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犹大王希西家

〈历代志〉下29:10现在我心中有意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立约,好使祂的烈怒转离我们。

阅读经文:〈历代志〉下29:1-35

犹大王:罗波安→亚比央→亚撒→约沙法→约兰→亚哈谢→(亚她利雅)→约阿施→亚玛谢→亚撒利雅(乌西雅)→约坦→亚哈斯→希西家

〈列王记〉下用了三章的篇幅记载希西家的事蹟,〈历代志〉下用了四章的篇幅记载希西家所做的,所以我们从〈历代志〉来看希西家王,应该会更详尽。他是一个怎样的王,竟然值得两本书的作者大书特书?在犹大王亚撒利雅(乌西雅)和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二世那样兴盛的时代,作者也不过聊聊数语,还记下了亚撒利雅年老时因为忤逆神而染大痲疯之事,那么这个希西家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在希西家成长的年代里,亲眼看见以色列北国被亚述欺凌吞噬,也亲身经历到因为他父亲亚哈斯悖逆神,以致民不聊生,峰火四起,内乱外患的痛苦。在一个飘摇不定的世代里,他成长了,也思考了,倘若犹大人所敬拜的是真神,倘若这位耶和华神曾经把他们的祖先带离埃及为奴之地,为何今日的犹大国会沦落到被各方而来的敌人压制,而以色列北国又何至于灭亡?难道祂不再照顾祂的子民了吗?从希西家对祭司和利未人的训话里,我们可以看到希西家在他年轻的思想里,已经整理出一个该走的方向。

他的父亲亚哈斯关闭圣殿,但他在就位的元年正月,就去开了耶和殿的门,重新整理。希西家所做的事情,所说的话,表明他深深明白以色列和犹大子民,以及君王的罪过。所以当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叫祭司和利未人洁净自己。因为他们是信仰的领导者,他们若不洁净自己,就不能为百姓洁净他们的罪,罪若不除去,就无法和神重新立约。这个救恩的过程从旧约到新约一直没有改变过,便是人应当知道自己得罪神,必须悔改,才能重新被神接纳,与神和好,重新立约,再度蒙福。

以色列北国亡

〈列王纪〉下17:41a 如此,这些民又惧怕耶和华,又侍奉他们的偶像。

阅读经文:〈列王纪〉下17:1-41

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一世)→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亚哈→亚哈谢→约兰→耶户→约哈斯→约阿施→耶罗波安(二世)→撒迦利雅→沙龙→米拿现→比加辖→比加→何细亚(主前930年-722年)

从主前930年-722年,大约是208年的时间里,神一直在容忍以色列,等待他们的悔改,盼望他们的归回,等了两百多年。有的人认为神是很残忍的神,喜欢舞枪弄剑,使人流血成河的神;只要想想神等了两百多年,还等不到以色列人的悔改,神能不施行审判吗?那些说耶和华神是嗜战之神的人,大概都没有想想,为何神要兴起战争?战争其实只是神审判的一种方式,神提醒人们,远离真神去拜偶像行恶,是要付代价的。

何细亚杀了比加之后,做王九年。在这九年之中,他先是奉行亲亚述的政策,后来可能因为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过世,何细亚因而想趁机反叛,投靠埃及。不料,亚述王撒缦以色在主前722年来攻打以色列,可能在围攻以色列的三年之中也去世了,换成亚述王撒珥根最后攻取撒玛利亚。根据亚述年谱的记载,撒珥根在自己的年监上声称攻陷撒玛利亚,掳去其中二万七千二百九十人及五十辆战车。

犹大王亚哈斯

〈历代志〉下28:11现在你们当听我说,要将掳来的弟兄释放回去,因为耶和华向你们已经大发烈怒。

阅读经文:〈列王纪〉下  16:1-20
〈历代志〉下28:1-27

犹大王:罗波安→亚比央→亚撒→约沙法→约兰→亚哈谢→(亚她利雅)→约阿施→亚玛谢→亚撒利雅(乌西雅)→约坦→亚哈斯

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一世)→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亚哈→亚哈谢→约兰→耶户→约哈斯→约阿施→耶罗波安(二世)→撒迦利雅→沙龙→米拿现→比加辖→比加

