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靠神得拯救

以赛亚书31:6   以色列人哪,你们深深地悖逆耶和华,现今要归向祂。 

阅读经文:以赛亚书31:1-9

1祸哉,那些下埃及求帮助的!是因仗赖马匹,倚靠甚多的车辆,并倚靠强壮的马兵,却不仰望以色列的圣者,也不求问耶和华。 2 其实耶和华有智慧,他必降灾祸,并不反悔自己的话,却要兴起攻击那作恶之家,又攻击那作孽帮助人的。 3 埃及人不过是人,并不是神;他们的马不过是血肉,并不是灵。耶和华一伸手,那帮助人的必绊跌,那受帮助的也必跌倒,都一同灭亡。

本段为第五个「祸哉」(包含31至32两章),旨在阐述倚靠埃及的不智。因为「埃及人不过是人,并不是神」(31:3),那真正能拯救犹大脱离亚述手的,唯有那「有火在锡安,有炉在耶路撒冷的耶和华」(George Arthur Buttrick  认为火与炉乃是象征锡安祭坛的神圣与毁灭性)。

第卅一章主要论到倚靠埃及不如倚靠万军的耶和华,亚述终必倾倒,不是出于埃及的帮助,而是因耶和华手中的刀。

Let the King of Glory Come In

Hi GAMErs!

Today’s passage is Isaiah 40:1-14.  Let’s go!

Here in chapter 40 we come to one of the most beloved chapters in all of Isaiah.  Some early church fathers (like Eusebius of Caesarea, Ephrem of Syria and Cyril of Alexandria) seem to have interpreted Isaiah 40 as an immediate response to Isaiah 39 where Hezekiah unwittingly reveals his nation’s top secrets to the Babylonians.  This would have happened before 701 B.C. However, in the more recent centuries, Christian commentators have interpreted Isaiah 40-55 to be Isaiah talking about a much later event in the future, namely, the time from about 580 to 540 B.C. when the Jewish people were exiles in Babylon and how one day God was going to bring them back to their homeland of Judah.  I will approach Isaiah 40 with this Babylonian exile in mind a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for these verses.  With this approach, I think you’ll find that, like a flower blooming, Isaiah 40 opens up in some beautiful and powerful ways.

The Hero of Your Story

Hi GAMErs!

Today’s passage is Isaiah 39.  Let’s go!

Isaiah 39:1 (NIV)
1  At that time Merodach-Baladan son of Baladan king of Babylon sent Hezekiah letters and a gift, because he had heard of his illness and recovery.
 
On verse 1:  “At that time” refers to the time when Hezekiah miraculously recovered from his life-threatening sickness.  According to the New American Commentary, Merodach-Baladon II was ruler of Babylon until 703 B.C. when Assyria’s King Sennacherib ousted him from power.  This, together with Isaiah 38:6, tells us that the events described in Isaiah 38 and here in Isaiah 39 happened before God delivered Jerusalem from Assyria in 701 B.C.  But why would Isaiah order these events this way?  Why talk about God delivering Jerusalem from Assyria first in Isaiah 36-37 and then flashback to the earlier events of Hezekiah’s recovery from illness and the Babylonians’ visit to Hezekiah in Isaiah 38 and 39?  Scholars have posited many different theories, but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I believe is that Isaiah is trying to show that this Messiah that Isaiah 1-35 have been talking about is not Hezekiah but someone else.  So rather than end on a note of tremendous victory for Hezekiah, Isaiah ends his account of Hezekiah’s life by talking about his weakness in Isaiah 38 as well as a major mistake that Hezekiah makes here in Isaiah 39.  Let’s see what that mistake was.

