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哈贪谋拿伯之葡萄园

〈列王纪〉上 21:3 拿伯对亚哈说:「我敬畏耶和华,万不敢将我先人留下的产业给你。」

阅读经文:〈列王纪〉上21:1-29

这篇经文说到亚哈王看到拿伯有个葡萄园,他想取来作为自己的菜园。没想到这个拿伯灳不管他是以色列王,因为敬畏耶和华,而不敢放弃先人留下的产业。亚哈王因为达不到目的,就像小孩子一样生闷气,躺在床上,不肯吃饭。然后,让他的邪恶皇后找人把拿伯害死,再夺他的葡萄园。神为此事而判了亚哈和耶洗别的死罪。可是没想到亚哈一自卑,撕裂衣服,禁食,身穿麻布,睡卧也穿着麻布,并且缓缓而行。神的心就软下来,要等到他儿子那一代再降祸他家。

面对像拿伯和亚哈这样明显可以分出好坏的人,我们很难明白,为何拿伯要被害死?而亚哈到最后还被赦免?拿伯为了遵行律法,不肯出卖祖产,不然他可以好好地敲亚哈一笔钱,或换更好的葡萄园,但是因为神说:“地不可永卖,因为地是我的,你们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利25:23)”所以他宁可放弃更好的田产或更多的钱,也要守着他的葡萄园。这样守律法的人为何要被陷害,蒙不白之冤而死呢?假如神不保护守律法的人,那么谁还敢守律法?

像拿伯这样的例子很多,以致于有些人因而不相信神的公义,不肯信主。事实上,神让这些人成为世人的榜样,要让我们明白,守神的律法,有时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例如耶稣基督。再冤的人也冤不过耶稣,以无罪之身为世人还罪债,直到最后一刻还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耶稣指出一个属灵的奥秘:“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唯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祂。(太10:28)”

便哈达攻亚哈

〈列王纪〉上 20:28b 所以我必将这一大群人都交在你手中,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阅读经文:〈列王纪〉上20:1-21

《圣经》里有三次提到亚兰王(叙利亚王)便哈达(Ben-hadad),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哈达德之子。哈达德是亚兰人以为的掌管风暴之神,是亚兰人和其地区所拜的神。所以很难区分是同一个王或是不同的王。但不管是哪个便哈达,都是在形容亚兰的势力对以色列的威胁。在亚哈王死的前五年,亚兰王便哈达二世率领32个王,去命令亚哈交出一切最好的,包括亚哈的妻子儿女,换句话说,叫亚哈无条件投降。这32个王,可能相当于中国古时候的附庸诸侯,都是一小区一小区的霸主。

亚哈召集国中的长老去商议如何应付便哈达,长老和百姓都提议不要投降,要与之对抗。此时神派一个先知来见亚哈,教他如何应敌。神帮助亚哈打亚兰军的目的,因为要亚哈知道祂是耶和华神。借着神指示的方法,亚哈在中午时分,趁着便哈达和那32个王在痛饮之际,给他来个迎头一击。在便哈达以为可以活捉以色列人时,神却让他们大败在以色列人面前。以致便哈达和那32个王不得不落跑。打赢之后,先知又来叫亚哈要防备,因为亚兰王第二年必再来攻击。

便哈达回去之后,痛定思痛,和臣仆检讨失败的原因,觉得那32个王太不可靠了,打仗时不能同心,还是自己的军长比较可靠,能够团结对外。他们又认为以色列人的神是山神,所以要在平原打以色列人。所以又招募军兵,马补马,车补车,到亚弗安营。亚弗在加利利海的东边,在大马士革和耶斯列平原之间,是亚兰人通往以色列之路。在便哈达以为耶和华神是山神不是平原的神之后,他再度带兵来犯,结果战败逃入亚弗,没想到城墙塌倒,压死剩下的二万七千亚兰步兵。

以利亚遁至何烈山

〈列王纪〉上 19:18 但我在以色列人中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与巴力亲嘴的。

阅读经文:〈列王纪〉上19:1-21

想到在风雨中奔跑在亚哈马车前的以利亚,和狂奔到别是巴的以利亚,两者之间的心境实在有天壤之别。奔跑在亚哈马车前的以利亚,刚刚完成了极大的使命,在迦密山上胜过450个巴力的先知,让以色列众民晓得耶和华是神,并且神按著所应许的下雨了。神的灵与他同在,使他的生命充满了能力。这时的以利亚仿佛站在信心之颠。但是耶洗别送来了一句话:“明日约在这时候,我若不使你的性命像那些人的性命一样,愿神明重重地降罚于我!”