亚哈斯有一个很敬虔的父亲约坦,但是他却反其道而行。他的曾曾祖父约阿施拆毁巴力庙,又杀了巴力的祭司(王下11:18),但是亚哈斯竟重铸巴力的像,在欣嫩子谷烧香,用火焚烧他的儿女,并在丘坛上、山冈上、各青翠树下献祭烧香,效法外邦人所行可憎之事。有的人认为那是学摩押人向假神基抹献祭。在三王(以色列王约兰、犹大王约沙法和以东王)去联合攻打摩押时,摩押王在兵败如山倒时,在城上把自己的长子献为燔祭。因此以色列人遭到神的大怒,三王才退兵(王下3:27)。亚哈斯那时面对以色列王和亚兰王的攻击,自知无法取胜,可能以为把自己的儿女经火,可以求得摩押假神基抹的帮助,却没想到触犯了神的大忌。

亚兰人攻击犹大,占据以拉他。以拉他位于红海北部亚喀巴湾的顶端,这里是亚拉巴路的起点,从阿拉伯半岛南部和埃及直达腓尼基的路线由此经过,是兵家必争之地。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绕行旷野时在西珥山住了很长时间;他们遵循耶和华的吩咐,离开以扫子孙所住之地,从亚拉巴路经过以拉他、以旬迦别,转向摩押旷野。大卫征服以东时,一并夺得以拉他;所罗门在红海的商船以此为基地。犹大王约沙法试图在此恢复航业,但他的船却毁坏了;在亚哈斯时,以他拉被亚兰夺去。后来又被以东抢走。

犹大王约坦

〈历代志〉下27:6约坦在耶和华他神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渐强盛。

阅读经文:〈列王纪〉下  15:32-38
〈历代志〉下27

犹大王:罗波安→亚比央→亚撒→约沙法→约兰→亚哈谢→(亚她利雅)→约阿施→亚玛谢→亚撒利雅(乌西雅)→约坦

在犹大王中,约坦不是一个很出名的王,甚至是很少被人提起的王,但也是唯一一个没有显著过失的王,因为他是一个可以从历史去学习教训的王。自从他的父亲亚撒利雅(乌西雅)因为进圣殿,想要取代祭司向神烧香献祭,因而被神惩罚额头长大痲疯之后,约坦就开始代替父亲料理国事。但是直到亚撒利雅过世之后,约坦才登基做王。亚撒利雅除了献祭这件事,一生向神心存诚实,所以约坦效法父亲所行的正事,但是不入圣殿,免得得罪耶和华神。

约坦怎样效法他父亲呢?在〈历代志〉下27章里说:“约坦在耶和华他神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渐强盛”,原文则是说:“他在耶和华他神面前‘预备’行正道。”中文没有把‘预备’这两个字译出来。这个‘预备’在其他地方有时被译为:‘坚立’、‘坚定’、‘建立’、‘立定’、‘准备’。这些字曾用在四个王身上,第一位是犹大王罗波安:罗波安行恶、因他不‘立定’心意寻求 耶和华;神称赞约沙法,因为因为他‘立定’心意寻求神;希西家也是‘立定’心意寻求神;也是约坦‘立定’心意寻求神的王。有‘立定’心意,必有准备的工作,所以有译者把它译为:“约坦在耶和华他神面前‘预备’行正道。”我们若想立定心志跟随神,也需要有预备行正道的心。有预备,才能立定心意,才能实行。

约坦王在位期间,以赛亚、何西阿和弥迦在国内做先知。虽然约坦在神面前行正道,只是还没有废去丘坛,百姓仍在那里向假神献祭烧香。因为这个罪根没有除去,所以百姓也无法全心倚靠神。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一般而言,上梁不正下梁歪,但若是上梁正下梁歪,那个建筑物也不建全。因此先知们在犹大国里不断地立言,希望使百姓能归向耶和华神,能明白神的心意。也因而我们回头再看约沙法派人到各城镇去教导百姓律法,是一件何等难能可贵的事。

北国君王从撒迦利雅到比加

〈列王纪〉下 26:5通晓神默示撒迦利亚在世的时候,乌西雅定意寻求神,他寻求耶和华,神就使他亨通。

阅读经文:〈列王纪〉下  15:1-12
〈历代志〉下  26:1-23

犹大王:罗波安→亚比央→亚撒→约沙法→约兰→亚哈谢→(亚她利雅)→约阿施→亚玛谢→亚撒利雅(乌西雅)→约坦

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一世)→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亚哈→亚哈谢→约兰→耶户→约哈斯→约阿施→耶罗波安(二世)→撒迦利雅