得救在乎归回安息

以赛亚书30:29   你们必唱歌,像守圣节的夜间一样;并且心中喜乐,像人吹笛,上耶和华的山,到以色列的磐石那里。   

阅读经文:以赛亚书30:15-33

15 主耶和华以色列的圣者曾如此说:「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你们竟自不肯! 16 你们却说:「不然,我们要骑马奔走。」所以你们必然奔走。又说:「我们要骑飞快的牲口。」所以追赶你们的也必飞快。 17 一人叱喝必令千人逃跑,五人叱喝你们都必逃跑,以致剩下的好像山顶的旗杆,冈上的大旗。

先知在谴责犹大密谋与埃及结盟的政客之后,接着就论述到与埃及的结盟是完全没有用处的。本段为第四个「祸哉」。计分为两部份,第一部份为30:1-14,第二部份为30:15-33。

在第一部份先知再度重申与埃及结密盟,并不是求问神的结果,也不是出于神的心意(30:1-2),他们倚靠埃及却不仰望神的举动,无异于「罪上加罪」。因此耶和华神要让他们的使臣在埃及人面前蒙羞,因为埃及原本就不利于犹大,犹大却满载礼物曲承它(30:3-5)。

Are You Facing A Wall?

Hi GAMErs!

There are so many powerful lessons we can learn from today’s passage in Isaiah 38.  Let’s go!

Isaiah 38:1-2 (NIV)
1  In those days Hezekiah became ill and was at the point of death. The prophet Isaiah son of Amoz went to him and said, “This is what the LORD says: Put your house in order, because you are going to die; you will not recover.”
2  Hezekiah turned his face to the wall and prayed to the LORD,
 
On verses 1-2:  After receiving some grim news that he will soon die, Hezekiah turns his face to the wall and prays to the LORD.  You may be facing a wall right now as well, but you can pray to the LORD who is greater than that wall you are facing.

坐而不动的拉哈伯

以赛亚书30:7  埃及的帮助是徒然无益的,所以我称他为『坐而不动的拉哈伯』。  

阅读经文:以赛亚书30:1-14

1耶和华说:「祸哉,这悖逆的儿女!他们同谋却不由于我,结盟却不由于我的灵,以致罪上加罪。 2 起身下埃及去,并没有求问我,要靠法老的力量加添自己的力量,并投在埃及的荫下。 3 所以法老的力量必做你们的羞辱,投在埃及的荫下要为你们的惭愧。 4 他们的首领已在琐安,他们的使臣到了哈内斯。 5 他们必因那不利于他们的民蒙羞,那民并非帮助,也非利益,只做羞耻凌辱。」

先知在谴责犹大密谋与埃及结盟的政客之后,接着就论述到与埃及的结盟是完全没有用处的。本段为第四个「祸哉」。计分为两部份,第一部份为30:1-14,第二部份为30:15-33。

在第一部份先知再度重申与埃及结密盟,并不是求问神的结果,也不是出于神的心意(30:1-2),他们倚靠埃及却不仰望神的举动,无异于「罪上加罪」。因此耶和华神要让他们的使臣在埃及人面前蒙羞,因为埃及原本就不利于犹大,犹大却满载礼物曲承它(30:3-5)。

God Did It All

Hi GAMErs!

There are so many lessons we can learn from today’s passage, Isaiah 37:8-38.  Let’s go!

Isaiah 37:8-13 (NIV)
8  When the field commander heard that the king of Assyria had left Lachish, he withdrew and found the king fighting against Libnah.
9  Now Sennacherib received a report that Tirhakah, the Cushite king [of Egypt], was marching out to fight against him. When he heard it, he sent messengers to Hezekiah with this word:

On verses 8-13:  More trash talking from Assyria, this time from King Sennacherib personally.  Sennacherib’s message is similar to tone to that of his field commander in chapter 36, except that instead of bringing up four points to shake Hezekiah’s confidence, Sennacherib focuses on one point: he tells Hezekiah, “do not let the god you depend on deceive you”.  In other words, Sennacherib goes one step further than the field commander by directly attacking the God that Hezekiah worships.  Sennacherib accuses the LORD of deceiving Hezekiah into thinking that Hezekiah can get out of this alive.  As we will see, God will take issue with Sennacherib’s pride-fueled blasphemy.

夜郎自大的遗憾

以赛亚书29:18    那时,聋子必听见这书上的话,瞎子的眼必从迷蒙黑暗中得以看见。  

阅读经文:以赛亚书29:15-24

15 祸哉!那些向耶和华深藏谋略的,又在暗中行事,说:「谁看见我们呢?谁知道我们呢?」 16 你们把事颠倒了!岂可看窑匠如泥吗?被制作的物岂可论制作物的说「他没有制作我」?或是被创造的物论造物的说「他没有聪明」?