以利亚顿时好像被刺破了一个洞的气球,咻的一下子就变扁了。他所有的勇气和信心在一刹那之间消失殆尽,他又开始跑了。但是这次的跑法跟上次不同,上次跑得意气风发,非常豪迈;这次跑起来有点像被猎人追的野狗,抱头鼠窜。从以色列北国的撒马利亚,跑到南国犹大的最南边别是巴才停下来。还感到不够安全,又在旷野走了一天,坐到一棵罗腾树下,在那里向神求死:“耶和华啊,罢了!求祢取我的性命,因为我不胜于我的列祖”。说完就累得睡着了。

伟大如以利亚都曾经绝望得想自杀,从信心的最高峰跌下去,一直掉到绝望的深渊里,爬不出来,只想一死了之。有很多神的仆人都有类似的经历。跟随神的旅程,不会永远站在信心的颠峰,有时环境会把我们逼上绝路。以利亚怕死了,恶妇耶洗别要他的命。他显然不怕亚哈,可是却怕耶洗别怕到这样的程度。可能因为耶洗别太恶名昭彰了。所以我们永远不要说自己倚靠神就不会跌倒,魔鬼知道我们心中最软弱的那个部份,只要一按下去,我们就变成一个纸娃娃了。这也就是主所说的:“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约15:5)。主对我们的理解何等深切。

《圣经中各种审判》8 — 对埃及的审判 之二

出埃及记  7-11章

「君权神授」的观念

  以色列人在患难之日等候上帝的拯救。以色列人原初在埃及所领受的,是非常荣耀的日子,但当不认识约瑟的法老继位,逼迫就来到了,正如世界不认识上帝的旨意与上帝的儿子,不认识上帝的子民原有的荣耀以及对世界的贡献。以色列人在埃及所受的痛苦,是世上的政权抵挡上帝的权柄的一个写照。我在我的《神权、人权、政权》神学讲座一书提到神权高过人权,人权高过政权。政权从哪里来?从过去的历史,我们看见君权神授的金科玉律,古代的政府都认为他们的权柄是上帝特别给的,中国人的皇帝被尊为天子,日本人的皇帝被尊为天皇,无论东西方都有同样的观念:君权神授──人在地上作王的权柄,是天上的上帝所赐与的。罗马也认为凯撒是天神在地上的代表,这些权柄是不可挑战、抵挡,凡是顺从君王权柄的人,就可以看顺利活在世上,凡是不遵守天所赐的王权,一定要被杀害,君王有生杀之权,在地上代表天上的上帝,施行他们的独裁。

划时代的王权约束力──英国的《大宪章》

  君权神授在历史上的发展,直到1215年时,英国《大宪章》(The Great Charter)的制定,以法律限制君王的权利,人权不应在君王的独裁统治下被侵犯,君王不应当随意生杀百姓。在人类漫长的历史洪流中,人对自身人权的觉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是历经了几千年才感到应当挑战君王的权柄,君权被挑战的君王对此相当不满,因而产生君权与人权的相抗,人在王位上的把握越来越减少。不到二百年,英国的《大宪章》产生人类第一次最可怕的反应,就是把他们的王杀死。1215年《大宪章》的订定,是对人权尊重的历史转捩点。为什么《大宪章》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因为这是上帝的干预,因此上帝许可《大宪章》的订定。大宪章的拉丁文是 Magna Carta,就是伟大的宪章的意思,它告诉我们无论哪一个人统治世界,都有约束他的法律。当法律限制君王的权柄,人民因此得以抬头。