就像耶罗波安二世一样,犹大王亚撒利雅(乌西雅)登基后,也成了一个非常伟大的君王,在他的任内有许多辉煌的功绩。亚撒利雅的意思是“我的帮助是耶和华”,乌西雅的意思是“我的力量是耶和华”,在他执政时,的确让人看到神在犹大的作为,重新感受到神的祝福。但是也像历代的犹大王,他们行眼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只是”,总有一点美中不足,是神心里的遗憾。这个“只是”让我们感受到神何等希望去掉我们心中的“只是”,多么希望我们能够全然归向祂,不要有“只是”的存在。只要有“只是”的存在,就有百姓还在丘坛献祭烧香的事实,就有百姓还在祭祀偶像和假神。神要的不只是犹大王归向祂,神要的是祂的子民都全然的归回。

神希望的,是否就是犹大王能去拆除掉那些丘坛呢?因为有丘坛的存在,百姓就无法专心归向神。我们心里有没有不属于神的地方,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只是”的存在呢?神非常祝福亚撒利雅,因为他定意寻求神,神就使他亨通。他登基时才十六岁,可见从年轻时就定意寻求神,是何等地蒙福。

犹大王亚撒利雅(乌西雅)

〈列王纪〉下 26:5通晓神默示撒迦利亚在世的时候,乌西雅定意寻求神,他寻求耶和华,神就使他亨通。

阅读经文:〈列王纪〉下  15:1-12
〈历代志〉下  26:1-23

犹大王:罗波安→亚比央→亚撒→约沙法→约兰→亚哈谢→(亚她利雅)→约阿施→亚玛谢→亚撒利雅(乌西雅)→约坦

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一世)→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亚哈→亚哈谢→约兰→耶户→约哈斯→约阿施→耶罗波安(二世)→撒迦利雅

就像耶罗波安二世一样,犹大王亚撒利雅(乌西雅)登基后,也成了一个非常伟大的君王,在他的任内有许多辉煌的功绩。亚撒利雅的意思是“我的帮助是耶和华”,乌西雅的意思是“我的力量是耶和华”,在他执政时,的确让人看到神在犹大的作为,重新感受到神的祝福。但是也像历代的犹大王,他们行眼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只是”,总有一点美中不足,是神心里的遗憾。这个“只是”让我们感受到神何等希望去掉我们心中的“只是”,多么希望我们能够全然归向祂,不要有“只是”的存在。只要有“只是”的存在,就有百姓还在丘坛献祭烧香的事实,就有百姓还在祭祀偶像和假神。神要的不只是犹大王归向祂,神要的是祂的子民都全然的归回。

神希望的,是否就是犹大王能去拆除掉那些丘坛呢?因为有丘坛的存在,百姓就无法专心归向神。我们心里有没有不属于神的地方,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只是”的存在呢?神非常祝福亚撒利雅,因为他定意寻求神,神就使他亨通。他登基时才十六岁,可见从年轻时就定意寻求神,是何等地蒙福。

亚撒雅对外征服了非利士人、阿拉伯人、米乌尼人和亚扪人,并且从亚扪人收取贡银;他控制了南地,建立了一连串的“沙漠守望塔” (望楼),又在耶路撒冷的角门和城墙转弯之处建筑坚固的城楼,可以防守敌军来袭。他喜悦农事,为牲畜挖了许多井,并设立农夫和修理葡萄园的人;他加强耶路撒冷的防御工事,设计了机器用以射箭发石,装备了最新进的防卫炮火,军队也被重组、重新装备。神给亚撒利雅有各方面的智慧,使整个犹大国兴旺富强。他的名声就远播至埃及。神给他有各方面的帮助,不仅赐他智慧,也赐给他各样的人才,去成就他的心意。

耶罗波安二世

〈列王纪〉下 14:27 耶和华并没有说要将以色列的名从天下涂抹,乃藉约阿施的儿子耶罗波安拯救他们。

阅读经文:〈列王纪〉下  14:23-29

犹大王:罗波安→亚比央→亚撒→约沙法→约兰→亚哈谢→(亚她利雅)→约阿施→亚玛谢→亚撒利雅(乌西雅)