本段经文记载第三个「祸哉」的内容,祸源主要是来自一批政客,他们自以为深藏谋略,深思熟虑,行事隐密,甚至连耶和华神都可以瞒过,他们得意的窃窃私语说:「谁看见我们呢?谁听见我们呢?」(29:15当然这是指他们密谋与埃及结盟的诡计)。却没有想到,一山还有一山高,因为真正的计划掌握在耶和华神的手中,犹大的命运全然系乎眷顾它的神。先知指出这批政客的愚昧自大,好比「看窑匠如泥」,被造物论断制造他的主人,被造者批评造物主没有比自己更聪明一般的夜郎自大(29:16)。因此先知拆穿这批短视的政客的无知,并且接着向他们宣告神将临到的拯救。

《主必保守我》背后“一曲两歌”和“一歌两调”的故事

作者:徐彬

 

引言:在圣诗的宝库里很少有一首诗歌会像今天我要介绍的那样,不但涉及到那么多的人物和关系,而且还先后衍生出同一个曲调唱红了两首不同的诗歌,接着又同一首诗歌产生了两个好听的曲调这样“复杂”的故事。这首诗歌的名字就叫《主必保守我》(He Will Hold Me Fast)。

   领路之人

在开始介绍这首诗歌的词作者及作曲家之前,我要首先介绍一个人,他的名字叫鲁本·阿彻·托瑞(Reuben Archer Torrey 1856–1928)。因为如果没有他,不但这两位生活在远隔重洋两大洲的作者就无法彼此相识,一起来创作诗歌;甚至还可以说,如果没有托瑞,他俩还无法脱颖而出,成为圣诗领域的创作名家。

托瑞1856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的霍博肯,父亲是一名成功的律师和银行家。年少时托瑞家十分富裕,单宅地就有200英亩之大。但就在他考入耶鲁大学后的1873年,父亲因美国的经济大萧条破了产,家境一下子变得而一贫如洗;用托雷自己的夸张的话来说,父亲当时穷得只剩下一个火柴盒和一对纽扣。家中的突变给他的情绪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他严重的精神郁抑,甚至发展到有一天夜里一心想轻生的地步。就在他进入洗手间想找利器自杀的关键时刻,远在家中一直期盼儿子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传道人的母亲在睡梦中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惊醒,急切地跪到地上为儿子祈祷;而与此同时,托雷也被一种强烈的祷告欲望所催逼,使他从忧郁中清醒过来,不由自主地跪下来求神救他脱离重担,…。就从那一刻起他下了决心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主。

1889年托瑞在埃尔兰根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不但加入了著名布道家德怀特·穆迪的福音团队,而且还成了芝加哥圣经学院的负责人(即现在著名的芝加哥穆迪圣经学院的前身)。此时他终于实现了母亲的愿望,正式成了一名传道人。

之后的托瑞一直致力于在世界各地传播福音,果效斐然;甚至还有教会史的研究者认为,他是自使徒时代以来,在个人宣扬福音方面做得比任何人都多的布道家。而这一切都始于1902年他和福音音乐家查尔斯·麦卡伦·亚历山大(Charles McCallon Alexander 1867-1920)合作,前往世界各英语国家所开展的巡回宣教之旅。今天我要介绍的这首诗歌的词曲作者就是他们在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宣教场合结识,并继而吸收到他团队里一起服事神的艾达·哈博森 (Ada Habershon 1861-1918)和罗伯特·哈克尼斯(Robert Harkness,1880-1961)。

▼下图为托瑞和亚历山大1905年在英国举办福音布道会的盛况照片

词曲作者

 