  英国《大宪章》所表彰的精神,是与当时的政治形势相违背的,也带来英国的崛起。英国在罗马帝国以后大约五百年左右崛起,成为超越罗马帝国的最大政权。罗马帝国在主前27建立,东罗马帝国在主后330迁都到君士坦丁堡,于1453年被回教消灭,当时最大的帝国就此告别历史的舞台。回教徒原先计画消灭东罗马帝国后便向西挺进,控制基督徒的世界,使回教遍满全地。当时教会的大主教,一个个到穆罕默德二世(II. Mehmed, 1432-1481)面前求饶,这是基督教的奇耻大辱,也是历史很可怕的转捩点,从此回教徒按照基督教礼拜堂洋葱式圆顶的格式,作为建造回教堂屋顶的格式。回教在君士坦丁堡得胜后,无法继续向西挺进。回教军队在732年,由西班牙深入欧洲,攻击高卢(今天的法国),遭欧洲联军击退;回教军队在1683年,进逼维也纳,却打不进去。如果那次回教再胜过维也纳,西欧就完了。

迦密山上见真神

列王纪上 18:38 于是,耶和华降下火来,烧尽燔祭、木柴、石头、尘土,又烧干沟里的水。

阅读经文:〈列王纪〉上18:25-46

迦密山在希伯来文的意思是「上帝的葡萄园」,在古时候山上也是种满了葡萄。看图便知道它的山脊十分平坦广濶,正适合许多人聚集。以利亚要求亚哈召集450个巴力的先知和400个亚舍拉的先知到迦密山上比赛,看看谁敬拜的是真神。亚哈立刻就答应了。可见在亚哈心中,他也觉得巴力真的是神。所以他敢让巴力的先知和以利亚摆阵。以前非利士人抢走约柜,把约柜放在基抹的庙里,结果他们拜的基抹断手断脚断头,并且俯伏在约柜面前,看了这样的基抹,非利士人从此就不拜基抹了。但是即使巴力的神不灵验,亚哈的心会回转吗?

比赛的内容是双方各自准备一只献祭的牛犊,切成块子,放在木柴上面,但是不可点火。若是真神,让祂亲自来引火,收取祭牲。以利亚先让巴力的先知求火,他们在坛旁踊跳、狂呼乱叫,从早上到献晚祭时,又用刀枪自割自刺,直到身体流血。但是牛犊依然躺在那里,没有丝毫动静。巴力没有出现,巴力不来,或是去远游了,赶不回来?这些人,真的相信巴力是一个活的神吗?还是以巴力为他们利用的公仔?

以利亚叫以色列人到他那边,他就重修已经毁坏的耶和华的坛,又按以色列支派取了十二块石头,筑一座坛,在坛旁挖沟,这个沟可以放进二细亚的谷种,也就是约14.6公升或3.7加仑的水。以利亚叫人摆好柴,再用四个桶的水,倒在潘祭和柴上。一共倒了三次,直到水流在坛的四围,沟里也满了水。对巴力先知来说,巴不得干柴烈水就自己点着了,哪里还敢加水?岂不是难上加难?但是以利亚胸有成竹,他不是为了要表演魔术,让人觉得自己很厉害,有能力。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以色列人知道耶和华是真神,希望以色列人的心回转;而他以利亚是神的仆人。

迦密山上试真神

列王纪上 18: 21   以利亚前来对众民说:「你们心持两意要到几时呢?若耶和华是神,就当顺从耶和华;若巴力是神,就当顺从巴力。」

阅读经文:〈列王纪〉上18:1-46

温哥华三个月不下雨,大家都已经开始着急,何况三年不下雨。有些地方碰到这种情形,就会开始求雨,好像澳洲土著、俄罗斯的先民、北美的印第安人都有求雨舞;在中国古代有的君王,例如明太祖朱元璋就曾经为了祈雨跪了三天。可见一旦没有雨,人就懂得要向上天求雨,因为雨是从天上降下来的,不向上天求,向谁求呢?可见人的心里有“天”,人相信这“天”能懂得人的祈求。这“天”是有意识的,是活的,是有能力的,换句话说就是人相信天上有“神”。人平时很骄傲,说没有神;但是只要几个月不下雨,他都会开始求神了。那时就知道人是何等有限,神是何等恩慈。