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一世)→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亚哈→亚哈谢→约兰→耶户→约哈斯→约阿施→耶罗波安(二世) →撒迦利雅

在谈到耶罗波安二世时,不能不提到当时的背景,以及先知约拿。耶罗波安二世做王的时期约在主前793-753年,而亚述之前虽然有时强大有时衰落,在主前约900年时,变得空前强大。那西尔帕二世(主前883-859年)和沙尔马纳塞三世(主前839-824年)相继征服了北部和南部的亚兰(叙利亚)。在约哈斯做王时(主前814-798),因为他带领百姓继续拜金牛犊,因此神屡次把以色列人交在亚兰王哈薛和他儿子便哈达的手里。后来约哈斯恳求耶和华,耶和华就给以色列人一位拯救者,使他们脱离亚兰人的手,让以色列人仍旧安居在家里。这位拯救者是谁?就是亚述王亚大得尼拉力三世。

有块亚述石碑在米索不达米亚北部的 Tell Rimah 出土,记载亚述王亚大得尼拉力三世在(主前805-802)曾有对抗叙利亚之役,他攻击亚兰,使他们一蹶不振,无力再与以色列作对。在这块石碑中记载了当时向他进贡的统治者中,包括“撒玛利亚约阿施”。

亚玛谢和约阿施

〈列王纪〉下14:7 亚玛谢在盐谷杀了以东人一万,又攻取了西拉,改名叫约帖,直到今日。

阅读经文:〈列王纪〉下  14:1-22

犹大王:罗波安→亚比央→亚撒→约沙法→约兰→亚哈谢→(亚她利雅)→约阿施→亚玛谢→亚撒利雅(乌西雅)

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一世)→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亚哈→亚哈谢→约兰→耶户→约哈斯→约阿施→耶罗波安(二世) →撒迦利雅

犹大王约阿施不顾耶和耶大救他和抚育他长大成人的情份,叫人用石头打死了耶和耶大的儿子祭司撒迦利亚,当他患重病在床时,他的臣仆背叛他,为撒迦利亚报仇,把他杀死在床上。约阿施死后,他的儿子亚玛谢登基,一坚定,就把杀他父王的臣仆杀了。这事假如发生在北国以色列,王位早就被篡,但是在犹大南国里,不管发生何事,王位还是回到大卫的后裔身上。可见神是一个何等信实的神,祂持守与大卫所立的约直到永远。所以一个人的敬虔深深地影响到他的后代,一个人的悖逆也会使后裔遭到咒诅。信仰,从来不是你一个人的事。

在〈历代志〉下廿五章把亚玛谢去攻打以东的事记载得详尽一些:亚玛谢招聚犹大人,按著犹大和便雅悯的宗族设立千夫长、百夫长,又数点人数,从二十岁以外,能拿枪拿盾牌出去打仗的精兵共有三十万。又用银子一百他连得,从以色列招募了十万大能的勇士。有一个神人来见亚玛谢,对他说:「王啊,不要使以色列的军兵与你同去,因为耶和华不与以色列人以法莲的后裔同在。 你若一定要去,就奋勇争战吧,但神必使你败在敌人面前,因为神能助人得胜,也能使人倾败。」亚玛谢问神人说:「我给了以色列军的那一百他连得银子怎么样呢?」神人回答说:「耶和华能把更多的赐给你。」于是亚玛谢将那从以色列召来的军兵分别出来,叫他们回家去。故此,他们甚恼怒犹大人,气愤愤地回家去了,在回去的路上到处抢劫杀人。

有了神人的应许,亚玛谢壮起胆来,率领他的民到盐谷,杀了西珥人一万;又生擒了一万,带到山崖上,从那里把他们扔下去,以致他们都摔碎了。奇怪的是,亚玛谢打了胜仗之后,却把西珥(以东)的神像带回去叩拜。假如以东打胜,拜他们的神还有一点道理,因为以东得胜;但是以东人都打败了,怎么还把一个打输的神像带回来呢?反而离弃那个使他得胜的耶和华神?他的心何等地愚蠢,且缺乏智慧!神差先知去见王,王反而骂他。

