱士的未婚妻玛利亚在1939年去世后,她的姐姐把这把小提琴捐给当地的救世军组织,并把有关这把提琴的故事告诉了该救世军的负责人伦维克少校(Major Renwick)。之后这把小提琴到了当地救世军成员中一位小提琴老师手里,再通过这位老师传给了自己的女儿伊芙(Eve);而在阁楼上发现这把小提琴的男子就是伊芙的后代。

最后这把小提琴最后以90万英镑相当170万美金的价格(含佣金)被一位匿名的泰坦尼克号遗物收藏家买下。在正式进入拍卖前该提琴曾在英国包括华莱士家乡在内的多地展出,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观众。展出的物品中居然还包括在这把小提琴琴盒里发现华莱士生前使用过的、满是水渍的乐谱!

 在刚过去的2020年2月8日至6月15日,华莱士这把幸存的的小提琴又再一次出现在密苏里州布兰森的「泰坦尼克号博物馆」展厅,让今日的观众再次想起提琴主人当年的故事和这把琴上最后演奏的「更加与主接近」诗歌。

△上图是密苏里州布兰森的「泰坦尼克号博物馆」外景

05 留下和离开

泰坦尼克号邮轮总共有三种类型共20艘救生艇,按其设计的承载人数最多也只可容纳1178人,而船上旅客加船员总共有2224人,这意味着即使救生艇满载船上仍然将有一半的人必葬身于冰海!但在这生与死的选择关头有许许多多的人和华莱士乐队成员一样选择了自愿留在船上,而把上救生艇的机会让给更需要的人。他们都是泰坦尼克号上的英雄,但他们各自决定留下的具体出发点又有所不同。如:

邮轮上的五十多名高级职员,除了负责指挥救生的二副莱托勒因工作需要而登上救生艇外,其余所有人都留在船上的岗位上直至最后。他们的牺牲是出于忠于自己的职责。

当时的世界首富约翰·雅各布·阿斯特四世(按现在的换算他拥有的财富相当于22亿美元)把怀着五个月身孕的妻子送上救生艇时,一旁的一副也命令他上船,结果被他愤怒地拒绝。他说:"我更愿意保护弱者!"

 创办纽约梅西百货公司的伊西多.施特劳斯拒绝在“别的男人之前”登上救生艇,他的妻子埃达毅然选择与丈夫一起留下来,并把自己的机会让给她在英国刚招聘了没几天的侍女艾伦.伯德。尽管埃达的遗体海难后一直没有找到,但是他们夫妇的情感就像后人为他们所建纪念碑碑文上引用的圣经经文那样:「爱情,众水不能熄灭,大水也不能淹没。」(雅歌8:7)

著名的银行大亨本杰明·古根海姆在给太太留下的纸条上写着:“这艘船不会有任何一个女性因我抢占了救生艇的位置而被困在甲板上”。他的决定是出于作为绅士对“妇女优先”的尊重。

一位幸存的无名母亲证实:“当时我的两个孩子被抱上了救生艇,而我由于艇已经超载上不去了;这时一位已经坐上艇的女士立刻起身离座回到甲板上,并把我一把推上了救生艇。她对我这样说:‘上去吧,孩子不能没有母亲!’”。

△上图为营救船只在海难现场救起旅客乘坐过的救生艇,后被集中在纽约港停放

以上这些人物都是英雄,他们的身影在《泰坦尼克号》电影上也都有所反映。但是有一个在电影中没有还原出来的人却更值得我们回顾和怀念;他不但留下来的原因与众不同,而且还与我今天所介绍的这首诗歌直接有关,甚至他在入水之后还没有忘记自己传福音的使命。他就是约翰. 哈伯(John Harper),一位来自苏格兰的浸信会牧师。

哈伯是因受美国著名布道家穆迪的邀请去芝加哥做三个月的客座讲道牧师而上了泰坦尼克号。因妻子数年前因病去世,所以他还带上了女儿娜娜随行。(左图是哈伯和他的女儿)

邮轮撞上冰山后,按船上的救生艇可容纳的总人数,除去妇女儿童加起来的546人,还有近一半空位可提供给有特别需要的男性旅客上艇;而娜娜当时才六岁,又已经失去了妈妈,因此哈伯作为她唯一的经济依靠和监护人理应有资格陪女儿一起上救生艇。但哈伯却毅然决定留下。他把娜娜交给了救生艇上的船员后,不但把自己的救生衣给了另一位需要的旅客,而且奔走在甲板上,四处召集船上的基督徒,大声鼓励他们「把生的机会让给那些还没有信主得救的人!」当邮轮倾覆到锅炉房发生爆炸,灯光突然熄灭的最后时刻,哈伯带领大家一起唱起了赞美诗歌「与主更接近」,直到邮轮沉没的那一刻。美国1953年拍摄的另一本与邮轮同名的电影中就还原众旅客与船员一起高唱这首歌的场景。