我先来介绍诗人艾达·哈博森女士。她1861年出生在英国马里波恩 (Marylebone)的一个基督徒家庭,父亲是当地一位著名的医生。

哈博森是一名大器晚成的圣诗诗人。她年轻时的主要兴趣只在于唱歌;23岁那年当慕迪布道团来访时,她还曾经上台和大名鼎鼎的圣乐家桑基(Ara D.Sankey)一起合唱过敬拜诗歌,并为他抄写过不少圣诗曲谱。就在那时,她心里曾经一度产生过创作诗歌的意愿;可是到她真正开始创作时已经到了40岁的中年时光。1901年她在生病期间写下了第一首英文赞美诗“Apart with Him”,从此踏上了诗人之路 。

因为哈博森是穆迪和桑基的旧识缘故,当1905年托瑞和亚历山大来到英国巡回宣教时就邀请她与团队同行,专门为他们创作诗歌。此后每到托瑞举办布道会时,哈博森都会全神贯注地在台下倾听,然后再把她心中对讲道的感动写成相应的诗歌。她先后为团队写了200多首赞美诗歌,其中就包括这首《主必保守我》 (He Will Hold Me Fast)。

接着我们再来了解本诗的作曲家哈克尼斯。他是澳大利亚人,1880年3月2日出生在离墨尔本西北面的小城本迪戈(Bendigo),父亲是一名牧师。和哈博森大器晚成不同,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在钢琴和管风琴上超越其年龄的杰出才华,而且还在16岁那年就发表了自己创作的第一首歌曲。

1902年6月,托瑞和亚历山大一行在澳大利亚的巡回宣教期间来到了他的家乡本迪戈。在布道会之前,有人来找他,问他是否愿意帮忙在会上弹琴。尽管那时他对福音毫无兴趣,甚至还有反感,但一想到虔诚的父母会因此高兴就勉强同意了。当天布道会先开始诗歌敬拜,所唱的第七首诗歌是亚历山大创作的成名之作《荣耀之歌》。在这之前哈克尼斯的钢琴伴奏非常到位,可到了这首歌的副歌阶段,他突然离开了原有的诗歌谱本,自作主张加入了即兴而成的旋律演奏起来。让他完全没想到的是,面对他的这个冒犯之举,正在指挥的亚历山大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还侧转身来鼓励他继续保持下去,并说“这就是我想要的。”

▼下图为哈克尼斯在弹钢琴时的照片

布道会结束后在后场众人聊天时托瑞问起哈克尼斯是不是基督徒?他听了竟挺直身子直截了当地回答:“不是,我只是来弹钢琴的!”然而托瑞同样也没有因此就放弃他,不但为他祷告,而且鼓励他与他们同行,继续担任团队的钢琴伴奏。亚历山大更是专门利用与他在一起骑自行车外出的机会,在途中一路向他讲述福音,…。终于,当团队来到新西兰时,他下决心将自己全然付出,奉献给主。之后他跟随托瑞、亚历山大碾转在塔斯马尼亚、印度等多国宣教,最后一起来到英国。而诗人哈博森就是在他们抵达伦敦后与他结识,并且成了一对绝佳的诗歌创作伙伴。两人一起完成了许多经典诗歌的创作,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这首《主必保守我》。

诗歌具体的创作经过是这样的。1906年初托瑞团队来到加拿大多伦多宣教时,哈克尼斯遇到了一个初信基督的年轻人;后者在和他交谈中表达了在信仰道路上内心“无法坚持下去的忧虑,…”。事后哈克尼斯专门写信给留在伦敦的哈博森,请她就这个问题专门写一首相应的诗歌。

不久宣教团队从加拿大返回到美国。那日他们正准备前往费城“军械库”(Philadephia Ordnance Deport)会议厅举办布道会,哈克尼斯收到了哈博森应他请求写成的一首诗。当他打开来信,刚读到“主必保守我”(He will hold me fast)的歌名时,灵感和旋律就立刻开始在他脑海里浮现。接着他一口气成了诗歌主谱和副歌的创作,并在当晚就在有四千人参加的会上献唱了这首诗歌。一首经典诗歌就这样诞生了。

“一曲两歌”

 

诗歌发表后很快就流传到欧美各地,受到众人的喜爱。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这首诗歌的流传过程中有一名民间的匿名诗人改编了它的歌词,使它成了另一首经典的诗歌,名叫《让主居首位》。