亚哈很骄傲,他不要神,不要创造宇宙、带领以色列先祖出埃及的真神。但是三年没有雨,他就顶不住了,再不下雨,他连王都做不成了。百姓都饿死了渴死了,没有百姓,他怎么做王呢?他拜的金牛犊、巴力、亚舍拉通通不能帮他,他急得到处找以利亚。因为只有以利亚的神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耶和华神若说不下雨,连魔鬼都没办法。

亚哈和他的家宰俄巴底去找青草,因为他的牲畜再没草吃就都会死了。家宰是指管理王的家之事务的高官;俄巴底的名字之意是「耶和华的仆人」。果然,这个俄巴底没有辜负为他取名字的人,他虽然在亚哈的家里做事,却暗中保护耶和华的先知。在最黑暗的地方,仍然有神的仆人在那里做光做盐。这也是为何主教导我们不要论断或批评别人,因为有许多事是我们不知道的,只有神知道,所以只有神才有资格审判每一个人。

以利亚预言旱荒

列王纪上 17:24   妇人对以利亚说:「现在我知道你是神人,耶和华藉你口所说的话是真的。」

阅读经文:

〈列王纪〉上17:1-24

这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从主日学到现在,我听这故事不下百遍了,可是到现在还是喜欢它。以前喜欢的是以利亚行的神蹟,现在可以从这些神蹟里去认识神,越读越有意思。以前读的时候觉得不降露不下雨与我无关,不痒不痛。有一年回台湾省亲时,正好碰上台湾缺雨少水,水库的水位一直下降,人心惶惶,政府一直呼吁大家节约用水。回到温哥华,也碰上了难得的几个月都天晴,没想到从一级禁水令一直升到三级禁水令。水库的水一点一点地减少,天上一滴水也没掉下来。草地已经枯黄,树叶也垂头丧气,泳池不可注水,家里不可洗车。正在这紧要关头,下雨了。每个人都欢欣鼓舞。

至于不降露有何严重性呢?几年前我去过非洲的野生动物园,那里的地也干旱得很。但是导游说,因为清早一些枝叶上有甘露,所以动物们只要吃了露水,就够一天的水份了。所以没下雨动物还能存活。所以若是没有露水,不仅动物活不了,连植物都活不了。神为何要用干旱来处罚以色列人呢?说实在的,在等待下雨的日子里,我有时候会想到,是不是最近有人做了一些事情得罪神,以致神惩罚我们?甘露时雨都是上天所赐,当上天不再赐下甘露恩雨时,人就要好好地反省了。

所以当以利亚对亚哈王说:“我指著所侍奉永生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起誓:这几年我若不祷告,必不降露不下雨”。是神借着以利亚来使亚哈思想,并不是以利亚本身有能力做此事。神总是喜欢让人与祂同工,使人自觉有价值。以利亚对亚哈王预言之后,神就叫以利亚住到基立溪旁,喝溪里的水,等待乌鸦的供养。乌鸦早晚给他叼饼和肉来,这些和饼从哪里来呢?没人知道。会不会有的大户人家每天都觉得少了一点肉和几片饼,但是查来查去都察不出是谁偷吃的?过了些日子,溪水就干了,是不是被以利亚喝干了?当然不是,因为没有下雨,太阳天天晒,把这条溪都晒到见底了。于是神叫以利亚去西顿的撒勒法。去那里做什么?去找一个寡妇。

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亚哈

〈列王纪〉上 16:2  我既从尘埃中提拔你,立你做我民以色列的君,你竟行耶罗波安所行的道,使我民以色列陷在罪里,惹我发怒。

阅读经文:

〈列王纪〉上15:25-34

  〈列王纪〉上 16:1-34

今天的经文是讲到以色列北国,王权一连串转换的历史。

以色列王:耶罗波安(父)(22年)→拿答(子)(2年)→巴沙(篡)(24年)→以拉(子)(2年)→心利(篡)(7日)→暗利(篡)(12年)→亚哈(子)(22年)。

我们要先解决两个年数上的小问题:第一个是暗利做王的年数:在耶罗波安做王第20年时,犹大王亚撒登基;到了亚撒王第38年时,以色列王亚哈登基。照年数算有时比较不准,因为有时不够两年,或是前后连接也算一年,就算了两次。暗利做王是从亚撒27年算起,而不是从亚撒31年算起,头尾相加共12年。