更让人感动的是,当哈伯在坠入大海之后,他仅靠抓住一块船上掉下来的漂浮物,在汹涌起伏的海浪中沉浮;但他仍然利用这一机会,两次向一位被海浪冲到他身边的年轻人传福音,告诉他「当信主耶稣,你必得救!」。最后这位叫阿吉拉·韦伯的年轻人成了海难中被返回的救生艇救起的少数几名幸运者之一;他也因为哈伯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呼召,成了一名虔诚的基督徒。

06「得救」和「永生」

–兼结束语

海难之后一段时间里媒体热衷于探讨邮轮不同的舱位等级所带来的不同的得救比率,并且将其归咎于因阶级差异给人带来的不同命运。确实泰坦尼克号作为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邮轮其船票价格差异极大,当时最便宜的三等舱一个床位价格只要3英镑,而带客厅的头等舱却高达870英镑(相当如今的10万美金),两者差异在数百倍以上。但这并不表示头等舱的旅客有优先逃生的特权;造成三等舱旅客得救比率低于头等舱的客观原因确实存在,包括三等舱所在地离船上存放救生艇位置最远,相当一部分三等舱旅客听不懂船上的英文广播以及逃生引导船员的指挥等。

  △上图为白星公司售出的《泰坦尼克号》邮轮的头等舱船票

尽管如此,在海难发生后,泰坦尼克号邮轮所属的英国利物浦白星航线公司(White Star Line Co.)所公布的旅客资讯只剩下两种人:即「已知得救的」和「已知丧生的」(Known to be Saved, and Known to be Lost)。

 时间又过去了近百年,2009年的5月31日世界各大媒体再次报导了一个与泰坦尼克号相关的新闻,即海难发生时才九个星期大的伊莉莎白·格拉迪斯·迪安女士(Elizabeth Gladys Dean)在英国南安普顿的一家老人护理院去世(见左图);从此之后世上已再无一个泰坦尼克号海难的幸存者。然而此时我却想问大家一个严肃的问题:所有那些曾经得救的幸存者,如今他们的灵魂是否安在?所有那些在海难中的丧生者,如今他们的灵魂又在何处?

让我们再回到这首「更加与主接近」诗歌写作背景中去探讨这个问题。我在前面介绍诗歌创作背景时提到旧约《创世纪》里记载了雅各在旷野里梦到了天梯,「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创世纪28:12)。这顶天立地的「梯子」其实就是预表耶稣基督,因为到了新约的《约翰福音》同样出现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的经文(约1:51)。而耶稣基督又是信徒「到父那里去」的惟一「道路」(约14|:6),也是「神和人中间」惟一的「中保」(提前2|:5)。

我们再看在「天梯」之上的耶和华对雅各的应许是什么?那就是「我与你同在」,「总不离弃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应许的。」(创28:15)而主耶稣与耶和华神「原为一」,祂亲自来到世上,在十字架上流血牺牲赦免了世人的罪,恢复了神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应许「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正因为莎拉明白了《创世纪》雅各伯特利之梦中「天梯」的寓意,她才能够写出「一生蒙主所赐 慈悲充盈」,「喜乐如翼加身,向天飞升」,「纵使在十字架高举我身,我心依然歌咏」、「更加与主接近,更加接近」这样的诗句!而哈特利和哈伯以及船上那么多的基督徒之所以在生命最后关头都选择演奏或高唱这首诗歌,就是因为他们确信自己因主耶稣十字架上的牺牲已经「得救」,并因着信主耶稣而得到永生的应许,因此他们才那么坦然地面对即将来到的肉体死亡!

△美国德州艾柏林基督教大学校园内的「雅各伯特利之梦 – 天梯」的雕塑

亲爱的朋友,百年沧海,弹指一挥间!当年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超级豪华巨轮如今只剩下半截残骸静静地躺卧在大西洋海底,仿佛告诉后人一个严酷的真理:这世上所有的物质财富和成就终究会成为腐朽和过去!

同样的道理,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一生的生活经历是否精彩辉煌,但我们的肉体无一例外终究有一天死去;而经历了同一个世代的人们在肉体死亡后,其灵魂的归处却有不同的地方。圣经告诉我们「除耶稣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耶稣本人在两千多年前更明确地宣告:「凡是想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但为我牺牲生命的,必得着生命。」这里所说的生命就是与「永生」有份的生命!