在圣诗史上这种借用了以往某首歌的曲调而唱红的诗歌并非少见,但通常的情况是,一、两者的时代相隔长久,二是彼此的歌词没有相关性;而且这种“改编”的结果往往会导致人们记住了后来的诗歌而忘了歌曲的“原主”。但《主必保守我》和《让主居首位》却打破了这种“惯例”。它们不但是产生于同一个时代,同样的走红,而且两首歌的内容是如此的彼此相融,甚至你将它们放在一起当做一首歌连续唱下去都毫无违和感。

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这两首诗歌。

 

主必保守我 (He Will Hold Me Fast

每当我怕信心失丧,主能保守我;每当诱惑甚难抵挡,主能保守我。

单靠自己不能稳健,主必保守我;我的爱心时常泠淡,主必保守我。

救主看我珍宝一般,主要保守我;蒙救赎者主甚喜欢,主要保守我。

主不愿我灵魂丧失,主必保守我;主付重价为我受死,主必保守我。

副歌

主必保守我,主必保守我,因我救主深深爱我,主必保守我。

 

让主居首位》(Christ Preeminent

我心属主,我灵属主,让主居首位;在主脚前,谦卑顺服,让主居首位。
让主居首位,让主居首位,甚愿在我心灵之内,让主居首位。

我家属主,有主同住,让主居首位;时常为我一家之主,让主居首位。
让主居首位,让主居首位,诸事皆以主为依归,让主居首位。

教会属主,蒙主拯救,让主居首位;我为肢体,主为元首;让主居首位。
让主居首位,让主居首位。会内事工由主支配,让主居首位。

一生属主,随主任用,愿主居首位;在凡事上显主尊荣,愿主居首位。
愿主居首位,愿主居首位,终身从主,永不违背,愿主居首位。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主必保守我》诗歌描述的是当信徒面临“信心软弱”、“难抵诱惑”和“爱心冷淡”时从主那里得到的保守和鼓励;以及主之所以这样对待我们,是因为祂视我们为 “珍宝”;为了不让我们的“灵魂丧失”,祂甚至甘愿付出“为我们死的重价来救赎我们”。正因为这样深的大爱,祂必保守眷顾我们到底!

而《让主居首位》则完全像是信徒对上述主的这种大爱的回应。歌词强调的是:无论是在信徒的“心灵”深处还是在“家中”,都要“让主居首位”,凡事“皆以主为依归”;作为主的“肢体”,更要甘心以“主为元首”,在“教会的事工”中完全由神“支配”,将自己的一生“归主任用” “一辈子跟从主”,“永不违背主”,永远“让主居首位”!

您说,如果将这两首诗歌此唱彼和是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歌两调”

 

讲完这“一曲二歌”的故事后我还要介绍什么是“一歌两调”。尽管我们前面介绍的哈克尼斯在他那个时代被公认为是最佳的福音钢琴家,单经他谱曲和改编的圣诗就多达二千余首,但他谱曲的这首《主必保守我》在问世了百余年之后,却又被美国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美国年轻助理牧师重新改编了曲调。不但如此,这首新改编的诗歌甚至还后来者居上,逐渐替代了原创者的旋律,以至于如今人们在网上寻找《主必保守我》诗歌视频时只能找到改编后的版本。但这又并不意味着哈克尼斯就因此被后人遗忘,他创作的曲调仍然在《让主居首位》诗歌旋律中保存下来。而《主必保守我》和《让主居首位》也因此成了两首完全不同的诗歌。这真是“万事互相效力,让爱神的得益处!” 这位“厉害”的改编者,他的名字叫马特·默克(Matt Merker)。

默克1984年生于纽约长岛,很小的时候就信了耶稣。2006年在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完成了宗教研究和音乐专业的学士学位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帐幕磐石教会”(Shelter Rock Church) 担任音乐总监。2009年他来到华盛顿的“国会山浸信会教会”做实习传道,并在次年正式加入该教会,成为助理牧师。2019年年底他离开华盛顿,前往田纳西的纳什维尔(Nashville),在埃奇菲尔德教会(Edgefield Church)担任诗班部主任,同时还在著名福音音乐机构“盖蒂音乐”担任创意资源和培训总监至今。