第二个问题,是巴沙何时攻击犹大?在〈历代志下〉16章1-6节记载:“亚撒36年,以色列王巴沙上来攻击犹大”。但是在〈列王记上〉15章33节记载:“犹大王亚撒第三年,亚希雅的儿子巴沙在得撒登基做以色列众人的王,共24年”。那么,巴沙在亚撒27年时就已经去世了,不可能在亚撒36年还来攻击犹大。这个时间很模糊。在无法确定时间时,我们主要看发生的事件和其影响。也可以明白,不管人怎样尽心尽力,总会出错。以色列人抄圣经是出名的严谨,翻译圣经的人当然也存著非常慎重的心态来做这事,但不管人怎样努力,总会找出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使我们不能不谦卑,因为人实太有限了。

在亚撒做王时,正是耶罗波安年老快退位时,耶罗波安传位给儿子拿答。基比顿是迦南中部的一座城,原是非利士人的城,以色列人进军迦南时夺了此城,划给利未支派中的哥辖子孙为业。不久,又被非利士人占据,故又称为:非利士的基比顿。王国分裂后,拿答试图拿回此城,在围困基比顿,和非利士人战得难解难分时,部下巴沙背叛了拿答,杀了他,自己做起以色列王。廿几年以后,巴沙的儿子以拉做王,他的元帅在攻打基比顿时,他被一个管战车的臣子心利杀掉。拿答在围困基比顿时,巴沙篡位;暗利在攻打基比顿时,心利在得撒杀了巴沙的儿子以拉篡位。因为臣子们在基比顿战得很辛苦时,以拉却在得撒喝到酒醉,看来以拉也不是一个好王。

犹大王亚撒和以色列王巴沙

历代志下 15:2b   你们若顺从耶和华,耶和华必与你们同在。

阅读经文:

列王纪上 15:9-34 (亚撒登基,巴沙篡位杀拿答)

  历代志下 14:9-15 (亚撒与古实王争戢)

  历代志下15:1-19 (亚撒利亚鼓励亚撒)

  历代志下 16:1-14 (亚撒拿圣殿的金银送便哈达)

犹大王:罗波安→亚比央→亚撒。以色列王:耶罗波安(父)→拿答(子)→巴沙(篡位)。

为何神要特别把这些君王的历史放在《圣经》里呢?我想,每一个王都是一个人,从这些王的事蹟里,我们都可以发现有一个小小的自己在里面,也从而找到自己应该遵循的方向,和应该弃绝的想法。人生好比一条路,若跟随主走下去,便可回到父家;反之,若被误导到不同的路上,就要赶快回头,免得回不到家。在犹大南国,虽然有好几个王都三心二意地跟随神,但至少在碰到困难时还会寻求神倚靠神;但是在以色列北国已经完全漠视神的存在和主权。

在犹大南国,因着神的应许,大卫的子孙一个个接续著坐上王位;在以色列北国的王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耶罗波安的儿子做王两年就被巴沙杀掉篡位。巴沙不只是杀拿答,顺手就把耶罗波安的全家也都杀得净光,凡有气息的没有留下一个。神对耶罗波安的咒诅全应验了:“我必使灾祸临到耶罗波安的家,将属耶罗波安的男丁,无论困住的、自由的,都从以色列中剪除,必除尽耶罗波安的家,如人除尽粪土一般。凡属耶罗波安的人,死在城中的必被狗吃,死在田野的必被空中的鸟吃。(王上14:10-11)”。被杀而来不及掩埋的,就被狗和鸟争相觅食。可见人的肉体何等没用,一旦失去了生命,就什么也保不住了。

犹大王亚撒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记载亚撒做王后的第一个10年,他很积极地行神眼中看为善为正的事。他除掉外邦神的坛和丘坛,打碎柱像,砍下木偶;也吩咐犹大人寻求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遵行祂的律法,诫命。亚撒全心寻求神,神就赐给犹大国平安。亚撒也趁著国泰民安,着手建造坚固的城邑和建立强大的军队。这就是亚撒做王第一阶段的成就。