 亲爱的朋友,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您想买到那艘真正永不会沉没,前方「更加与主接近」的「永生号」生命之舟的「船票」吗?!

肉体上的约—割礼

创世记17章9-11节      神又对亚伯拉罕说:「你和你的后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约。 你们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礼,这就是我与你并你的后裔所立的约,是你们所当遵守的。你们都要受割礼,这是我与你们立约的证据。」

夏甲生以实玛利时,亚伯兰年86岁。当亚伯兰99岁时,神才再度向他显现。这当中,神静默了13-14年,亚伯兰会不会奇怪,为什么神不来找他了?或是沉浸在以实玛利成长的喜悦里,而忽略了神没有来向他贺喜的怪异?假如娶妾是神要给亚伯兰子嗣的方法,那么神岂不应当高兴吗?看来,人和神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当我们不行在神的心意中时,我们也会碰到这样的「静默」,圣灵不强迫我们,但是我们会知道神并没有与我们「同行」了。

但是神究竟还是又来找亚伯兰了,正如祂不断地饶恕我们的过犯,用慈绳爱索引领我们回归。所以保罗说:「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你们原是受了祂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弗4:30)」当我们远离圣灵的带领时,神在我们身上的计划就被躭延了,神的计划一定会完成,但我们若不顺服,就无法成为神计划中的一部分,因而失去了神预备给我们的福份。

神对亚伯兰说:「我是全能的神,你当在我面前做完全人。我就与你立约,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神提醒亚伯拉罕,祂是全能的神,不需要亚伯拉罕自作聪明,搞乱神的计划。因为亚伯兰自作聪明,在神面前变得不完全了,他用人的方法要完成神的应许。但神是如此爱亚伯兰,祂终于把自己的计划向亚伯兰全盘托出:亚伯兰要改名为亚伯拉罕,因为神立他做多国之父。这个亚伯兰还是以为要借着以实玛利而出,所以一点问题也没有。多国之父在此时看来己经应验,因为从以实玛利的后裔所建立的阿拉伯国家或伊斯兰教国家,都还是自认为亚伯拉罕的后裔。

Time to Go On the Offensive

Hi GAMErs,

Today’s passage is Luke 11:14-26.  Let’s go!

Luke 11:14-20 (NIV) 
14  Jesus was driving out a demon that was mute. When the demon left, the man who had been mute spoke, and the crowd was amazed. 
15  But some of them said, “By Beelzebub, the prince of demons, he is driving out demons.” 
16  Others tested him by asking for a sign from heaven. 
17  Jesus knew their thoughts and said to them: “Any kingdom divided against itself will be ruined, and a house divided against itself will fall. 
18  If Satan is divided against himself, how can his kingdom stand? I say this because you claim that I drive out demons by Beelzebub. 
19  Now if I drive out demons by Beelzebub, by whom do your followers drive them out? So then, they will be your judges. 
20  But if I drive out demons by the finger of God, then the kingdom of God has come to you.

On verses 14-20:  Jesus’ critics argued that because “ordinary” evil spirits listened to Jesus’ commands, Jesus must be controlled and empowered by an even greater evil spirit.  Jesus counters this by saying that Satan’s kingdom would not have such power and influence in this world if Satan’s kingdom was divided.  Rather, when Jesus drives out demons, it’s the kingdom of God advancing against Satan’s kingdom.

庇耳.拉海.莱

创世记16章13节     夏甲就称那对她说话的耶和华为「看顾人的神」,因而说:「在这里我也看见那看顾我的吗?」

刚刚经历了神和他立血约的亚伯兰,此时很相信神必赐他子嗣。但是妻子撒莱己经年迈,月经也不来了,他的希望在哪里?他的子嗣从何而来?这是一个人没有办法解开的局面。这时,撒莱自作聪明,向他提了一个建议。

这个建议是当时的人的做法,妻子若生不出孩子,丈夫就再娶个妾,问题就解决了。撒莱可能也觉得不孕是自己的问题,因为她和亚伯兰是同父异母的兄妹,血缘太近,可能影响生育,所以找别的女人试试看。她身边正好有个埃及来的婢女,年轻可为,她便耸恿亚伯兰和她的婢女夏甲同床。因为:「耶和华使我不能生育,求你和我的使女同房,或者我可以因她得孩子。」

神都不给我生育了,祂又应许你有子嗣,那我们总要想办法啊,天助自助者,不是吗?