默克是在国会山教会服事期间改编了这首《主必保守我》。当他第一次听到这首赞美诗时,心里并没有产生特别的想法。但不久之后他在生活中遇到了一段特别艰难的时期;在困境中他突然想到了这首诗歌,并根据自己的感动和灵感重新为它创作了全新的曲谱。经他编曲后的诗歌因为吸收了许多传统和当代音乐的精华元素,在教会试唱之后立即受到会众的欢迎,并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一首特受人们喜爱的赞美诗歌。包括“盖蒂圣乐”(Keith & Kristyn Getty)德州的“Shane & Shane” “恩典掌权音乐事工”(Sovereign Grace Music)等多个著名福音音乐团体和歌手所发行的赞美诗歌专辑中都收录了默克的这首歌。

▼下图即为默克在弹唱赞美诗歌时的照片

结束的话

 

哈博森所写的这首《主必保守我》诗歌其英文原名叫“He will hold me fast”。这位女诗人之所以取这个歌名是为了回应哈克尼斯来信中所引述的那位多伦多初信者“难以坚持下去”的担忧,英文就是“He would not be able to hold out”。两者的句子中都用了“Hold”这个动词,而这个词的中文含义有“坚持、持有、抓住、抱住、托住、支撑、搀扶”等多种意思。因此,我们也可以将这首诗歌直译成“主愿意紧紧 ‘抱住我’”,或“主愿意迅速‘托住我’,以及“主愿意立刻来‘搀扶我’”。

是啊,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每当我们遇到重担或险阻难以支撑即将倒下的那一刻,是我们的这位恩主迅速用祂的臂膀紧紧地托住我们,要我们不要害怕;当我们因各种苦难而忧伤悲痛得无以自制时,又是祂紧紧地抱住我们,抹去我们伤心的泪,赐给我们内心的平安;当我们情绪低落,信心软弱、或迷失方向时,祂更会亲自搀扶我们,一路与我们同行,…。而且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由祂主动发出,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立刻来到,并且还是完全的无条件。主耶稣的爱是如此的长阔高深,祂甚至愿意为我们舍命,“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五7:8)而作为神的子民我们回报主的恩典的途径就是要牢记“耶稣是教会全体之首,祂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凡事“以祂居首位”,一辈子爱祂,顺服祂,服事祂!(歌罗西书1:18)

愿这两首诗歌能够更加激励我们每一位弟兄姐妹爱主的心,使我们的行事为人与我们所蒙的恩相称,在奔走天路的道路上“朝着标杆直跑”,直到再见主面的那一刻!阿们!

 

 

选民虚假的虔诚

以赛亚书29:14    我在这百姓中要行奇妙的事,就是奇妙又奇妙的事。他们智慧人的智慧必然消灭,聪明人的聪明必然隐藏。   

阅读经文:以赛亚书29:1-14

1「唉,亚利伊勒,亚利伊勒,大卫安营的城!任凭你年上加年,节期照常周流, 2 我终必使亚利伊勒困难,她必悲伤哀号,我却仍以她为亚利伊勒。 3 我必四围安营攻击你,屯兵围困你,筑垒攻击你。 4 你必败落,从地中说话,你的言语必微细出于尘埃。你的声音必像那交鬼者的声音出于地,你的言语低低微微出于尘埃。

本段为第二个「祸哉」,先知论到亚利伊勒(即祭坛的火炉之意)将成为耶路撒冷的另一个名字。用以宣示耶路撒冷素来为有神祭坛设立之处,但却年复一年的维持外表上的节期与献祭,而丧失了对神的内在虔敬(29:1、13)。因此,神要攻击耶路撒冷,使这城成为名符其实的亚利伊勒。然而,在耶路撒冷真实归回自己之前,它要先成为被攻击而败落的尘土,它要「从地中向神哀告」(比喻卑微凄凉的处境)(29:3-4)。神要扫除国中所有虚假的虔诚,这虚假的虔诚乃是基于对时势的错误认知,他们过度靠埃及,以致于漠视对耶和神真心的求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