《圣经中各种审判》7 — 对埃及的审判

论及历史上的帝国

圣经的各种审判的讲解,让我们明白上帝如何在历史中,透过祂运行在世上的权柄以及管教全世界的作为,彰显祂的公义与圣洁。在整个源远流城的历史洪流中,中东以及北非的历史上出现几个最大的帝国,最先是阿卡帝国,以后是巴比伦、埃及、亚述、波斯、马其顿、罗马帝国,这些帝国的气派与统治的范围几乎没有可相比的。如今,无论东方或西方,已经没有帝国的存在,昔日伟大的帝国都消灭了,现今还存在有王权但没有统治实权的王族,挪威、瑞典、丹麦还有王族,昔日掌有大权的英国皇家现在也没有太大的实权。日本的皇族与中国的皇族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中国的皇族常常换姓,但日本的天皇制度一直传下来,没有换姓,日本皇族与日本社会非常敬重自己王族的传习。中国最先的唐尧虞舜,是禅让制度;禹之后,传子不传贤,之后夏朝被商朝推翻,商朝再被周朝推翻,异性的政权传到满族,最后被孙中山推翻。西方的帝国,国祚最长的,是二千多年的罗马帝国;东方的王朝,国祚最长的,是五千多年的中国王朝。

君士坦丁促使罗马帝国成为基督教国家

国祚绵延的罗马帝国起初反对基督教,杀害基督徒,逼迫教会,直到第四世纪某一天的晚上,君士坦丁(Constantine, c.272-337)做梦,梦到他打仗的时候,有十字架的旗号在空中飞扬,说:「你要得着基督,才能得胜」,君士坦丁照着去做,果然全军大胜,因而改信基督教。【编按:教会史家优西比乌(Eusebius of Caesarea, c.260-340)撰写的《君士坦丁的一生》(Life of Constantine),书中曾提及君士坦丁与势均力敌的对手对敌,在一场决定性战役前夜曾做一个梦,梦中君士坦丁看见耶稣对他说:「只要以基督十字架作为部队旌旗,就一定会战胜敌军」,梦醒之后的君士坦丁就照着梦中得到的指示更改旌旗,他的军队果然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大获全胜。有另一说:在决战前,君士坦丁望向天空,看见太阳之上有十字架的形状,同时也出现一段文字说明;「以此记号,你必征服」,于是君士坦丁命令士兵在盾牌上画上十字架的记号,他的军队果然战胜。资料来源:台湾教会公报】君士坦丁改信基督教,使得原先反对基督教、杀害基督徒、逼害教会的帝国,举国上下改信基督教,这是天大的事情。

描绘〈君士坦丁靠基督得胜〉的图我们教会有,因为我请一位画家从中国搬到印尼,在这里吃、住、作画,其中一幅画作就是这幅。我在深圳遇到这位画家,发现他绘画的长才,便问他愿不愿到印尼作画。那时他才二十三、四岁,他曾到印尼帮有钱人画图,他其中一个作品是画在屋顶上。在屋顶上作画是很难的,从前的人要建木架,躺在那边,脸朝向屋顶,把漆放上去,如果漆掉进眼睛,可能会瞎的。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 -1564)就是这样在西斯汀礼拜堂的屋顶,画了全世界著名的〈创世记〉,有一次漆掉在他的眼睛旁,险些使他瞎眼;还有一次,他从木架摔下来,差一点残废。义大利人认为他比里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更伟大。我用自己的钱把这名画家五、六张的图画买回来,其中一张大到我没有办法从香港带回来,长度六公尺四,比你的床大两、三倍,这样大的图画不能折,带上飞机也很困难。于是,我邀请他到印尼住,在这里画,传福音给他。这位画家因而待在印尼二年多的时间,他所画的其中两项画作,其一是在教会建筑最高的二十四层楼,他画了六公尺四米〈最后的审判〉的复制品,还有一张长五公尺半、高三公尺四,我放在二十四楼音乐厅外的一座墙上,那是第二张最大的图,叫做〈君士坦丁靠基督得胜〉。如果你们有机会上去看一下,我很乐意解释给你们听。这个教会有世界最好的音乐、图画、神学,都是为你们预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