亚伯兰就答应了。

当我们看不到出路,神的供应和应许都迟迟不见时,我们往往会自己想办法,设法帮神一把。

夏甲果然怀孕了。

正当大家都很高兴计划成功时,夏甲的态度却来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开始轻视撒莱,不听她的话了。夏甲可能想着自己有了儿子,亚伯兰就可以把她扶正了,因为她是他儿子的母亲。母以子为贵啊! 那个不生蛋的母鸡,怎么可以占着位置不走呢?

How to Pray

Hi GAMErs,

Today’s passage is Luke 11:1-13.  Let’s go!

Luke 11:1-4 (NIV) 
1  One day Jesus was praying in a certain place. When he finished, one of his disciples said to him, “Lord, teach us to pray, just as John taught his disciples.”
2  He said to them, “When you pray, say: “‘Father, hallowed be your name, your kingdom come.
3  Give us each day our daily bread.
4  Forgive us our sins, for we also forgive everyone who sins against us. And lead us not into temptation.'”

On verses 1-4:  Notice that when Jesus teaches his disciples to pray, Jesus gives them an actual real time example of how to pray.  (It’s a reminder that the best teachers lead by example and show you with their life what they’re teaching.)  This prayer recorded in verses 2-4, known as the Lord’s Prayer, is the most famous and most commonly recited prayer in history.  There is certainly benefit in memorizing this prayer and reciting it as your own prayer.  But in addition, I believe the Lord’s prayer was not simply meant for us to recite word for word; even more, there are lessons and principles about prayer that we can learn from the Lord’s Prayer,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神与亚伯兰立血约

创世记15章6节    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

亚伯兰击败四王后,回到迦南地。当冲动过去,一切都安静下来后,他开始害怕了。四王会不会回头再来攻打他们,亚伯兰在夜静人深时,心里升起了丝丝寒意,要不要逃?没有想到,耶和华在异象中对亚伯兰说:「亚伯兰,你不要惧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赏赐你。」

何等的安[慰,神要做亚伯兰的盾牌,而且要大大赏赐他。因为亚伯兰拒绝了所多玛王的赏赐,为的是免得所多玛王说是他使亚伯兰富足的。因为亚伯兰认定他的富足来自于神,任何人都不能夸耀他使亚伯兰富足,所以神就亲自赏赐亚伯兰,他就可以说是神使我富足。你的富足来自谁呢?是谁使你富足?你倚靠谁得以富足?

亚伯兰反问神,祢说要给我子嗣,在哪里?我都老得快死了,得立遗嘱把产业留给老仆人以利以谢,祢的应许为何还没应验?

亚伯兰本来要睡觉了,神却叫他起床,到外面走一走。给他看天上的星星。没有路灯的希伯仑,满天星星何等美丽。这时神对他说:「你向天观看,数算众星,能数得过来吗?」又对他说:「你的后裔将要如此。」

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亚伯兰有疑问就问,神回答他,他就相信。我们要学亚伯兰,不要把疑放在肚里任其烂掉,影响我们对神的信心。神很愿意回答我们,为我们解惑。

然后,为了取得亚伯兰相信他的后裔必取得迦南地为业,神叫他去取一只三年的母牛,一只三年的母山羊,一只三年的公绵羊,一只斑鸠,一只雏鸽。每样劈开分成两半,一半对着一半地摆列,只有鸟没有劈开。这是何意呢?

Jesus Your Good Samaritan

Hi GAMErs,

Today’s passage is Luke 10:30-42.  Let’s go!

Luke 10:30-33 (NIV) 
30  In reply Jesus said: “A man was going down from Jerusalem to Jericho, when he fell into the hands of robbers. They stripped him of his clothes, beat him and went away, leaving him half dead. 
31  A priest happened to be going down the same road, and when he saw the man, he passed by on the other side. 
32  So too, a Levite, when he came to the place and saw him, passed by on the other side. 
33  But a Samaritan, as he traveled, came where the man was; and when he saw him, he took pity on him.

On verses 30-33:  In reply to the teacher’s question in verse 29, “Who is my neighbour [that I should love him as I love myself]?” Jesus tells one of his most famous stories: the parable (short story) of the good Samaritan.  Keep in mind that Jesus is telling this story to an audience mostly of Jews at a time when racial tensions between Jews and Samaritans were high.  The fact that Jesus makes the Samaritan the hero of this story would have come as a shock to many Jews listening, challenging them to rethink their views on Samaritans and suggesting that the kingdom of God is not just for Jews but for people of all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