耶和华的得胜箭

〈列王纪〉下13:19 神人向他发怒,说:「应当击打五六次,就能攻打亚兰人直到灭尽。现在只能打败亚兰人三次。」

阅读经文:〈列王纪〉下  13:1-25

犹大王:罗波安→亚比央→亚撒→约沙法→约兰→亚哈谢→(亚她利雅)→约阿施→亚玛谢

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一世)→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亚哈→亚哈谢→约兰→耶户→约哈斯→约阿施→耶罗波安(二世)

自耶户在以色列灭了亚哈全家和巴力之后,神应允让耶户的后裔做王直到四代(王下10:30),这里谈到的就是耶户的后代:约哈斯、约阿施和耶罗波安二世。耶户虽然灭掉巴力,却不肯离开耶罗波安一世做的金牛犊。您会不会觉得很奇怪,以色列人在神的教导之下,怎么老是弄不清楚耶和华神和金牛犊是何等的不同!从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第一个做的偶像就是金牛犊;耶罗波安成了以色列北国的王之后,就立刻造了两个金牛犊取代到圣殿的敬拜。他们的头脑真的分不出牛和神之间的区别吗?

周神助牧师说了一个例子:钓螃蟹的人,钓到一只放在篓里,一定要把口关起来,不然螃蟹一定会跑出来。但只要钓到两三只,甚至更多,你就不需要封口,因为没有一只爬得出来!因为只要有一只拼命爬到篓口,其他的螃蟹会想尽办法把他拉下来,无一例外!这一种见不得别人好,我爬不出去,别只也休想爬出去,这就是非常可悲的螃蟹定律!也就是罪和死的律。以色列北国的王也是如此,都要学耶罗波安拜金牛犊,所以就一起深陷在罪和死的律里。

当我们再想远一点时,就会记得以色列人在埃及的430年里,必然接触了许多埃及的偶像崇拜。在埃及和希伯来人的近邻,古代近东和爱琴海地区,野牛受到广泛的崇拜;而在每个地区都有其图腾(区徽),在最接近以色列人聚居的下埃及的中部至东部一带的那些地区,以牛为区徽的比例异常地高。在埃及宗教神话中,金牛犊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牛神,而是太阳神,或说是太阳神之子。根据许多神话,原来的太阳是一个金牛犊,为天神所生。天神被想像为一硕大牝牛,横亘在天宇之间,其躯体布满星辰。所以在埃及的牛神头上或其他神的牛角头饰上,往往有代表太阳的圆盘,即是,牛顶上的太阳(神)才是他们真正拜的那个神,而不是那头牛。

犹大王约阿施

〈列王纪〉下 12:2 约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教训他的时候,就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

阅读经文:〈列王纪〉下  12:1-21

犹大王:罗波安→亚比央→亚撒→约沙法→约兰→亚哈谢→(亚她利雅)→约阿施→亚玛谢

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一世)→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亚哈→亚哈谢→约兰→耶户

今天我们要读到一个忘恩负义的王,其实就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这个犹大王约阿施,《圣经》给了他一句评语:“约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教训他的时候,就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这句话引人思想,那么当耶和耶大不在的时候,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耶和耶大用尽心血去教育约阿施,所以当耶和大在的时候,他行眼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例如修理圣殿。

从所罗门建殿(约主前966年完工)到约阿施(约主前818年)已经超过140年,不管再怎样坚固的建筑,过了140年也会有许多地方需要整修。尤其是在亚她利雅执政时,她不但不尊重神,而且容许她的众子拆毁神的殿,又用圣殿中分别为圣的物供奉巴力(代下24:7)。约阿施从小住在圣殿中,对圣殿的修护非常在心。因此要求祭司拿各方面收到的银子,去修理殿的一切破坏之处。

没想到光阴似箭,到了约阿施廿三年,也就是约阿施卅岁时,竟然还没有动工。这次约阿施改变了筹款的方式,让祭司耶何耶大取了一个柜子,在柜盖上钻了一个窟窿,放于坛旁,在进耶和华殿的右边,这个柜子里收到的钱就拿来修理圣殿。这下子工程就得以开始进行。因为以前收钱的指示太模糊,哪部份要修殿,哪部份归祭司都没弄清楚,现在大家都清楚了,便“交给耶和华殿里办事的人,他们就雇了石匠、木匠重修耶和华的殿,又雇了铁匠、铜匠修理耶和华的殿。” 唯有赎愆祭、赎罪祭的银子都归祭司。